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委員會第14屆會議上,黃山作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成為《世界遺産名錄》中的第17個文化與自然遺産項目。黃山與長江、長城、黃河同為中華民族的象征,被世人譽為“人間仙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中心主任馮·德羅斯特認為:“黃山具有偉大的文化意義,擁有無與倫比的美麗,是最特别的世界遺産。”
黃山處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内,山高谷深,氣候呈垂直變化,北坡和南坡的陽光輻射差較大,局部地形對氣候起主導作用,形成特殊的山區季風氣候。年均降水2348.2毫米,年均氣溫7.8℃,夏季最高氣溫27℃,冬季最低氣溫-22℃。盛夏避暑,閑冬賞雪是黃山旅遊的兩大樂事。
黃山因其壯麗的自然風光聞名,巨大的花崗岩石和古老的松樹在雲霧中顯得尤為蒼勁。複雜的地質結構形成了黃山的天然石柱、嶙峋怪石、唯美瀑布、深邃洞穴以及湖泊和溫泉等。其中,以其壯觀的山峰群最為顯著,黃山有77座山峰海拔超過l,000米,最高的蓮花峰海拔高達l,864米。
迎客松,黃山的十大名松之一,因形态如人伸出手臂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而得名黃山先後經曆了幾次劇烈的造山運動和地殼擡升,以及第四紀冰川的洗禮和自然風化作用,形成了氣勢磅礴、高峰絕壑的峰林地貌。黃山群峰林立,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說,高聳的蓮花峰(1864m)、平曠的光明頂(1860m)、險峻的天都峰(1810m)并稱為三大主峰,雄居景區中央。黃山峰岩以花崗岩為主,前山岩體節理稀疏,岩石多球狀風化,山體渾厚壯觀;後山岩體節理密集,多垂直狀風化,山體峻峭,形成了“前山雄偉,後山秀麗”的地貌特征。景區群峰林立,溝谷縱橫;飛瀑流泉,氣象萬千。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77座,有名可數的景點800多處,奇松、怪石、雲海、溫泉世稱“黃山四絕”。
奇松即形态奇特的松樹。最著名的黃山松有:迎客松、望客松、送客松、探海松、蒲團松、黑虎松、卧龍松、麒麟松、連理松,這就是黃山的十大名松。
黃山幾乎每座山峰上都有怪石,其形成期約在100多萬年前的第四紀冰川期。位于北海的夢筆生花,以及“喜鵲登梅”(仙人指路)、老僧采藥、蘇武牧羊、飛來石、猴子望太平(猴子觀海)等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處,其形态各異。黃山怪石從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氣觀看,可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黃山雲成海,是雲霧之鄉,其瑰麗壯觀的“雲海”以美、勝、奇、幻享譽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觀,尤以冬季景最佳。依雲海分布方位,全山有東海、南海、西海、北海和天海。黃山一年之中有雲霧的天氣達200多天,水氣升騰或雨後霧氣未消,就會形成雲海。紅樹鋪雲,成片的紅葉浮在雲海之上,是黃山深秋罕見的奇景。北海雙剪峰,當雲海經過兩側的山峰約束,從兩峰之間流出,向下傾瀉,是黃山的又一奇景。
黃山“四絕”之一的溫泉(古稱湯泉),源出海拔850米的紫雲峰下,水質以含重碳酸為主,可飲可浴。傳說軒轅黃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得以返老還童,羽化飛升的,故又被譽之為“靈泉”。黃山溫泉由紫雲峰下噴湧而出,與桃花峰隔溪,是經由黃山大門進入黃山的第一站。溫泉每天的出水量約400噸左右,常年不息,水溫常年在42度左右,屬高山溫泉。黃山溫泉對消化、神經、心血管、新陳代謝、運動等系統的某些病症,尤其是皮膚病,均有一定的功效。
黃山還有三大名瀑:“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龍瀑”。人字瀑古名飛雨泉,在紫石、朱砂兩峰之間流出,清泉分左右走壁下瀉,成“人”字型瀑布,最佳觀賞地點在溫泉區的“觀瀑樓”。九龍瀑,源于天都、玉屏、煉丹、仙掌諸峰,自羅漢峰與香爐峰之間分九疊傾瀉而下,每疊有一潭,稱九龍潭。古人贊曰:“飛泉不讓匡廬瀑,峭壁撐天挂九龍”,是黃山最為壯麗的瀑布。百丈瀑在黃山青潭、紫雲峰之間,順千尺懸崖而降,形成百丈瀑布。近有百丈台,台前建有觀瀑亭。
黃山的主要景區包括玉屏景區、北海景區、溫泉景區、白雲景區、西海大峽谷、松谷景區和雲谷景區。
玉屏景區以玉屏樓為中心,蓮花峰和天都峰為主體,沿途有“蓬萊三島”、“百步雲梯”、“一線天”、“新一線天”、“鳌魚洞”等景觀。北海景區是黃山景區的腹地,在光明頂與始信峰、獅子峰、白鵝峰之間,東連雲谷景區,南接玉屏景區。溫泉景區古稱桃源仙境,一般來說遊覽黃山均乘車至此,現為黃山旅遊的接待中心之一。白雲景區位于黃山西部,南起雲門溪上的續古橋,北至伏牛嶺,東起雲際、石人二峰,西至雙河口畔。“千峰劃然開,紫翠呈萬狀”的黃山西海大峽谷将白雲景區、松谷景區和北海景區聯為一體;松谷景區位于黃山北坡,是獅子峰、駱駝峰、書箱峰、寶塔峰之間的山谷合稱;雲谷景區位于黃山東部,是一處谷地,主要景點有雲谷山莊、古樹、怪石、“九龍瀑”和“百丈泉”。
黃山不僅自然景觀奇特,而且文化底蘊深厚。自唐以來,人們遊覽黃山、建設黃山、歌頌黃山,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産,尤以遺存、書畫、文學、傳說、名人等“五勝”見著。現存曆代摩崖石刻295餘處,古道、古橋、古寺、古亭、古墓等古建遺迹150多處;曆代歌頌黃山的詩詞歌賦2萬多首(篇);以黃山為題材的書法、繪畫、攝影作品難以計數。明末清初,漸江、石濤、梅清等人師法自然,創立了“黃山畫派”,曆經百年而不衰。此外,各種方志、文獻、傳說和學術論文以及影視風光片,科普和遊覽叢書、導遊圖、畫冊、影集、名信片、系列郵票,也是黃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豐富了黃山的文化内涵,而且有着極其寶貴的曆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黃山以奇景和博大的徽文化蜚聲海内外,被譽為“天下第一奇山”。黃山奇景代表着江淮山河之美。黃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熱情友好的象征,承載着擁抱世界的東方禮儀文化。
飛來石位于黃山平天矼的一塊平坦岩石上,因形似從天外飛來,故名“飛來石”
仙人曬靴位于排雲亭前右側近處,二石如一雙鞋,似放在小峰台上晾曬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