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我們為什麼需要清流?

我們為什麼需要清流?

時間:2024-10-27 07:07:30

最近常常看到“清流”兩個字,忍不住好奇上網搜索了一下,大意是指那些不願與滾滾俗流同流合污、與衆不同、不做作的人和思想。難怪一個朋友得意地告訴我,有人誇贊他在一次讀書會上的分享堪稱“媚俗文化下的一股清流”。當我也試着把這個贊美送給幾位在潮流席卷之下一直堅持做自己的朋友時,居然有人發痛哭流涕的emoji給我,順帶一句“知音難覓”。不過看着最近“清流”走俏的行情,大概他們的知音也會越來越多吧。

逆流而動而成,投其所好則險

凡足以被稱為“清流”的人多具備獨立于這個時代的思考和風範,他們并不是主流的支流,而是與主流完全不同的發源地。比如被稱為綜藝節目一股“清流”的《見字如面》的總導演關正文就曾經表達過自己的設計理念,中國幾千年的文明異常豐富,今天世界幾乎所有的遭遇、所有的情感,古人全都經曆過,所以節目設計之初就是基于逆潮流的思考——人們不會總把無聊當有趣,賣傻賣顔賣萌解決不了生命層面的彷徨與痛苦,那些頂多隻能算作障眼法和安慰劑。據說節目上線前,騰訊内部預測單集點擊量大約20萬次每集,結果現在單集已經有了超千萬次的點擊量。事實證明,比起搔到“癢點”,直擊“痛點”也能俘獲衆生,而且可能更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我們都知道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負責任的養育一定不是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而是孩子需要什麼才給什麼,當然這種需要不是基于短視和表淺的刺激滿足,而是負責任的長遠考量。海量流俗信息的産生都和一個簡單的商業邏輯有關,即“投其所好”——你喜歡什麼我就給你什麼。比如前一陣子讓人目不暇接的“直播大戰”,在比下限的PK中,人性的醜陋居然也成了賣點,以至于有女生不顧他人隐私直播公共澡堂。一衆人的迎合造就了所謂“潮流”,潮流又因為大家的從衆心理而日益兇猛。不過,缺乏價值觀引導的潮流等于不負責任的縱容。這就好像孩子喜歡垃圾食品就拼命給他吃,大快朵頤的當下,孩子确實很開心,但是這樣的快樂可能贻害無窮。但是商家的邏輯是,這個世界上大部分消費者都是成年人,既然你是成年人,我們有理由相信你可以為自己負責,所以我們隻負責制造刺激,至于你要不要消費或者消費過度的後果,這不是我們應該承擔的責任。也許從市場規則上這樣的論點可以成立,但是從社會發展的角度這可能引發災難。

垃圾食品、農藥濫用諸多人類親手制造的災難,皆因為隻對欲望負責,不對欲望的後果負責,因為這不是商業業績的考量指标。前幾天聽說英國一個科研小組從馬裡亞納海溝深達7000米1萬米的太平洋深海采集的端足目動物體内,檢測出了高濃度的多氯聯苯(PCBs)及多溴聯苯醚(PBDEs)等有害物質,此類物質被廣泛用于電器零件的絕緣油及阻燃劑等,換句話說,深海也已經沒有淨土。人類欲望的滿足永無止境,以欲望滿足為導向的消費主義如果是主流,那麼所謂“清流”也許就是回歸内心,有覺察、負責任地生活,無論對個人還是整個人類。

一味迎合下的“烏龍”和“奴隸”

前一陣子,第89屆奧斯卡頒獎的時候出現了一個史無前例的大烏龍,頒獎嘉賓因為拿錯了信封,把最佳影片頒給了《愛樂之城》,當主創在台上歡呼慶祝,發表獲獎感言時,組委會緊急宣布搞錯了,最終的獲獎影片應該是《月光男孩》。不過也許美國人民都沒想到,受波及最大的未必是領獎的那幾位,而是大洋這邊的一大票自媒體公号,為了緊追熱點,搶占頭條先機,很多公号已經發出了為《愛樂之城》準備好的稿件。我真的十分同情那天值班的小編,在潮流中“去迎合”真讓人心力憔悴,而且隻會越來越累,因為迎合本身就是一件被動的事兒。不過,作為“被迎合”的我們也未必就快樂滿足。視頻直播、社交網絡、新聞推送、過度飽和的信息已經把我們團團圍在了信息風暴的中心,我們經常搞不清楚自己為什麼要看?看完了也往往忘記了看到了什麼,隻是被它裹挾着停不下來。當我們成為工具的“奴隸”,也許是哪裡出了問題。

美國未來學家丹尼爾·貝爾曾感歎,“在哪兒才能擺脫天空飛來一個接一個的‘信息’所産生的緊張感呢?”。信息過載(InformationOverload)一詞誕生于20世紀50年代,是指因為人對信息的處理能力有“瓶頸”,面對幾何級數增長的信息,人很難有效地吸納和轉化,從而造成了人們雖然接受了很多信息卻無法有效整合,就好像不停地吃最後導緻的消化不良甚至惡心嘔吐,信息過載也會導緻厭煩和心理焦慮。這個時候人們對不斷推送的信息更多的是反感。誰也受不了天天吃大魚大肉,當消化不良的時候,清粥小菜可能才是求之不得的“救命”餐,“清流”也許就是這樣的存在。

被遺忘的經典:安靜的力量

福特汽車創始人亨利·福特(HenryFord)曾經說過:“如果我問顧客想要什麼,他們可能會說自己想要一匹快馬。”消費者未必真的知道什麼是更好的選項,因為大部分人都是根據面前已有的選項進行選擇,他們常常不知道還有别的選項存在,而“清流”提供了一種差異化的選擇。

在一個迎合的時代,我們更需要不同的聲音,否則世界将充滿賣弄刺激的喧嚣。比起大量生産的冗餘信息,我們需要力透紙背的經典,哪怕從商業的角度來說,那些經典也可以理解為一代代消費者用時間投票選出的最有價值的“耐用消費品”。最近,堪稱“清流”典範之一的《中國詩詞大會》再一次說明了經典的力量,朋友圈裡很多人看完了節目馬上去背詩。詩詞隻是媒介,在衆多使出渾身解數,抖機靈、賣俏、惡搞的節目中,它啟迪浮躁的人們去體會文字的安靜之美,人生的無窮韻味。

我想到一位朋友的育兒之道,“比起不停地給他塞糖吃,我更希望他有能力品嘗到生活的甜美,而這一切未必要花費更多。”除了買這個和買那個,還有一種讓人幸福和滿足的方法,這個選項一直都在,隻是琳琅滿目的貨架、閃爍奪目的廣告牌和目不暇接的推送信息已經讓它被遺忘在安靜的角落裡,那就是鍛煉我們的品味能力。

在潮流中“去迎合”真讓人心力憔悴,而且隻會越來越累,因為迎合本身就是一件被動的事兒。不過,作為“被迎合”的我們也未必就快樂滿足。

汪冰,精神衛生學博士,畢業于北京大學。積極心理學推廣者,多年來緻力于個人成長與幸福感提升的探索與實踐。譯有《幸福的方法》,著有《世界再虧欠你,也要敢于擁抱幸福》、《辣問愛情》。他也是中央電視台《夜線》、北京人民廣播電台《今夜私語時》、《青春晚自習》的特約嘉賓,以及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都市之聲《Soho新勢力》主持人。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