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中國扶貧開發報告2016》:31年貧困人口減少7.9億

《中國扶貧開發報告2016》:31年貧困人口減少7.9億

時間:2024-10-26 04:35:03

“1981年至2012年,中國貧困人口減少了7.9億,占到全球減少全部貧困人口的71.82%。由于中國的貢獻,全球人類發展指數提前了2年多達到了2014年的水平。”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國務院扶貧辦2016年12月27日聯合發布了《中國扶貧開發報告2016》(扶貧藍皮書),回顧和總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扶貧的基本曆程和取得的成就。

中國扶貧開發的基本曆程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特别是自20世紀70年代末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中國政府在緻力于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的進程中,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在全國範圍内開展了有計劃有組織的大規模開發式扶貧,先後實施了《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1994-2000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等中長期扶貧規劃,有力地推進了我國農村扶貧開發的進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扶貧開發擺到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提出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方略,将我國扶貧開發推進到一個全新的階段。

中國減貧對全球的貢獻

1978年以來,中國在減少貧困人口、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方面取得了重大的進步。按照2010年農民年人均純收入2300元的扶貧标準,農村貧困人口從1978年的7.7億人減少到2015年的5575萬人,減少了71464萬人;同期農村貧困發生率,從97.5%下降到5.7%,降低了91.8個百分點。

按照2011年購買力平價1天1.9美元的貧困标準,1981年至2012年全球貧困人口減少了11億,同期中國貧困人口減少了7.9億。中國減少的貧困人口占到全球減少全部貧困人口的71.82%。

中國對全球人類發展指數在19902014年期間的提高所做的貢獻為18.3%。由于中國的貢獻,全球人類發展指數提前2年多達到了2014年的水平。中國使全球使用改良的飲用水源人口比例在1990-2014年期間多增加了4.23個百分點,貢獻了1990-2014年期間全球使用改良的飲用水源人口增量的45.6%;中國在提高人口期望壽命方面的努力,使全球平均的人口期望壽命多了1歲。

中國在減少全球貧困人口,改善包括安全飲水、居民健康水平在内的人類生活質量方面,為人類福祉提升和全球人權進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中國扶貧的“數”十年

扶貧标準不斷提高:從解決基本溫飽的扶貧标準,到現階段“兩不愁、三保障”,高标準扶貧才是真扶貧。現行農村貧困标準(即“2010年标準”),是2011年提出的按2010年不變價農民年人均純收入2300元的标準,按2014年和2015年價格分别為2800元和2855元(見圖一)。

發展才是硬道理:與世界上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我國在從1978年以來的30多年時間内保持了更高更持續的增長速度。相關數據統計,從1978到2012年,中國單位國民收入增長減貧人數相當于其他發展中國家的3倍多(見圖二)。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扶貧的關鍵還在于教育。我國從1995年開始在中西部貧困地區實施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顯著改善了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辦學條件,截至2010年,全國重點貧困縣适齡兒童入學率已經接近全國農村平均水平。教育的保障也對就業産生促進作用,1978至2016年我國非農就業人數增加了42588萬人,增長了3.6倍,同期全國就業總人數中非農業就業人數占比從29%上升到70%。農業勞動力的轉移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見圖三)。

老有所依,病有所醫:發展農村醫療衛生事業、提高包括貧困人口在内的農村人口的健康水平,是我國發展社會事業減貧的重要方面。從2003年開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農村建立起來。2012年我國已實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覆蓋,人均合作醫療報銷補償受益2.17次(見圖四)。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