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王春曉:以一種執念前行

王春曉:以一種執念前行

時間:2024-10-26 01:49:44

她不是一個生意人,内心更願意做那種通過挑戰能得到成長的工作。中學時讀過的《賣油翁》給她留下深刻印象,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用心做,是她對企業、團隊和客戶的責任。

責任讓王春曉(右一)近于偏執地追求完美

2006年11月的一天,上海初冬的涼風中,王春曉一個人走進了那家美國著名企業的遠東辦事處。這一年,她28歲,剛從後勤轉到業務部門,這是她第一次參加采購商的競價談判。

雖然方案在心裡演練了無數次,但見到那位年近40、幹練中透着強勢的美國女士,仍不免一陣緊張。對方拿出一條羊絨圍巾樣品,讓她報價。王春曉用手丈量了圍巾的尺寸,捏一捏羊絨的厚度,再掂一掂重量,心中默算,5分鐘後報出了價格。美國客戶吃驚地擡起頭來問:“你确定嗎?”“确定”。外貿人都知道,幾乎所有的談判,都會根據客戶提供的樣品,不斷測量計算,再跟工廠反複電話溝通,至少也要半個小時才能報出價格,何況羊絨這樣貴重的材質,差一克就是一筆不小的資金。這一聲“确定”,讓王春曉赢得了60萬美元的訂單,也讓她跟這位美國客戶的業務延續到今天。

王春曉,1978年伴随着中國的改革開放出生,南京師範大學計算機系本科、新聞學研究生畢業,剛剛上任江蘇省國有大型外貿企業彙鴻中嘉公司副總經理。

回憶起當年,王春曉說,那時候剛到業務部門,整天就是泡工廠,熟悉生産環節,在辦公室就練習手工掂量各種布料的克重,以手為尺丈量,心算成本價格,熟練之後,基本不差。第一次的談判方案,是自己有意設計的,也許得益于新聞的專業背景,别出心裁的談判技巧,讓她一個新手在與衆多老業務員的競争中出奇制勝。從那時候開始,她的業務每年增幅幾乎超100%。2017年出口近4000萬美元,很多業務還來不及接單。

“一旦出錯,成本更高”

貿易業務空間透明,利差很小。特别是傳統的紡織服裝業務,進入門檻很低,價格競争激烈。但王春曉卻能保持遠遠高于同行的利潤水平。她說,精益管理非常重要,質量控制是關鍵。

雖然這幾年要素成本每年增加15%以上,但她堅持把生産工廠劃定在3小時行程以内。她這樣做,為的是便于跟單人員當天往返,再利用跟國外的時差晚上及時溝通,第二天迅速解決問題,從而大大提高效率。為加強過程控制,每一單業務,他們都會做一本《精益管理手冊》,用她計算機專業的精确邏輯,細化到每一個步驟,研究透可能的風險,團隊去分工協同。這對團隊的執行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高度的責任心、高強度工作量、高速度運轉、高效率協同。目前她的團隊共15人,全部是“85後”,但他們的人均産出是同行的4倍。

而對質量的控制,王春曉更是近乎苛求。一次,美國客戶下單150條圍巾,需要一種随性的風格。結果,工廠做得很精緻,但風格變了。王春曉主動跟客人提出重做,自己承擔費用。客戶看了圍巾,認為很精美,不需要重新生産,但王春曉堅持這不是原來的設計,硬是自己掏錢,重新生産空運到美國。

如果150條圍巾的錢自己出得起,那接下來的事很多人更加無法理解。一次,在工廠抽樣檢查中,發現價值數百萬元的13萬件服裝低于生産标準,而且還有20萬件需要在20天内完工。工廠提出,服裝質量沒有大問題,能不能跟客戶商量,價格上打點折扣,這樣工廠可以少點損失。王春曉堅決要求重新生産。讓老闆不敢相信的是,王春曉他們買下這13萬件衣服,承擔了損失。最終,工廠按時保質完成33萬件服裝的交貨。服裝廠老闆感歎說,“我在這行30年,從來沒有遇見你這樣的!”對她直豎大拇指。現在他們跟工廠還在合作,規模不斷擴大。客商的業務也一直延續至今,但他不知道當年還有這樣的插曲。王春曉說:“那時候,我們沒有能力承擔這個損失,但是,我必須要對客戶負責,保證質量。”

“所有的設計都是我自己做”

“我們所有的設計都是我自己創作的”,王春曉說。乍聽起來令人吃驚,但事實就是這樣。現在客戶更多的隻是提出一些元素創意,有的就幾個關鍵詞,這時候,王春曉會很快進入一種創作狀态,就像她能在計算機和新聞學之間跨界一樣,她似乎總能在理性和感性之間迅速切換。她說她的工作時間是三分之一做管理,三分之一做設計,還有三分之一維護客戶。

