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産教融合背景下中職“軟技能”構建與實施

産教融合背景下中職“軟技能”構建與實施

時間:2024-10-27 09:56:44

摘要:本文通過對市場、行業、企業的調研,闡述了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學校、企業不同的人才标準,及軟技能的内涵、重要性。同時,結合學校實際,提出中職學校應像抓專業技能一樣抓學生軟技能培養,提出了學校加強對學生進行軟技能培養的策略。

關鍵詞:軟技能綜合素質培養策略

近年來,為進一步推進校企合作和産教融合,加強技能教學,提升育人質量,宜賓市南溪職業學校(以下簡稱南溪職校)将企業調研作為一項常規工作來抓,每年都要組織相關人員深入企業,走訪畢業生、調研企業生産、了解新技術新工藝等。

一、問題:中職畢業生的“兩個現實矛盾”

1.中職畢業生的“兩個現實矛盾”

在調研中,發現中職畢業生普遍存在“兩個現實矛盾”。

(1)高就業率和高離職率并存。以南溪職校為例,從2013年至今學校就業率都在95%以上,有的專業甚至出現了一人3崗、4崗的情況。但學生畢業一年後,離職學生占比在40%以上,有的專業的離職學生占比甚至達到了百分之六七十。

(2)技能的高水平與服務的低質量。很多企業管理者抱怨,中職畢業生雖然手握技能證,有的還是高級證,但工作中卻常常得不到主管、客戶好評。如旅遊專業的畢業生,他們青春靓麗、普通話标準,氣質形象都很不錯,又手拿導遊證,按理應得到遊客的好評,但往往“事與願違”。為什麼?舉一個細節,很多老導遊在遊客上下車時會站在車門旁用手護住門梁,提醒、保護遊客,但畢業生就不會這麼做,他們缺少服務意識。

2.存在“兩個現實矛盾”的原因

産生兩個矛盾的原因很多,如技能實用性,但最主要的還是非技能因素,如不善于合作、缺少吃苦耐勞精神、缺乏服務意識等。歸根結底,主要是學校、企業不同的人才質量評價标準引起的。

學校評價人才的标準主要是技能,十分注重對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将技能證書的級别和獲證率作為評價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标準。

而企業除了重視人的專業技能,更注重員工的職業意識等非技能因素。被稱為“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在《經營智慧》一書中,對“什麼樣的人,是企業最需要的人才”列了十條标準,但其中沒有一條是專業技能。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指出,職業教育要堅持“服務需求、就業導向”的原則,我們不但要抓“硬技能”教學,更要抓“非專業技能”提升。

二、破解:堅持“硬技能”“軟技能”兩手抓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産教融合的若幹意見》(國辦發〔2017〕95号)文件指出,“深化産教融合,促進教育鍊、人才鍊與産業鍊、創新鍊有機銜接,是當前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對新形勢下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擴大就業創業、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南溪職校對如何在産教融合背景下堅持“兩手抓”、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進行了系列探索和嘗試,提出了“軟技能”培養概念,推進了“大德育”工程。

1.“軟技能”培養

軟技能目前還沒有明确的定義,百度百科的解釋為:“軟技能”其實是“情商”(EQ:EmotionalIntelligencyQuotient)的社會學術語,它由一系列能夠反映個人特質的要素組成,這些要素包括一個人的人格特質、社交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語言能力、行為、習慣、待人友善、積極樂觀等。

軟技能的内容構成相對硬技能而言,軟技能是内在的。在教學中,為了便于區分,我們簡單把專業技能稱之為硬技能,把非專業技能稱之為軟技能(也可叫通用技能)。

關于硬技能與軟技能的關系,我國職業教育專家石偉平教授指出,如果硬技能過“硬”,軟技能不行,硬技能早晚會“軟”下來;如果軟技能過“硬”,硬技能暫時不行,硬技能一定會上去!結論:軟技能決定硬技能。

面對智能化飛速發展的今天,很多硬技能已被機器人代替。軟技能培育是中職教育的必然選擇,中職教育不是培養生産、服務的工具,而是培養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有血有肉的“職業人”。我們既要關注學生“硬技能”的培養,更要注重培養從事任何工作所需要的“認真負責、敬業愛崗、人際溝通、團隊合作、信息素養、時間管理、質量意識、職業意識等”的“軟技能”。加強對中職學生的軟技能培養,中職畢業生才不會被機器人打敗。

2.“大德育”概念

一般把專業技能教學稱之為專業教學,把培養學生軟技能的工作統稱為德育工作。針對狹義德育而言,我們把培育學生軟技能的工作謂之“大德育”。

三、策略:大德育——提升軟技能的“硬手段”

