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留學生“歸國潮”所诠釋的時代主題

留學生“歸國潮”所诠釋的時代主題

時間:2024-10-26 02:12:22

劉暢

知名記者

中國青年報國内時事部主任

中青公益研究院秘書長

中國記者最高榮譽獎——第六屆範長江新聞獎獲得者

前不久,“2017年留學人員回國服務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在北京召開。據《人民日報》發布的相關報道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留學回國人員總數達265.11萬人,其中2016年回國43.25萬人,十八大以來5年回國人數占到70%。輿論驚歎由此“形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留學人才‘歸國潮’”。

曾幾何時,出國留學是很多人不敢企及的夢想。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在中華大地上吹起,面對着剛剛打開的國門,年輕人如饑似渴地學習着來自世界的先進經驗和豐富知識,一個陌生而神秘的詞彙“出國留學”漸漸躍入了人們的眼簾,進而成為一個代表着未來方向的時代标簽。到國外去,去“洋插隊”,哪怕從刷盤子、洗碗做起,也要尋找夢想中的生活,多少人的人生追求和生命軌迹因此而改變。多年以後,熱播的電視連續劇《北京人在紐約》的主題曲:“千萬裡我追尋着你”—唱出了多少人的感慨與心聲。

據說,當時有人發出這樣的擔心:“國内外的生活水平差距很大,出國的青年學生會被發達國家的物質條件所吸引,他們出去了,全都不回來了怎麼辦?”

一位具有深邃戰略眼光的老人這樣回答:“出去了10個人,有一個不回來了,其他9個回來也好,還有90%的人學成歸來為國效力呢。”出國留學的大門就在這樣的決心下被打開了。

然而,當時的國内外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物質生活條件實在相差太大了,人們困惑地看到,出去了10個人,也許隻回來了1個,可能有90%的人學成沒有回國,而是留在了生活和科研、工作條件較好的發達國家。當然,這樣的說法隻是形象比喻和主觀感受,可能并沒有嚴謹的調查數據支撐。

是最初的判斷錯了嗎?已經打開的出國留學之門會不會關上?有人為此捏着一把汗。

鬥轉星移,歲月如梭,轉眼30多年過去了,改革開放所釋放的巨大活力,讓中國經濟社會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被世界驚歎為“中國奇迹”。已經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真的在實現着當初相當富有智慧和高度的判斷:“90%的人學成會回國效力”。

近年來,出國留學的人越來越感到一種時代趨勢:出國隻是一個學習的曆程,隻有在國内才有更多更好的發展機會,到處都是生機勃勃發展景象的中國提供了無限的可能,讓留學人才回國施展抱負。

也是借着這股東風,中國推出了“千人計劃”,專門引進有回國意向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如今,“千人計劃”已經引進人才6000多人,成為國内科研、教學領域的中堅力量,極大地提高了科研水平和人才儲備能力。同時,各地還引進高層次留學人才5.39萬人,引進教授層次人才數量是1978年至2008年引進總量的20餘倍。

還有一個數據備受矚目,那就是出國留學完成學業選擇回國發展的,2012年是72.38%,到了2016年,這一數字變成了82.23%,正在實現着近30多年前的睿智判斷:“90%”。而且,距離這一目标并不遙遠。

是什麼神奇的力量讓當初不願意回國變成了現在的“絕大部分選擇了回國”?應該說,鄉愁和鄉音是連結着海外學子的感情紐帶。而難以割舍的生活尤其是飲食習慣,讓學子們走遍天涯也難忘“舌尖上的中國”味道。滿懷着“月是故鄉明”的情感,追尋着熟悉的成長環境的舊時記憶,很容易讓前往海外招募人才的國内機構順利地召喚着這些遠方的遊子“回家”。

但僅靠感情是不夠的。作為海外學人,他們更看重發展事業的條件和前景,對于更多人來說,越來越完備的工業體系和科研基礎,不斷湧現出的知名互聯網企業,越來越多的工作崗位和相對優厚的薪酬,無不具有着吸引力。如今,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早已把“創業、創新”作為社會發展的閃亮名片,也因此吸引了大量的留學人才。來自有關部門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留學人員創業園已有347家,入園企業超過2.7萬家,7.9萬名留學人員在園創業。

針對海外留學人員的生活安置、子女入學等方面問題,各地也積極進行嘗試。從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到東西部的二三線城市,歸國創業的學人們正以自己寬闊的視野、活躍的思維創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将自己的發展和生活彙入到嶄新的中國故事裡。

同時,日益增強的全球化趨勢,讓留學歸國的人們即便身處遙遠的中國西部的一個角落,也能感受到世界經濟跳動的脈搏,微信交流、電商服務,讓更多人可以在國際化交流和各種社會組織中大展身手。

所以,近年來撲面而來的“歸國潮”,正是中國經濟社會在整體上蓬勃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國家、民族的發展關鍵在于人才,有過海外留學經曆洗禮的人才彙入,會讓中國增強未來發展的信心和活力。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