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抗癌藥重要,但醫生是關鍵

抗癌藥重要,但醫生是關鍵

時間:2024-10-26 10:54:09

“我們要更清楚地界定,哪些病人停藥的收益更大,哪些病人不适合停藥。”

工具

創新藥、手術、療法等都是臨床診療工具,如何高效經濟地使用這些工具的“人”,卻缺少對應的價值認定和尊嚴認可。

科技的進步、創新藥的研發和醫保支付等都在推動着癌症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和生存期限的延長。但我們會不會忽略了癌症綜合治療中臨床醫生的主體性作用?

優化臨床診療及急需藥的整體效果,需要确認臨床醫護團隊醫療服務的關鍵性作用。腫瘤等重大疾病的治療,急需藥品能高效經濟地發揮治療作用,由綜合配伍的臨床醫護團隊提供的醫療服務質量,關鍵性作用不容忽略。

長期以來,我國腫瘤綜合治療效果受到“诟病”,患者的5年生存率隻有發達國家的一半左右。這一顯著的差距背後,除了創新藥的及時可及性之外,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腫瘤綜合治療的過程中“主、輔”職能的确認,也就是醫療服務在這種複雜疑難病治療過程中的關鍵性作用,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好比,創新藥、手術、療法等都是臨床診療工具,如何高效經濟地使用這些工具的“人”,卻缺少對應的價值認定和尊嚴認可。

“用得好”與“用得起”

解決抗癌救命藥“用得好”的難題,首先需要确認臨床醫生的主體性作用。以格列衛這種處方藥為例,它有着嚴格的适應症和嚴肅的副反應警示,需要在醫生指導、臨床監測下正确服藥治療,并且也不一定需要服藥一輩子。

2017年3月公布的歐洲研究表明,對于部分經過臨床評估符合标準的患者并不需要終身服藥,也就是可以停藥并保持良好的預後。随後,美國也啟動了一項驗證研究并于近期完成了病人招募。威斯康星醫學院的白血病專家RhabAtallah博士是美國研究項目的牽頭人,他認為,“我們要更清楚地界定,哪些病人停藥的收益更大,哪些病人不适合停藥”。

2016年12月召開的美國血液病協會年會上,法國波爾多大學的Francois-XavierMahon博士報告了一項研究,750名深度緩解、沒有症狀一年的患者停止服藥(格列衛),6個月後,62%的患者繼續緩解沒有複發,52%的患者2年繼續緩解沒有複發。對于複發的患者,重新服藥治療後很快就再次獲得深度緩解,且無繼發惡性疾病。

解決抗癌救命藥“用得起”的難題,需充分發揮臨床醫生的關鍵性作用,比如空腹服用還是餐後服用昂貴的急需藥?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經驗值得借鑒。

芝加哥大學個體化治療中心的主任MarkRatain發現,有些抗癌藥的說明書會警告,與食物同時服用Zytiga會導緻過度吸收産生副反應,建議空腹服用。看到這個服藥警示,MarkRatain想到,是否與食物同時服用可以降低服用的劑量,從而達到同樣的治療效果并減輕支付負擔?随即就啟動了一項臨床對照研究,證實了該假設——搭配低脂早餐隻需1/4的推薦劑量即可達到治療效果。

這是一項典型的發揮臨床中“使用工具者”的積極性,結合實際以提高“臨床工具”效用的實例。依此推算,原來1個月的抗腫瘤藥物費用可以支付4個月的藥物費用,并且還有預測,據此在未來10年将為美國的醫療支出節省高達200億美元。

“用得對”與“用得上”

解決抗癌救命藥“用得對”的難題,需界定臨床醫生的臨床實踐權。随着對腫瘤成因研究的不斷深入,發現腫瘤的形成是人體細胞對組織環境的“适應性惡變”,正常的生理狀态下,最佳的适應狀态是正常細胞。但當出現衰老、外傷,或者是吸煙、放射線等條件改變我們的組織環境時,機體的細胞會出現一些改變以适應人體組織微環境的改變。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