大德育就是全面的德育,全員參加的德育,全過程的德育以及德育方法的綜合全面性。

1.加快産教融合,為“軟技能”培養奠定基礎

為推進“軟技能”培育,加快産教融合,校企協同育人,推行“專業+公司”的專業建設模式,踐行開一個專業、辦一個企業、興一個産業、樹一個品牌“四個一”發展戰略。

現在學校有全資企業6個——科誠機電廠、科信數碼公司、科南電器公司、鲲鵬人力資源管理公司、維度電子商務公司、坤宇科技公司等;有合資企業1個——SMT生産級實訓基地;引入企業2個——中和汽車技術服務公司和宜賓嘉駿服裝公司。學校還被宜賓市科技局認定的“衆創空間”。初步實現了學校與企業、基地與車間、教師與師傅、作業與産品、學生與員工“五合一”,助推“前校後廠、校企一體”産教深度融合,為“軟技能”培育奠定了紮實的“硬件基礎”和“深厚土壤”。

2.構建激勵機制,為“軟技能”培養提供保障

科學的育人機制能引領學生積極向上,給學生以動力。為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奮發向上,學校建立了較為完備的激勵機制,包括德育評分制度、星級寝室評比制度、班級常規管理流動紅旗評定制度、彈性學分制、畢業标準、“五星學生”評選制度、感動校園“十佳青年”評選制度等。這些制度的兌現和落地,激發和喚起了學生向上、向善的主動性和内驅力。

如通過“五星學生”(文明之星、勤奮之星、技能之星、體藝之星、創新之星)的評比、表彰、包裝、宣傳、營銷,使“五星學生”成為學生在學校的最高榮譽,成為全校學生的榜樣,成為企業的“免檢産品”。絕大多數學生為得到更多的“星”,多方面錘煉自己,提高自我,促進了自身軟技能的提升。

又如“彈性學分制”,規定有一定量的學分可以轉化。讓學生可以充分發揮優勢,揚長補短,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和軟技能提升。

建立機制和設計制度時,學校應充分考慮學生實際,接軌企業文化和優秀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經驗,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變“要我為”為“我要為”。通過全面系列的考核和評估制度的引導,真正發揮制度文化的“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作用,為提升學生“軟技能”提供制度保障。

3.開設專門課程,為“軟技能”培養開辟航道

課程是教學的根本,課堂是軟技能培養的主航道。為加強“軟技能”培養,學校開發建設了較為完善的“軟技能”課程體系。

(1)課程開發。一是開發德育學科校本課程。根據《中職學校德育大綱》,結合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需要整合資源,學校開發了學校品德課校本教材,包括《感恩與誠信》《安全與守法》《健康·生活與學習》《禮儀·職業道德與職業生涯規劃》四冊。在忠實于統編德育教材的基礎上,采用淺顯通俗的表現形式,選用大量的企業案例、校園的事例、學生間的事例,貼近職業、貼近社會、貼近學生。

二是開發課外德育讀本。課外讀物是對課堂的有效補充,也是教育的重要方式。學校編寫了學生課外讀本《成長的夥伴》,内容包括優秀學生标準、文明公民标準、合格員工标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五學會”“三規範”“四規定”“五愛二感”“三觀一方法”、日常規、周常規、日常規等,集教育性、可讀性于一體。

三是強化中職學生素質教育的“六個一”。“六個一”即一個強健的體魄、一口較标準的普通話、一手規範工整的鋼筆字、一個良好的形象、一門娴熟技能、一個雅緻的愛好。為了“六個一”素質形成、不斷提升學生的軟技能,學校把普通話、書法、禮儀三門課程作為公共必修課,列入學生的畢業标準,也列入對專業部、教師的考核。學校還把“讓學生掌握一種鍛煉方法,具有一種藝術欣賞常識”作為公共音樂、美術、體育的教學内容。

四是舉辦德育大講堂。學校每學期舉行一次大型報告會,如“不要讓愛你的人失望”“學會感恩、與愛同行”等,對學生進行感恩、勵志、吃苦耐勞的教育。專業部每月一次大講壇,如汽車專業的“彩石大講壇”,數控專業的“工匠苗圃”等,邀請企業高管、“勞模”、優秀畢業生等進校園、進班級,開設講座,與學生面對面,運用成功事例啟迪學生,樹立榜樣,增強學生提升“軟技能”的自覺性。

(2)課程實施。一是把“成功教育”作為教育的基本思想,将賞識教育貫穿教育全過程。充分利用各種育人因素和資源,讓學生在學習、實習、實訓和活動中不斷體會到成功,形成并增強自信。

二是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專業課教學引入項目引領、任務驅動、自學輔導、理實一體等教學方法,文化課教學中采用角色扮演法、自主學習法、模塊式、案例式、體驗式、互動式等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提升學生個人核心競争力。

三是在班級建設中融入學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成分。有的班主任模仿企業的管理方式進行班級管理,班主任為企業董事長,班長為企業經理,将學生的日常行為規範、作業等比喻為車間生産,進行計分和獎勵。

