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吉利:以技術創新引領互聯未來,以品牌自信擁抱全球競争

吉利:以技術創新引領互聯未來,以品牌自信擁抱全球競争

時間:2024-10-27 06:37:21

路徑一

中國式進化:與國際并軌

做大做強一直是中國企業的夢想,特别是随着中國經濟能力增強,中國企業在世界的話語權逐漸增強,從制造産品到形成品牌,中國企業的影響力正在崛起。李書福認為,“品牌”是一個國家競争力和國際地位的核心體現。中國品牌的全面崛起,将是中國制造2025的最佳注腳。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不久前舉辦的海南博鳌論壇上宣布,中國将盡快放寬外資股比限制,特别是汽車行業外資限制。随後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5年過渡期,汽車行業将全部取消限制。

一石激起千層浪!面對合資股比放開,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坦言:“放開股比是必然的,是經濟競争的需要,是中國作為經濟大國的體現,是自信的體現。”談話間,流露出對吉利品牌及中國汽車工業的信心。

時間退回到2015年的最後一天,憧憬未來,李書福給吉利控股集團制訂了一個目标——吉利控股集團将向受人尊敬的全球汽車十強企業挺進。2016年,吉利“三十而立”,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安聰慧發布吉利“20200”戰略:吉利汽車到2020年實現年産銷200萬輛目标,成為最具競争力并且受人尊敬的中國汽車品牌。

李書福和安聰慧都刻意強調了“受人尊敬”這四個字,因為吉利做汽車伊始,面對技術封鎖、産品封鎖,走出了一條“三自之路”——自主創新、自主開發、自己擁有核心知識産權。

早在2003年,吉利就将試制研發的自動變速箱裝在了新車“自由艦”上,業界普遍認為,吉利成功研發自動變速箱的重要意義,在于完全掌握了汽車關鍵零部件的核心技術和原理,搭建出中國在自動變速箱上的技術平台,并帶動了精密加工、非金屬材料、油品和檢測設備的産業發展。

然而,彼時市場、消費者對吉利汽車的認可度并不高,李書福經常問自己一句話:為什麼這麼努力還是沒有尊嚴?如今,提及中國的自主品牌汽車,不少人會想到吉利,不僅是吉利收購了沃爾沃、寶騰與路特斯、倫敦出租車,入股了戴姆勒,在汽車國際舞台上越來越有話語權,也因為在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吉利品牌的汽車跑得越來越多,曾經不少合資品牌車主置換都轉向了中國的自主品牌。

從低價市場進入,不受消費者認可沒有尊嚴到成為中國自主品牌“高端化”進程的引領者,受人尊敬的中國汽車品牌,吉利汽車是如何完成品牌升級之路的呢?

走出“低價策略”

本世紀初,說起中國的自主品牌汽車,消費者給他們集體打上的标簽是:價格低、技術落後、山寨……直到2013年,中國的汽車格局有“自主向上、合資向下”之勢,自主品牌汽車開啟了集體高端化的進程。這些年,吉利從産品入手,推出了不少爆款産品,圖為領克清華大學全球領導力項目秘書長顧常超向《商學院》記者談到,一個曾經定位中低端的品牌,向高端化邁進,實現品牌升級并不容易,甚至比重新打造一個品牌更難。

“消費升級”是這兩年業内談得最多的一個詞,盡管在一線城市,汽車消費越來越回歸理性,炫耀的因素占比越來越低,但是在中低線城市,這種因素還有着不小的占比。這對吉利汽車而言是個不小的挑戰。

“中國人好面子,第一輛車是5萬元左右的,第二輛就要10萬元甚至20萬元。”顧常超說。從低端、低價入手的品牌,随着消費者消費升級,會漸漸抛棄原有的品牌,同時形成一種口碑——XX品牌是廉價貨。對吉利汽車而言,最初正是陷入了這個怪圈。這個問題困擾着李書福、安聰慧等一衆高管,不跳出這個怪圈,吉利汽車就發展不下去。彼時李書福判斷,從吉利自身的生存與發展來看,低端競争不會被吉利放棄,依舊要在這個領域保持優勢,但同時要在高層次競争上布局。

2007年5月17日,吉利汽車發言人在吉利遠景全球上市前夕,正式向外界宣布,吉利汽車進入戰略轉型期,一直以來憑低價策略取得競争優勢的吉利汽車開始轉變發展戰略,向技術和性能領先主導。2010年收購沃爾沃轎車後,吉利開始了再次轉型,從“技術吉利”轉向“品質吉利”。2014年12月,随着吉利汽車3.0産品的開山之作吉利博瑞正式亮相,吉利汽車從彼時起正式邁入了“做每個人的精品車”3.0時代。

張鶴是北京一家管理咨詢公司的高級顧問,也是吉利博瑞較早一批車主,他的上一輛車是某合資品牌的轎車,因為“國II”車不得不報廢置換,他告訴記者,剛剛開上博瑞的時候,很多人都質疑他為什麼換了輛自主品牌的車,現在他常常“安利”身邊的朋友選擇吉利,也有一些朋友直接就被這輛車的“顔值”和性能打動了。

這些年吉利從産品入手,推出了不少“爆款”産品,這背後是吉利研發能力提升的體現。如今現在吉利在全球設立了4個産品設計中心,分别連接四個不同地域的用戶特征、市場特點、藝術流派、工業設計方向、汽車造型趨勢等,為吉利汽車的造型設計提供一線市場依據。同時,吉利汽車和沃爾沃汽車在瑞典哥德堡聯合成立“中歐汽車技術研發中心”,從事汽車基礎性技術研究,研究成果吉利汽車和沃爾沃汽車共享,使産品和技術得到用戶的認可和尊重。

