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曆史機遇

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曆史機遇

時間:2024-10-26 02:53:00

中國是世界上資源豐富的文化大國但非文化強國,因此,積極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增強中國文化的影響力至關重要。

法蘭克福書展上,中國文化海外傳播開始嘗試全新的元素在和平與發展的大背景下,全球化成為世界發展的主流。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要想發展必須融入全球化的大潮。在文化發展上也是如此。一國推進文化發展除了需要夯實本國文化基礎,更重要的是積極促進本國文化走向世界,在世界文化的大花園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國是世界上資源豐富的文化大國但非文化強國,因此,積極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增強中國文化的影響力至關重要。

經濟快速崛起奠定基礎

“十二五”、十三五”時期是實施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推動對外文化工作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新世紀特别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的經濟實力得到了快速發展。由于國内生産總值是公認的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标,我們從國内生産總值看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

第一,從國内生産總值的縱向發展看,剛剛進入新世紀的2000年,中國GDP總量是99776.3億元。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時,中國的GDP是110270.4億元。經過10年的發展,到2011年中國GDP增長到484123.5億元,增長比例高達339%。2015年,中國的GDP達到了676708億元。早在2010年中國GDP總量就首次超過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第二,從國内生産總值增長率來看,新世紀以來,中國國内生産總值增長率始終在7%以上,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在2005年至2007年間,年均增長率甚至達到了10.2%以上。最近兩年尤其是進入2015年,中國經濟進入調結構穩增長的新型增長模式時期,GDP的年增長勢頭雖然有所減緩,但一直保持在7.2%以上。可以預期的是未來“十三五”、“十四五”期間,中國國民經濟發展将會保持較高的增長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隻是時間問題。

第三,從第三産業對GDP的貢獻率來看,第三産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從2000年的36.3%增長到2014年的48.9%。經過15年的發展,各産業部門對GDP的貢獻率發生了很大的改觀。2000年第二産業的貢獻率占比高達59.5%,超過了第一、第三産業貢獻率之和。之後,第一産業的貢獻率維持在4.5%左右,在三大産業中所占份額最少。第二産業的貢獻率處于螺旋式下降中,維持50%上下浮動。與之相反,第三産業在15年中螺旋式上升,2014年第三産業首次超過第二産業,成為對GDP貢獻率最高的産業部類。

強大的經濟發展實力是文化“走出去”的物質基礎。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使得人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對精神文化産品的需求随之增加,這給中國文化産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需求拉力。同時,随着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西方人研究中國發展模式、中國創造奇迹的奧秘、中國力量和中國文化的動力增強,這對中國文化“走出去”起到了牽引作用。一方面,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夯實了國家經濟基礎,為文化“走出去”創造了物質支撐條件。另一方面,經濟條件的改善和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賦予了中華傳統文化更多的現代化氣息,實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的完美結合。這種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傳統文化,對世界各國人民産生了強烈的吸引力。在這種國内推動力和國外牽引力的共同作用下,中國文化“走出去”已經成為一種勢不可擋的客觀趨勢。

國家提供政策支持

從2000年至今,國家多次出台政策和指導意見,全面構建為中國文化“走出去”建立起強大的政策體系。200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文化産品和服務出口工作的意見》;2006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财政部等部門發布《關于鼓勵和支持文化産品和服務出口的若幹政策》;2014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的意見》等等,這些政策的出台,為中國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政策支持。

第一,國家政策為文化産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國内國際環境。在國内,國家鼓勵、引導國有文化單位改革,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同時,國家大力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業的發展,擴大對其産品和服務的出口,形成公有制與非公有制合力促進文化産業發展的局面。在國際上,國家鼓勵文化企業通過新設、收購、合作等方式,在境外設立出版社、廣播電視網、出版物營銷機構,在世界範圍内加強國際營銷網絡建設。這就在國内、國際兩個平台建立起适合并能促進中國文化産業發展的大環境。

