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銀行風控大考

銀行風控大考

時間:2024-10-26 12:48:10

銀行業不良資産規模增長、去杠杆、表外違約等一系列風險依然有迹可循,且有交錯情況。

進入2017年,全球經濟的深度調整并未結束,中國經濟結構亦在調整之中,銀行業控制風險的壓力有增無減。

1月6日、10日,央行和銀監會分别召開年度工作會議,“穩中求進”成為監管工作主基調,其中“防風險”成為重中之重。

國内官方高度重視防控金融風險隐患外,來自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的預警也有加大。

近期,标準普爾稱,地方政府債務和企業債務的攀升将會增加财政和銀行代價。

可以說,銀行業迎來了一次大考——中國信貸增速已連續數年超過宏觀經濟增速,正逐漸消耗中國銀行業曾經充裕的融資基礎。現實中總體經濟杠杆上升的情況,壓縮了融資緩沖空間,使銀行更易遭受尾部風險的沖擊。不僅是不良資産風險,銀行業去杠杆風險、表外違約風險等一系列問題已然有迹可循,且有交錯的情況。

中央出手防控金融風險正當其時。3月2日,銀監會新任主席郭樹清表示,在經濟進入新常态、經濟增長速度開始下降、經濟結構調整力度加大、經濟增長的動能轉換這個時期,不良貸款反彈是正常的。從整體來看,“銀行業系統性風險總體可控,我國金融業的系統性風險也總體可控”。

嚴控不良

風險防控始終是銀行業發展的主題之一。其中尤其需要防控的,是近兩年突出的資産質量下滑問題。

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四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15123億元,較上季末增加183億元,不良貸款率1.74%。

郭樹清在3月2日答記者問時提到,可能還有一些不良貸款沒有被計算出來,比如逾期90天以上的,還放在關注類的。

惠譽預計,2017年,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和關注類貸款比率會有所升高。未來幾年,中國銀行體系或将面臨新一輪不良資産處理問題。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張明認為,與國有大型以及股份制商業銀行相比,以城商行、農商行為代表的中小商業銀行在未來幾年遭遇的資産質量壓力更大。一方面,後者的存款基礎相對薄弱,在融資方面多依賴于批發性融資。另一方面,後者過去幾年在經營上顯得更加激進,總資産增速高于大型銀行。

标準普爾的銀行業報告給出了同樣的警示。标普全球評級信用分析師廖強表示,民衆對國内小型銀行機構的信心要低于對大型銀行和全國性銀行的信心。國内一些小型銀行仍在擴張信貸規模,并可能缺乏成熟的風險管理能力。因此,一旦市場狀況急轉直下,很可能令其難以招架。

“監管部門高度重視本輪不良資産潮。可以采用商業銀行自身消化、市場化機構進行處置與政府注資相結合的方式來應對。”張明認為。

事實上,不良資産處置需求的存在,将不良資産處置市場推向了前台。目前,各地均嘗試設立地方AMC(資産管理公司),各路資金積極進入該市場,為不良處置提供了更多渠道,提升了整體處置能力。

去年3月,國務院批準6家商業銀行共計500億元的不良資産證券化試點額度,重啟不良資産證券化試點。當然,這隻是市場化處理路徑之一。目前,工、農、中、建四大行均獲批設立了百億元級資産管理公司,主要負責債轉股的實施工作。

對此,銀監會在日前召開的全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上做出明确部署:

一是要細化信貸資産分類。不得通過人為分類等手段調節不良貸款;不得通過搭橋等手段藏匿不良貸款;不得通過相互代持安排顯性或隐性回購條款,将不良貸款移到表外等。

二是嚴控風險增量。各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母行總部要加強統一授信,統一管理,加強新增授信、客戶風險評估,多渠道觸及風險客戶信息和非傳統融資信息,并根據風險暴露的規模和複雜程度,嚴格不同層級的審批權限。

三是加快處置存量風險。積極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并通過核銷、重組、證券化、收益權轉讓、批量轉讓兜售等手段,持續控制不良貸款清收渠道;鼓勵金融資産管理公司、地方資産管理公司、信托公司等積極參與不良貸款處置。

債轉股虛實

2017年是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之年,随着“三去一降一補”政策的逐步落實,産能過剩、高杠杆的行業和企業在2017年或将面臨現金流緊張、融資成本高的經營壓力。