一次,一個客戶把婚紗上的裝飾圖傳真過來,希望她能設計一款圍巾。那是一種金線串珠裝飾,工藝難度很大,成本很高。她深入到蘇州的刺繡市場,請教繡娘,尋找各種材料,反複試驗,改進工藝,最終設計出了客戶滿意的産品,那款圍巾賣出了18萬條。前幾年市場低迷的時候,一個美國小衆品牌試着跟他們合作,結果買手第一年就先後下單50萬美元,采購她設計的款式,第二年75萬美元,第三年110萬美元。市場的驗證讓買手們增強了信心,很多買手到了新的公司還一直追在後面要跟她合作。她合作客戶的設計團隊中,很多是曾經在DIOR、BURBERRY、CHANEL等知名品牌工作過的大牌設計師,但王春曉跟他們溝通,幾乎毫無障礙。很多設計師跟她合作後會忍不住問,你是哪個設計學院畢業的?能不能到你們紐約的工作室去看看?他們根本想象不到,是王春曉一個人,在中國南京,在那間稍顯淩亂擁擠的辦公室,用專業設計師三分之一的時間,設計出了那麼多市場暢銷産品。很多客戶見到她本人後,很詫異跟自己想象中的女強人完全不一樣,她沉靜、内向,輕言細語,就像典型的鄰家女孩。

王春曉不認為自己有設計天賦,她說,自己平時很少逛街,但出國的時候,一有時間就去商場,看自己和競争對手的商品銷售情況,研究外國人的消費心理和審美習慣。也許,是那份對創新、挑戰與心靈成長的渴望,激發了自己的靈感,成就了今天的收獲。

王春曉(中)的信念是:“我必須要對客戶負責,保證質量。”

“我們要做到無可替代”

作為一家傳統貿易公司,沒有自己的實業,沒有自己的品牌,但王春曉的客戶隻要跟她合作,幾乎就很少離開,主要客戶都是長期合作了很多年。她說,“客戶是全球選擇,任何時候都可能離開,但是我不怕他去找别人,我們無可替代。”他們團隊的信條是:客戶隻需要給一條指令,我們負責做所有的事情。做所有的事情,努力盡善盡美,站在客人的立場,與客戶共同成長,也許是她成功的另外一個秘訣。

說起一件事,王春曉至今覺得虧欠。2006年,她第一次參加廣交會,中午在攤位上閑着的時候,來了一位波蘭客人,很快雙方以較好的價格成交40萬美元,客人預付了定金。這是她的第一筆訂單,自己和同事都覺得太幸運了。可後來客人的生意不好,兩年後失敗了。這麼多年,王春曉和這個客人一直保持聯系,她自責地說,自己當時年輕,業務不熟,沒有能給客人提出更好的建議,也許給客人的定價高了。以後的日子,她始終秉持一條原則,客戶成長得好,才可以持續發展。不少客戶在共同的合作中公司不斷壯大,很多客戶視她如自己公司的一員。她的一家美國大客戶,全球有四百多家供應商,且必須通過各地辦事處采購。但是集團老闆明确指令,王春曉,彙鴻中嘉,美國公司直接采購,這在他們龐大的全球采購體系中是唯一的。是的,唯一!而且,這隻是一家貿易公司。最近,在讨論不斷升級的中美貿易戰後續影響時,美方客戶明确表示,如果加增關稅,由他們自己承擔。顯然,在他們的心目中,王春曉做到了無可替代。

“與價值觀相同的人做事”

王春曉的團隊,都是大學畢業進到公司,但來了之後,沒有一個人離開。她強調團隊的奮鬥精神和溫暖的環境,不要讓青春虛度。員工入職一年之後,必須能夠獨立談判。平時出差是常事,每天工作長達十多個小時,常常早上六七點出門,晚上十點以後進家,基本上全年無休。即便前一天晚上通宵未睡,隻要聽說其他同事事情沒完,大家都會沒有怨言主動去幫忙。這個年輕的團隊,人人笑對勞苦,積極勤奮,他們也絲毫不掩飾那種不負客人所托、卓越服務被認可的自豪感。

“開始做業務的前5年,我很少看到日落。”每天工作到很晚,很少有機會和家人溝通,難得有時間陪伴孩子。累了,她會長時間聽音樂釋放自己,有時間,她可以睡上一整天。聊到深處,王春曉會陷入沉默。她說,有時候自己都懷疑這樣堅持對不對,有時候甚至不喜歡做外貿。她說自己不是一個生意人,内心更願意做那種通過挑戰能得到成長的工作。但是中學時讀過的《賣油翁》印象深刻、影響很大,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用心做,是自己對企業、團隊和客戶的責任。

确實,責任,讓王春曉近乎偏執地追求完美;責任,給了客戶、合作夥伴、業務團隊無限的安全感,但她自己卻獨自背負着巨大的壓力。我不想用家國情懷去形容她,我相信她的堅持與專注,她的敬業與專業,展現了中國外貿人走向世界的形象。

我相信,這種責任和情懷,會讓她以一種執念,繼續前行。

很多客戶視王春曉如自己公司的一員她始終秉持一條原則,客戶成長得好,才可以持續發展。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