(3)課程評價。一是品德課教師教學成績,成績計算方法為:所教班級筆試平均分×40%+所教班級考核平均分×60%。

二是學生操行成績,成績計算方法為應知成績×40%+應會成績×60%。應知成績是期末品德課筆試成績,應會成績是根據德育評分細則評定的分數。

4.開展實踐活動,為“軟技能”培養推波助瀾

“告訴我,我會忘記;教給我,我可能會記住;讓我參與,我才能學會”。“軟技能”培育就是要學生下水,要讓學生在“水裡”才能學會遊泳。德育活動、實踐活動就是“水”,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感受、在活動中受到熏陶,讓學生在活動和實踐的“水”中,學會遊泳、提升“軟能力”。

(1)德育活動課程化。科學統籌、策劃所有德育活動,讓德育活動有固化的節奏、章節和内在邏輯體系,成為一門“課程”。“四節一會”(德育節、藝術節、技能節、體育節、文藝晚會)活動是課程化的活動,一年又一年,從不間斷,内容不斷豐富,形式不斷創新,德育功能不斷強化,也促進學生“軟技能”不斷提升。

(2)大力打造特色活動。“經典誦讀”“唱響校園”“文明風采”“精彩大課間”等初步形成特色。

(3)企業實踐活動。充分利用校辦企業優勢,組織學生到企業進行簡單的生産實踐,體驗企業氛圍,感受企業文化,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技能水平。

(4)學生社團、學生志願者進社區。學生利用專業技能為社區居民處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既豐富了學生生活,也拓展了知識獲得途徑,增進了學生之間的友誼,提升了團隊觀念和合作意識,鍛煉了學生的工作能力。

5.加強文化育人,為“軟技能”培養營造氛圍

“破窗原理”告訴我們,“環境會改變人”。近年來,我們通過“企業文化進校園、車間文化進班級”和“五個校園”(綠色校園、平安校園、文明校園、藝術校園、書香校園)建設,将企業的“工匠文化”與校園文化相融合。開展多種形式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經典文化,弘揚具有時代特點的先進發展理念與敬業執著、吃苦耐勞、精益求精、勇于創新的工匠精神相結合,構建了有利于工匠人才成長的學校文化。

同時,積極開展讀書活動,讓學生進入學生書屋、教師書吧、書法室、茶道室、插花室等參與學習、參加活動。通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讓學生在多樣的校園活動中提高職業素養,提升“軟技能”。

6.加強心育指導,為“軟技能”培養注入活力

超強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人格,是軟技能的首要因素。“心育”是培育學生軟技能的重要抓手。

(1)全面滲透心育内容。把“心育”滲透和融合在學校教育全過程,滲透到學科教育、各種教育活動、校園文化建設、班團隊活動中。同時,不斷更新全體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觀念,樹立正确的學生觀、人才觀。

(2)開設心理活動課。開展心理活動課以豐富學生的心理學和心理健康知識。心理活動課除了與品德課、心理衛生、青春期教育課等内容有機結合外,還組織系統地安排與實施“心育”活動,如社會考察、集體讨論、講故事、角色體驗、遊戲活動、自信訓練、放松訓練、情緒訓練等。

(3)開展心理輔導與咨詢。心理輔導與咨詢在學校“心育”中承擔着重要的角色和任務,是達成學校“心育”整體目标的重要途徑之一。學校建立學生心理咨詢與輔導室,配備專兼職教師,針對有心理困擾或障礙的學生,通過幹預等,消除他們的心理不适,使其保持心理健康。

(4)及時進行家校溝通。家庭是“心育”的第一課堂,家庭環境尤其是家長的成才觀、言談舉止、教育态度和方式直接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加強家校溝通,讓家長增強責任意識,樹立正确的教育觀,以良好的行為和正确的方式影響和教育學生,為學生軟技能的提升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

7.完善就業指導,為“軟技能”培養添磚加瓦

科學的就業指導可以提高學生的軟技能。

(1)進行就業教育改革。将原本在三年級開設的就業指導課前移到一年級,充分利用就業導向的“指揮棒”,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明确學生學習目的。

(2)加強就業心理指導。針對中職學生在求職、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困惑,通過開設講座等活動,幫助學生融入企業,學會職場心理調适,正确面對職場困惑、處理職場糾紛,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等。

(3)讓學生零距離接觸企業。學校充分發揮“專業+公司”的專業建設模式的功能,通過“一年識崗、二年跟崗、三年頂崗”,分階段對學生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培養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責任感以及對工作的職業熱情,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軟技能。

四、小結

總之,從對市場、行業、企業的調研和“軟技能”培養實踐中得出:加強中職學生“軟技能”培養是必要且刻不容緩的,是可行且完全能做好的!

實踐表明,“軟技能”培養是系統工程,有賴于通過加強産教融合,課内外結合,氛圍塑造,加強心育、就業指導等多渠道、多角度、多方法共同合力推進。學校将堅持“專業+公司”的專業建設模式,進一步加快“産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讓學生的“軟”“硬”技能在校企合作、産教融合中同時發展、同時提高。

參考文獻:

[1]金薇薇,肖凱.學校“心育”問題及破解路徑[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4(15).

(作者單位:宜賓市南溪職業技術學校)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