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宏觀經濟的“穩”與“好”

宏觀經濟的“穩”與“好”

時間:2024-10-26 10:54:39

上半年總體平穩、穩中向好态勢彰顯中國經濟底氣。

時值年中,中國經濟亮出了上半年成績單。7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上半年宏觀經濟數據,指出國民經濟延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态勢,結構調整深入推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質量效益穩步提升,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起步良好。

在穩中向好态勢延續的同時,一些變化也在反映着宏觀經濟未來的前景。半年報詳細數據顯示,上半年部分需求指标增速有所波動,而中國經濟外部環境的不确定性也是有增無減。

如何通過這些延續與變化,透視中國經濟基本面?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之下,中國經濟增長如何持續穩健,質量如何不斷提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觀察大國經濟要看全局,準确看待短期數據升降之“形”,準确把握經濟長期向好之“勢”,方能察形辨勢,撥雲見日。風物長宜放眼量。觀察大國經濟須辨大勢,認清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後勁足的基本面,方能明晰方向,堅定信心。

穩在何處

風雲詭谲的國際經濟環境中,上半年的總體平穩、穩中向好态勢彰顯中國經濟底氣。

“穩”字從經濟增速、就業、居民收入、物價、國際收支等宏觀經濟調控的幾大目标上,均有體現。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内生産總值41896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8%。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6.8%,二季度增長6.7%,連續12個季度保持在6.7%–6.9%的區間。

經濟增速保持平穩的同時,就業形勢也吃了定心丸。6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8%,比上年同月下降0.1個百分點;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7%,比上年同月下降0.2個百分點。“這個水平是2016年國家統計局建立全國勞動力月度調查制度以來最低的水平。”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表示。

與就業直接相關的,則是居民可支配收入逐步提升。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3元,同比名義增長8.7%。“值得關注的,是更能反映大多數人可支配收入水平的中位數。”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徐洪才對《财經國家周刊》記者說。2018年上半年這一指标同比名義增長8.4%,比去年同期提高1.4個百分點,這說明大多數普通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都有所增長。

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穩”字不僅體現在總量的變化上,内部結構也更趨平衡。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7,比上年同期縮小了0.02。

物價方面,上半年CPI同比上漲2.0%,比去年同期增加0.6個百分點,“這說明物價漲勢溫和的同時需求保持穩健增長。”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馬曉河說。

國際收支也呈現趨穩态勢,7月9日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6月份,我國官方外彙儲備31121.29億美元,較上月增加15.06億美元,結束了連續兩個月的回落。

好在哪裡

從發展态勢來看,企業效益、消費能力、經濟活力等一系列指标,都釋放出經濟形勢“向好”的暖色調。

經濟好不好,企業感受最直接。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6.7%,增速比4月份加快了2.7個百分點。

細分數據顯示,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以及電力熱力生産和供應業五個行業對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近70%。

這些行業利潤增長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伴随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的持續顯現,企業成本有所下降,比如1至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費用,就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35元,同時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的資産負債率同比下降了1.5個百分點,“去杠杆不僅能夠化解企業負債風險,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利息等各方面成本。”國家信息中心研究員祝寶良對記者說。

利潤增長的另一方面原因在市場需求端。産成品存貨周轉加快、價格上升是近幾個月上述五大行業的銷售特點,比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産成品存貨周轉天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0.2天,而PPI同比漲幅則連續三個月擡升,6月同比上漲4.1%。“這些行業多屬于上遊能源和原料行業,它們産品需求的增長,意味着中下遊比如制造業等行業的生産動能也在增加。”馬曉河說。

這一推測得到了數據的印證。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制造業投資增長6.8%,增速連續三個月回升,比一季度加快3.0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1.3個百分點。

相對于投資,上半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更為顯著。祝寶良表示,“從過去三年來看,最終消費支出對GDP的貢獻率大踏步提升,跟投資貢獻率之間的差值也不斷擴大。”

2018年7月10日,繁華的哈爾濱中央大街。今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3元,同比名義增長8.7%。2018年上半年,這一趨勢得以延續,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8.5%,橫向來看,高于資本形成總額47.1個百分點,縱向來看,相對于2017年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64.3%的貢獻率,上升了14.2個百分點。

“我國經濟正在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這意味着經濟發展的關注點,從過去的總量規模轉變為更注重效益。所以,單位GDP對應的成本,就成為重要的觀測點。”馬曉河表示。

以單位GDP能耗為例,2018年上半年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2%,這意味着下半年隻要保持同樣的節能減排力度,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全年GDP能耗下降3%以上的目标,就可以完成。

與民生息息相關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費支出,在2018年上半年也展現出比GDP更快的增長速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幅比GDP增幅高出1.9個百分點;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在上半年同比增長8.8%,比GDP增幅高出2個百分點。

新動能接力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态後,中國亟須加快新舊動能的轉換,打造支撐未來增長的新引擎。透過半年報,可以看到在中國經濟的宏大版圖中,一些變化正悄然發生。

從工業結構看,上半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比規模以上工業快2.0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産量同比增長88.1%,工業機器人增長23.9%,集成電路增長15.0%。

