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改革開放如何讓人民更有獲得感?

改革開放如何讓人民更有獲得感?

時間:2024-10-26 05:21:51

衡量中國改革開放的質量,除了看國家層面改革開放的戰略規劃、部署、措施之外,更重要的是還要看改革開放的實際成效,人民群衆的實際感受。

40年對于人類曆史而言無疑是彈指一揮間,但對于一個生活在現實中的中國人來說,每個人的命運幾乎與國家發展息息相關。過去40年,中國改革開放究竟發生了什麼?目前中國面臨着什麼?未來又意味着什麼?在這個曆史節點上,這些是需要我們關注和思考的問題。

中國改革開放的三條經驗如何評價改革開放40年的成就,可以有很多角度。我想選擇一個很具體且一目了然的視角,闡述對改革開放成就與經驗的理解。我們知道,美國有個著名曆史經濟學家安格斯·麥迪森,他曾經對世界各國的曆史經濟做過一系列比較研究。其中談到中國時他認為:中國大概在公元元年的時候,經濟總量占世界份額就已經達到26%;從公元元年到1820年這1800多年間,中國經濟總量占世界份額沒有低于過20%,高的時候會超過50%。對于1820年後中國經濟占世界總量的比重,他給出的結論是:

1820年占32.9%;

1840年鴉片戰争爆發降到29%;

1870年第二次鴉片戰争爆發降到16%;

1900年義和團運動時降到6%;

1945年抗戰勝利時降到4%;

1949年中國共産黨執政一直到1980年,大體在4.5%左右徘徊。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近代以來中國經濟一路狂瀉,從1820年的高點32.9%一直降到1945年抗戰勝利時的4%。經過數十年的徘徊之後,中國經濟的真正騰飛是在改革開放後的20世紀80年代以後。中國經濟總量在2017年占世界份額上升到15%,折合12.24萬億美元;而當年美國的經濟總量為19.7萬億美元,占世界經濟總量份額接近20%。

實際上,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放在近代中國經濟發展的大格局中來觀察,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巨大變化,就可以一目了然了。

那麼如何看待中國改革開放的故事呢?要高度概括的話,最主要的經驗也許可以歸納為三條:

一是找到了一條道路。中國在結束十年“文革”之後,找到了一條改革開放之路、融入世界之路。在中國曆史的轉折關頭,一場真理标準讨論的思想解放運動,把中國引向一條改革開放之路,融入世界之路。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沒有改革開放,沒有抛棄閉關鎖國,融入世界,就沒有今天的中國。

二是确立了一個中心。中共在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果斷放棄了以階級鬥争為綱、無産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錯誤理論,确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重大選擇。這為中國經濟持續持久地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三是創建了一個新體制,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強調計劃和市場都是發展經濟的手段,共産黨執政、社會主義制度,也可以搞市場經濟。

上述三條,在短短40年的改革開放進程中重塑了中國。

未來中國改革開放的五大核心問題

如果從時間段上來劃分,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整體方案,是中國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重要标志。十九大提出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則可以看作是這一新階段的繼續。習近平總書記表示,“改革進入深水區”“改革要啃硬骨頭”“改革要準備付出成本”“中國的改革隻有起點,沒有終點”……這些都凸顯了中央對改革開放的巨大決心。2012年春節前夕,在上海淮海中路、南京路步行街等一些食品商店購物的市民顧客都收到了免費贈送的大紅春聯,大家高興地将這份充滿濃濃年味的“文化年貨”帶回家。衡量中國改革開放的質量,除了看國家層面改革開放的戰略規劃、部署、措施之外,更重要的是還要看改革開放的實際成效,人民群衆的實際感受。而後者往往更為真實、重要。未來中國隻有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才是加速現代化、滿足人民福祉的唯一選擇。

衡量中國改革開放成功與否,最主要取決于我們對五大核心問題的解決程度和社會的認可程度。而這五大核心問題的解決程度,又直接影響到十九大提出的未來中國的新三步發展戰略。

第一個核心問題是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重構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真正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是深化改革開放必須正視的關鍵性問題。其中有三個方面十分重要:一是要開放市場。開放市場既有對外資開放,也要向國内的民營資本開放,真正降低市場準入門檻,為各類市場主體提供公平競争的環境。二是政府要向市場放權,最大限度地減少政府不必要的行政幹預。三是進一步推進國有企業的改革。

第二個核心問題是全力保障民生和人民當家做主。從民生問題方面看,最主要的是醫療、教育、社保、養老、就業、保障性住房等。當下老百姓之所以感受到這些方面的壓力,關鍵是政府還沒有完全解決目前曆史階段老百姓的民生問題,全力解決民生問題應該成為各級政府的重中之重。比如要加大民生投入,加大對于民生直接相關的體制機制改革,要花大力氣推進城鄉一體化,維護農民的權益等。人民群衆是國家的權力主體,是國家的主人,要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來保障人民的權利。

第三個核心問題是創新社會治理和釋放社會活力、堅持公平正義。從當前我國的實際狀況看,首先要注重調動社會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釋放社會活力。包括通過提升社會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治能力,加強社會治理,在這個前提下,政府也要積極主動作為,履行自身的社會管理職能。從公平正義來看,社會的這方面訴求是十分強烈的,目前改革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很多重大問題幾乎都與缺失公平正義有關。中央一再強調要堅持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制度公平,很多民衆對于這些方面都是有很高期待的。

第四個核心問題是建立約束公權力的制度籠子。如何有效地管控公權,防止權力濫用和腐敗,是關系到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性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敗鬥争的力度很大,高層的決心也很大。如何靠法制打造制度籠子,這無疑是未來中國改革開放必須要解決的核心議題之一。要解決好這一根本性問題,首先要讓人民來監督權力,讓權力真正運行在陽光之下,把權力關在籠子裡。其次,要構建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體系,堅持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分離的原則。再次是要真正實現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另外就是要創新反腐的體制機制,真正解決對公權力的管控問題。

第五個核心問題是如何處理好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抓住國際環境的機遇。這是在當下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也是改革開放難以回避的問題。應該看到,改革開放以後,中國有一個相對好的國際環境,這是中國幾十年來快速發展的重要條件。但是自從2009年後,這種局面逐步發生了重大變化,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随着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的快速崛起,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話語權越來越多,特别是當世界局勢發生某些變化後,中國的戰略、政策選擇也會受到廣泛關注。從更大的視野看,中國必須在當前的國際格局中找準自己的位置,要看到中國将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曆史事實,和發達國家的立體現代化相比,我們還處在一個平面現代化水平。因此,隻有順應世界的曆史潮流,順勢而為,才能真正利用好國際環境這張牌。

作者為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資深研究員

責任編輯:王哲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