為了更好實現去杠杆,市場化債轉股于2016年啟動。

銀監會表示,鼓勵面向發展前景良好但遇到暫時困難的優質企業開展市場化債轉股,嚴禁将僵屍企業、失信企業和不符合國家産業政策的企業作為市場化債轉股對象。

目前,工、農、中、建四大行均獲批設立了百億元級資産管理公司,主要負責債轉股的實施工作。據公開信息不完全統計,此輪銀行開展市場化債轉股規模已經超過3000億元。有機構預計,該規模最終可能達到萬億元。

債轉股需要防止出現明股實債現象,不讓其演變成國企降低負債率和杠杆率的賬面騰挪手段。據2017年1月的公開報道,此前27家簽署債轉股相關協議的企業均為國有企業,以地方大型龍頭企業為主,屬于周期性行業,近九成企業旗下有上市公司。這些企業的資産負債率都在50%以上。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黃益平說,去杠杆的重點應是改善杠杆的構成與質量,即增加好杠杆、減少壞杠杆。他的看法是,第一要去“僵屍企業”;第二是要終結雙軌制,進一步推進市場化改革尤其金融體系改革,讓更多金融資源向民營企業傾斜。

對于銀行而言,股權投資不同于債權投資,每一筆轉股都要承擔風險,投資風險大多還是由銀行承擔。

因而,一方面,國有企業的公司治理問題較複雜,銀行能否在重大投資決策上有話語權,還需觀察;另一方面,一旦企業長期産業結構未得有效調整,要防止債轉股變為延遲危機爆發的緩沖劑。

招商證券研究報告提到,債轉股主要涉及銀行、企業、實施機構,這三方都存在一定的道德風險,企業可能出現“劣币驅逐良币”,銀行或許心存僥幸,等待政府伸出援手。一旦三方“合謀”,可能讓财政無奈兜底。

銀監會則已有明确表态——盡快制定新設市場化債轉股實施機構試點管理辦法,明确設置條件、業務範圍,風險管理等事項。加強對各參與主體的行為約束,确保銀行債權能夠真實出售,有效實現風險隔離。

在化解不良資産壓力、優化資産負債表的壓力下,銀行借此搶占業務先機的動力可能更大一些,而不是一張更靓麗的報表。而更重要的任務,恐怕是真正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标。

表外業務“入表”

服務和振興實體經濟是金融體系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标,尤其是在當前金融服務存在“脫實向虛”現象之時。而其中原因,多多少少源于銀行體系的資金空轉。

過去幾年,有些銀行為了規避監管層嚴格的流動性調控,開展了多項業務“創新”,通過理财産品、票據業務、同業業務等将表内資産表外化,造成資金空轉。

這種做法表面上看,各項指标符合監管,但卻擴大了表外業務風險,讓銀行理财産品與信托産品為代表的影子銀行大行其道。而影子銀行産品面臨的監管顯然比傳統銀行貸款寬松,一旦失控,會積蓄長期、隐性的風險。監管上不能按照兩個标準。

央行2016年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說,截至2015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表外業務(含委托貸款)餘額為82.36萬億元,總體的表内外資産比例分别為60%、40%。波士頓咨詢公司和光大銀行曾測算,其中通道業務占30%左右。截至2016年6月末,銀行理财規模26.28萬億元,較年初新增2.78萬億元,其中非保本類産品即表外理财占全部新增規模的近80%。

2016年末,人民銀行和銀監會相繼推出了将表外理财業務納入宏觀審慎評估的政策要求,并發布了《商業銀行表外業務風險管理指引(修訂征求意見稿)》。

“這兩項措施可謂監管層‘去杠杆’監管思路的延伸,2017年正式落地後,必然會對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發展産生重大影響。”受訪專家表示。其中,金融機構表外理财将被納入MPA廣義信貸範圍,這将直接限制表内業務轉移至表外,以全口徑監管來監管理财産品。

有專家預計,這些舉措短時間内會對銀行利潤造成負面影響。且由于城商行、農商行等理财規模擴張速度高于大中型銀行,對城商行、農商行的影響可能會更大一些。

上述政策還規定,銀行除去可通過信托公司的投資計劃來投資非标資産外,包括券商資管、基金子公司等在内的通道均不能投資非标債券。這表明,監管部門2017年會嚴格清理通道,同業理财規模可能會回落。

監管部門會在堅持完善監管規則、實施穿透式監管以及做實并表監管的三大原則下,收緊銀行表外業務,使得2017年成為防控表外風險的一個拐點。

1.74%

截至2016年四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15123億元,較上季末增加183億元,不良貸款率1.74%。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