再看服務業。1至5月份,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3%,比上年同期加快0.2個百分點。“服務業的增長不是簡單依靠餐飲等行業,具有新動能色彩的服務業是上半年服務業增長強勁的排頭兵。”馬曉河說。數據顯示,1至5月份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科技服務業和高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别增長18.1%、17.5%和15.4%,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2.4、5.0和4.5個百分點。

新動能的另一個體現,在于新的市場主體競相成長。今年上半年,我國日均新登記市場主體1.81萬戶,比2017年全年的日均1.66萬戶增加0.15萬戶。

更多經濟主體入場,得益于政策的培植。回顧過去半年的經濟政策可以發現,“減”與“簡”成為政策的兩大亮點,“減”即減負,“簡”即簡政。

這從上半年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内容就可見一斑。今年1月3日,首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就将重點落在“減負”上,部署了進一步清理取消經營服務性收費和行業協會商會收費,大力推動降電價等一系列優化營商環境的舉措。

此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又陸續推出了深化增值稅改革措施、進一步減少涉企收費的政策,在企業新購進研發儀器等方面推出7項減稅措施,并通過減半征收城鎮土地使用稅等舉措,降低實體經濟物流成本。

“簡政”也是上半年國務院常務會議的高頻詞。比如,擴大“證照分離”改革試點,企業開辦時間壓減一半以上,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和群衆辦事“隻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改革,以及全面清理各類證明事項等,為企業的創辦和經營打造了一個更為便捷的環境。

“新經濟因素快速成長,持續推進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這将使中國經濟增長保持更好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研究員王遠鴻對記者說。

6月24日,央行發布了今年以來的第三次降準決定,下調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币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夯實向好勢頭

上半場穩得住,下半場能否更進一步?

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穩中向好的同時,影響我國經濟長期發展的風險因素也在積聚,2018年下半年宏觀經濟面臨的風險點,内外皆具。

“外部環境确實有很多的變數,不确定性、不平衡性有所上升。”毛盛勇說,“世界貿易保護主義持續升溫,這對世界經濟複蘇會構成一個重大的挑戰,對我們來講也增加了一些挑戰和不确定性。”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美國加息以及國際貿易不确定因素,可能加劇國内股市、債市、彙率波動。

從内部來看,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系列矛盾正在凸顯。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近日發布的2018年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表示,金融嚴監管導緻影子銀行融資斷崖、地方債發行節奏較慢等因素,導緻2018年上半年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速下滑。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我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幅僅7.3%,而去年同期水平為21.1%,增幅明顯收窄。

在強監管的政策影響下,市場流動性風險也呈上升态勢。7月13日,央行發布的《2018年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統計數據報告》顯示,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9.1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2.03萬億元。

在流動性相對緊張的環境下,上半年已有多家企業債券出現違約。“債券違約增多,就會導緻銀行的風險控制更嚴,從而導緻流動性進一步收緊,那些本不存在違約風險的企業,可能也要被動面臨融資成本的提高。”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趙錫軍說。

但值得欣慰的是,民間投資在今年上半年表現搶眼,同比增長8.4%,比上年同期加快1.2個百分點,成為穩定投資增長的最重要力量。與之密切相關的制造業投資增速為6.8%,增速連續三個月回升。

“這是中國經濟自發增長動力的體現,表明中國實體經濟運行已經進入一個相對健康、向上的态勢。”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

與此同時,據《财經國家周刊》記者了解,為應對内外部風險,充分發揮出中國經濟的自發動力,未來财政和貨币政策的發力都将更具針對性。

貨币政策仍定位于“穩健中性”。6月2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要堅持穩健中性的貨币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金融穩定運行。

定向釋放流動性的政策已經開始。6月24日,央行發布了今年以來的第三次降準決定,自2018年7月5日起,下調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币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下一步如何在去杠杆和保持市場流動性方面走好平衡木,仍然是貨币政策面臨的重點。”趙錫軍表示。

财政政策方面,則将更加突出“積極導向”。财政部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我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年初預算的53.2%,比去年同期加快0.1個百分點,但從增速來看,7.8%的同比增幅比去年同期收窄了8個百分點。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7.8%,比去年同期收窄了9.1個百分點,成為今年上半年财政支出增幅收窄的主要因素。

7月1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加快财政資金支出進度,着力解決存量資金閑置、預算資金下達慢、預算績效評價不到位和财政資金擠占挪用等問題,使公帑花出更大效益。

同時還要求進一步優化财政支出結構,提高财政資金地方統籌比例。“這就需要進一步推進央地事權和支出責任的改革,并且在監管地方融資平台、PPP等方面的同時,給地方債發行進一步開前門。”中國财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孫潔說。

産業發展方面,多位專家對記者表示,基建投資增速在上半年放緩,影響了人們對未來經濟穩定增長的信心,這說明經濟發展的新動能雖然形成,但不夠強大,新舊動能的接續任務依然艱巨。

“未來在穩增長和防風險之間力求平衡的同時,還将通過堅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新動能創造更大發展空間。”徐洪才說。減稅、簡政,以及促進中小企業融資,都将繼續成為未來推動新動能的政策重點。

6.8%

上半年國内生産總值41896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8%。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