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碩和:“機器換人” 提質增效

碩和:“機器換人” 提質增效

時間:2024-10-26 01:44:53

工業機器人産業已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以及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關鍵所在,衆多以碩和為代表的創業公司,旨在運用新技術,培養專業人才,幫助更多制造業中小企業提質增效。

迎來發展契機

目前,我國制造業規模全球領先,增加值和産品出口占全球的比重均居世界第一,是全球唯一擁有制造業全産業鍊的國家。然而,在我國成為制造業大國之後,如何實現向制造強國、智造大國的轉變,才是至關重要的。2015年,我國出台《中國制造2025》,其中提出“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并明确将工業機器人列入大力推動突破發展十大重點領域之一,促進機器人标準化、模塊化發展,擴大市場應用。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智能制造成為主要方向。工業機器人—作為智能制造産業的重要技術支撐,能通過開發新的需求創造更新的産業,已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以及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關鍵所在。

近年來,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斷提高,給我國制造業的進一步發展帶來巨大壓力,于是用機械手代替人力勞動成為大多數制造業企業提升生産率的首選方法,工業機器人産業由此迎來發展機遇,行業内出現衆多創業公司,浙江省一家名為“碩和”的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多層面建立技術壁壘

碩和總經理洪靈說:“一般一台普通的制造業機器人就可替代人工5人至6人,替換人工十分可觀,并且機器人的使用還可以優化勞動環境,提高産品質量,保證精益化制造。”

機器人本體是機器人産業發展的基礎,而下遊系統集成則是機器人商業化、大規模普及的關鍵。隻有機器人裸機是不能完成任何工作的,需要通過系統集成之後才能為終端客戶所用。

所以,在碩和成立之初,就在軟件設計、開發和集成方向發力,并在多個層面有了突破—基于工業機器人銜接企業生産加工裝備,根據客戶的生産實際,運用通信與網絡技術實現生産線各類裝備的協調控制;開發各類接口軟件為客戶MES、ERP提供現場生産信息;研發視覺傳感、力矩傳感等傳感檢測技術替代傳統的人工檢測;通過數據采集與分析技術實現預判性維修。這一整體自動化解決方案,可以從根本上為制造業企業提質增效。

為了進一步搶占市場,擴大影響力,除核心業務以外,碩和也在積極開拓新業務的增長點。例如,2017年5月,與KUKA、ABB、FANUC、金華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簽訂協同采購戰略協議,開通網絡服務平台,旨在為更多制造業企業節約硬件采購成本。同年,成立工業機器人培訓中心,以KUKA專業标準培訓,每年培養近400名從業人員,努力緩解機器人産業專業人才稀缺的痛點。

創業是條艱辛的道路,挫折一路随行。洪靈回憶道,2016年,公司開發的第一套系統集成裝備(智能彎管系統),在客戶現場應用中,幾乎每天都有故障發生,公司技術人員在産品交付後,不得不在客戶現場常駐5個月,不斷完善與優化裝備。經曆這次困難後,碩和團隊不斷完善産品,以更高的要求規範每一個細節。截至目前,碩和已完成注冊商标4項、受理發明專利68項(授權3項)等。

以“碩”為夢不忘初心

技術的不斷深耕和困難的磨砺,讓碩和不斷成長。對于如何推動我國實現制造業強國路徑,洪靈有明确的想法,他認為,推動中小企業發展是關鍵,因為中小企業間的影響是會從點到面的,如果一個中小企業生産效率得到提升,會比指數效應更快地影響到更多中小企業。中國制造業的自動化程度普遍偏低,隻有用最實在的成本解決中小企業最棘手的問題,才能從根本上推動我國制造業的發展。

據悉,機器人系統集成項目是非标準化的,每個項目都不一樣,不能100%複制,因此比較難上規模。另外,由于機器人集成是二次開發産品,要完成重新編程、布放等工作,需要專業人才熟悉下遊行業的工藝。洪靈也坦言,不能批量複制,難以做大,工藝的複雜性,一直是行業發展挑戰,公司名字的“碩”,也承載了創始團隊力争突破痛點的夢想。不過,公司内部一直秉承着工匠精神,慢一點不怕,培養專業人才,把技術做細、做精、做專,厚植工匠文化,不忘初心,赢得客戶認可,才是他們一直追求的。

未來,會有更多創業公司加入工業機器人産業,實現他們的創業夢想,面對更多行業挑戰,我們期待他們能在每一個細分領域,建立技術壁壘,提高自身造血能力,腳踏實地。在這個競争日益激烈的行業裡,用“初心”打好每一場硬仗。

責任編輯:高津菁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