“比方說吉利博瑞,在自主品牌同級别車型中,博瑞無論從現在的銷售價格、銷量,還是本身的技術、造型、功能、性能、配置等,都具有很強的競争力,甚至不亞于國外一線同類同等車型,得到市場和消費者的充分認可,這款車為中國品牌帶來了正面幫助,為中國汽車工業增加了正能量。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的努力是有成果的。當然,這隻能說是初步的成功。我們接下去還有很多新的産品都要推出來。”李書福說。

争做産業标準

李書福說,他現在着重思考的兩個問題,一個是中國汽車工業如何融入全球汽車工業之中,另一個則是全球汽車工業如何面對互聯網有IT公司帶來的挑戰。人們常常把特斯拉、蔚來等品牌稱之為“新勢力造車”,它們的橫空出世,改變了汽車行業原有的“遊戲規則”,而把大衆、福特、豐田、吉利等統統稱為“傳統車”。不過在今年3月,安聰慧公開表示:“我們要摘掉傳統車企的帽子,要真正成為互聯網和新能源企業,我們就是造車的新勢力!”

2017年中國迎來了第一個“中國品牌日”,這一天,吉利汽車(杭州灣)研發中心正式啟用,同時發布了“iNTEC人性化智駕科技”技術品牌,并将每年的5月10日設為吉利汽車技術開放日。

今年3月15日,吉利推出了吉客智能生态系統(GKUI)及生态合作夥伴,“GKUI,顧名思義,就是GeekUserInteraction,Geek是希望我們的産品能給用戶帶來極緻的用戶體驗,UI是希望能夠比較簡單地讓用戶知道它是什麼東西。”吉利汽車研究院副院長沈子瑜說。吉利将GKUI的特性總結成“一朵雲、一個桌面、一個ID、應用生态”四個方面,“一朵雲”是指GKUI基于雲端提供的全實時在線的互聯網服務;“一個桌面”指類似于目前智能手機的用戶交互方式;“一個ID”是吉利自建的賬戶體系,可以在吉利的各種終端、自有應用以及第三方應用上使用;“應用生态”則是一個涵蓋各方面第三方應用的生态。

李書福從不畏懼挑戰,總是喜歡把挑戰當成吉利的機遇。在李書福看來,互聯化是吉利的一個機遇。随着4G的普及以及5G時代的到來,汽車增加了一塊車載屏幕,盡管各大汽車廠商把這塊屏的功能當做賣點,但中國消費者并不願意使用,有手機就夠了。吉利現在做的就是發揮這塊屏的效率,産生更大的經濟價值。

在加大車載互聯産品落地的同時,吉利也從未放松對智能駕駛、共享化、電動化方面的研發,而這在吉利看來是一體的,且相輔相成。智能駕駛能夠引發全新的生活方式的變革,但李書福一直強調,汽車的連接必須建立在安全的基礎上,因為隻有将人的注意力從開車和關注路面解放出來,才能有更多的連接,也才會有更多的互聯應用和娛樂放到車上。

傳統車技術方面,中國無疑是“跟随者”,能做出讓市場買單、消費者認可的汽車産品,花了很長時間,甚至說起當年“以市場換技術”這一産業政策的時候,亦有一部分人認為是失敗的。但是當汽車進入到了互聯互通時代,吉利期待着通過自身的産品,能夠引領這一潮流,甚至定義汽車互聯的标準,因為吉利進入到了“以技術引領品牌,以創新驅動發展”的新階段。

充分競争中彰顯品牌自信

放開汽車合資股比,業内有一種聲音認為,對自主品牌汽車有着較大的沖擊,但是李書福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呼籲放開汽車合資股比,不懼“狼來了”,而是要“與狼共舞”。在李書福看來,以前中外雙方以50:50的股比建立的合資公司,對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但弊端在于中國汽車工業在整個全球的競争力不夠高。通過有序放開,對中國自主品牌汽車而言,競争程度、難度都有所提高,有利于提升自主的研發能力及國際競争力。

在汽車行業劇變的今天,李書福對未來10年汽車行業的格局做了個判斷,他認為從大趨勢上講,汽車公司的數量肯定會越來越少。其次,會有一兩個有競争力的中國汽車品牌出現在國際市場上,吉利在朝着這個方向努力。

李書福在其署名文章《塑造“中國品牌”做強“中國制造”》中談到:“品牌”是一個國家競争力和國際地位的核心體現。中國品牌的強大不僅能優化經濟質量,更是“中國制造”走出去的必經之路。中國品牌隻有集中打造軟實力,發揮品牌在社會和商業經濟活動中的引領作用,才能把握全球大勢、帶動國民經濟發展、積累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話語權。打造更多能夠代表中國的優質品牌,乃至擁有世界級的品牌,不僅是企業的訴求,更是最務實的國家戰略。

李書福判斷,中國品牌的全面崛起,将是中國制造2025的最佳注腳。“幾年前我曾說過,中國汽車品牌與國際領先品牌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但我今天可以說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在中國消費者的支持下,在企業的奮發努力下,這個差距正在迅速縮小,并且已經有一些優秀的中國品牌已經完全可以媲美國外品牌,我相信有一天我們可以趕超世界領先品牌,這種趨勢不僅僅局限在汽車行業,中國的制造業整體都會朝着這個方向發展。”

中國品牌隻有集中打造軟實力,發揮品牌在社會和商業經濟活動中的引領作用,才能把握全球大勢、帶動國民經濟發展、積累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話語權。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