第二,國家政策為文化“走出去”提供人才、資金、技術支持。中國文化“走出去”離不開專業人才的支持。人才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關鍵。國家在專業人才培養方面不僅号召學校開設相關課程、招收學生,而且對相關專業學生的學習、培養給予更多優先考慮和政策支持,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專業、專長的從業人員。資金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基礎。沒有一定的資金支持,中國文化“走出去”隻是一句空話。國家政策一方面在文化企業稅收方面給予幫助,另一方面,國家政策鼓勵銀行、相關金融機構等加大對文化企業的投入和貸款,為中國文化“走出去”保障了足夠的資金。技術的發展有利于中國文化更好地“走出去”。國家政策支持技術的開發與應用,特别是數字網絡技術應用于文化産業發展,帶來了全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文化增長點。強調、着力培養一批參與國際競争的文化市場主體,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文化企業擴大産品和服務出口。對企業在境外提供文化勞務獲得的境外收入不征營業稅;對納稅人在境外已繳納的所得稅款,按現行有關規定抵扣。加強出口渠道和國際營銷網絡建設,加強人員培訓和人才培養。2006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财政部等部門《關于鼓勵和支持文化産品和服務出口的若幹政策》,鼓勵文化企業通過新設、收購、合作等方式,在境外設立出版社、廣播電視網、出版物營銷機構等。研究制定文化産品出口退稅政策。中國進出口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等政策性銀行要把文化産品和服務出口納入業務範圍。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險擴大文化産品和服務的出口。2014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的意見》指出,對國家重點鼓勵的文化産品出口實行增值稅零稅率,對國家重點鼓勵的文化服務出口實行營業稅免稅,鼓勵金融機構探索适合對外文化貿易特點的信貸産品和貸款模式,推進文化貿易投資的外彙管理便利化,盡快培育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成為海關高信用企業。

近年來,國家陸續出台了一系列推動文化産品與服務出口的政策。這些政策在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中起到引領促進、保駕護航的作用,這些政策的效應也在逐漸顯現。

“中國文化熱”營造環境條件

曆史上,西方資本主義強國的學術、科技、經濟、軍事全面領先,中國學習西方的語言、科技,使得西方文化有了最大的世界性影響。近幾年,随着中國的持續發展,特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再次開發,讓西方人有了了解、學習中國文化的願望。外國人學習、研究中國文化的興趣動力會越大越強,越來越多的人将目光聚焦中國。“中國熱”、“中國文化熱”、“漢語熱”的勁風愈吹愈烈。世界許多國家和人們的生活或多或少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世界需要中國文化,中國文化“走出去”是大勢所趨,是曆史的必然。

孔子學院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代表。從2004年中國在韓國建立第一所孔子學院始,國家漢辦陸續與瑞典、美國、泰國等國簽署了建立孔子學院的協議。如今,孔子學院已在世界五大洲的140個國家和地區開設了511所學院和1073個課堂,注冊學員數有210萬人。

世界範圍的中國文化熱為中國文化“走出去”創造了世界環境。我們必須抓住時機,主動向翹首以盼的世界傳播中國文化,走進世界文化的大花園。

“一帶一路”帶來輻射效應

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的今天,各個國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嵌”式關系結構。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創造性地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偉大構想,這為中國文化“走出去”開創了新的途徑。在曆史長河中,“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赢”的絲路精神千年傳承、曆久彌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在中國古代絲綢之路基礎上形成的一個新的經濟文化發展區域。為了使歐亞各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習近平主席于2013年9月7日在哈薩克斯坦納紮爾巴耶夫大學演講時,提出各國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2015年3月28日的博鳌亞洲論壇上,習近平主席再次深入闡述了“一路一帶”合作倡議。這一偉大構想的實施,不僅能夠加強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合作,更能促進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從一定意義上講,“絲綢之路經濟帶”是新形勢下對絲路精神的傳承與發展,也是增進物質世界及心靈世界互聯互通的最新實踐。

中國文化“走出去”迎來了嶄新的發展時期。在經濟基礎、政策支持、國際環境、科技媒介等方面都呈現出有助于中國文化“走出去”的發展契機和條件。中國應抓住這個契機,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在國際上凝聚中國力量、發出中國聲音、弘揚中國文化,展示中國文化大國的姿态。

王玉玲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

太極拳很受外國朋友追捧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