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創新軍民融合路徑 助力“中國制造2025”

創新軍民融合路徑 助力“中國制造2025”

時間:2024-10-26 06:10:00

中國電科十四所始終堅持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走軍民兩用技術發展道路,發揮大所在原創性科研成果的核心競争力,推進重大成果轉移轉化,推動軍民科技協同創新發展,引領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型升級。

“我理解的軍民融合發展戰略,一方面是把社會上各方面力量調動起來,整合一切優質資源,打造具有全球競争力的團隊和平台;另一方面是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電子信息技術、産品的軍民一體化應用。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要一體化考慮,構建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十四研究所(以下簡稱“十四所”)所長胡明春表示。

黨的十九大報告将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列為國家“七大戰略”之一,強調要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強化統一領導、頂層設計、改革創新和重大項目落實,深化國防科技工業改革,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

如何加快建設軍民融合創新體系,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胡明春指出,十四所始終堅持軍民融合戰略,走軍民兩用技術發展道路,構建和實施創新主體、機制、資源、文化、合作“五位一體”的科技創新體系,集聚國睿科技、國睿信維、國睿安泰信等旗下公司在智能制造領域優質資源,擴大與國内外先進企業合作,發揮大所在原創性科研成果的核心競争力,推進重大成果轉移轉化,推動軍民科技協同創新發展,引領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型升級。

技術創新驅動企業領跑

德國的“工業4.0”、美國的“工業互聯網”……縱觀當前國際制造業發展格局,制高點的競争愈演愈烈。一些先進國家紛紛加快網絡化、智能化的研究和推廣應用。在中國,着力突破制造業發展的瓶頸和短闆的“中國制造2025”1+X規劃體系已全面進入實施階段。

胡明春認為,要突破智能制造發展瓶頸,根本出路在于創新,關鍵要依靠領軍型科研院所和骨幹企業科技力量,加快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促進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助力智能制造在相關産業鍊和行業落地、發展和推廣,構造産業新生态。近年來,十四所積極探索軍用技術、軍用資源、優秀人才轉為民用的有效途徑,編制了“十三五”軍民融合發展規劃,圍繞“國防、科技、電子信息”核心領域,構建以探測感知的系統體系架構、總體設計、關鍵技術攻關、基礎技術研究和相關産品研制開發為核心主業的創新型科技企業,重點開展智能制造、軍民兩用雷達、軌道交通、綜合保障等軍民融合重點項目。

“我們整合各方資源,探索形成了獨特的‘預研—技術—産品—産業’全流程軍民融合發展路徑。同時,将上市公司作為軍民深度融合和科技創新的核心平台,充分發揮上市公司的資本市場運作平台優勢,整合行業優質資源,進一步優化軍工資産資源配置,快速實現國有資産的保值增值。”胡明春介紹說,十四所目前已建成以精益研發、精益生産、精益管理、精益保障和知識共享為核心的“四精益一共享”精益研究所,正向以“全數字、全互聯、全智能”為特征的智慧研究所邁進。

胡明春表示,十四所積極探索智慧研究所建設模式和建設路徑,構建“3+N+1”架構的智慧企業解決方案,即智能研發、智能生産、智能保障三大業務,N條管理線(人才、質量、計劃等)和知識工程。在智能研發方面,實現基于系統工程的産品研發全流程貫通,産品模型從“物理樣機”向“數字樣機”轉變,産品研發從“串行研發”向“并行研發”“智能研發”轉變;基于企業智能生産信息化建設,形成以“無紙化、智能化、分布化”為特征的新型生産制造模式;在智能保障方面,基于物聯網、大數據分析技術,實現服務響應精準化、客戶需求感知智能化、故障預防預警動态化,形成維護維修運營、産品健康管理系統;在智能管理方面,構建貫穿産品全壽命周期價值鍊集成的智能決策支持體系,全面實現數據可視化、管控精細化、決策科學化,形成企業戰略、人才、質量等決策體系,向“全數字、全互聯、全智能”為特征的智慧研究所轉型。

胡明春在研發設計現場與科技人員交流。構建智能制造産業生态

近年來,十四所主動聯合地方政府共建智能制造産業平台,在長三角地區與南京市、常州市政府開展戰略合作,将十四所内的智能制造成果推廣複制到地方民營企業,逐步形成有利于智能制造發展的産業新生态,助推地方經濟轉型升級。

在智能車間産業方面,十四所依托在制造業信息化、數字化系統實施的經驗優勢,推進基于信息物理系統(CPS)的柔性化微組裝與測試示範線建設,突破了雷達組件制造領域的智能制造裝備、感知控制系統、制造執行系統、大數據平台以及信息系統集成等關鍵技術,成功打造了“工信部電子組件智能制造車間”試點示範,樹立了軍工電子智能制造标杆,以長三角制造企業和軍工行業為主要切入點,逐步向中西部輻射,實現智能車間産業規模化發展,促進企業智能制造水平提升。

在智慧企業方面,十四所緻力于成為國内領先的“企業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在企業精益設計、精益制造、精益保障、精益管理等領域的信息化平台建設和系統集成業務方面,形成了覆蓋企業産品全生命周期的完整信息化解決能力,輻射中國電科集團及供應鍊廠家,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提高我國軍工電子、航空、航天等行業産品研發制造數字化水平,并積極向電子高科技、能源、地鐵運營等市場滲透,促進我國企業兩化深度融合。

在雲制造服務平台方面,十四所集聚各方面制造資源,提供工業互聯網與協同設計、協同制造、供應鍊等融合服務,實現産品工藝、質量、物流、成本的一體化管控,促進産業量上下遊開展跨區域、跨環節合作,從軍民兩條線開拓雲制造服務平台客戶,将設計、制造、保障和管理等各方面的最佳實踐助力地方企業提升核心競争力。

按照規劃,預計到2020年,十四所将形成一個百億元級的軍工産業,兩個50億元級以上的民品産業,打造成以探測感知為核心的系統集成、裝備制造與信息服務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成為我國探測感知技術發展的引領者和主導者。

胡明春表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電科十四所将充分發揮原創性科研成果的核心優勢,加強軍民兩用技術的開發,進一步推進科技創新成果孵化與産業化,實現國防和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引領未來信息産業結構和模式,推動軍民融合發展,助力“中國制造2025”。

links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作為央企骨幹研究所,中國雷達工業的發源地,國家諸多新型、高端雷達裝備的始創者,信息化裝備研發的先驅者,承擔了國産航母、中華神盾、反隐身雷達、空警2000、載人航天等國防建設重大裝備,産品覆蓋海陸空天,為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做出突出貢獻。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