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精準靶向扶貧,書寫脫貧攻堅新篇章

精準靶向扶貧,書寫脫貧攻堅新篇章

時間:2024-10-26 01:11:36

編者按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在這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産生理論的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提供了精神動力,也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本刊自6期開始開設“習近平思想系列解讀”欄目,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博士夏一璞,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進行系列解讀,以飧讀者。

對貧困問題的思考,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這裡,發展的不平衡主要指的是各區域各領域各方面發展得不夠均衡,從而制約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阻礙了人民對改革成果的分享。當前,中國經濟總量和社會生産能力的絕對水平已經居于世界前列,但是細化到城鄉、區域和經濟結構等方面卻有諸多不平衡。局部地區貧困,人民生活水平偏低是社會發展不平衡的突出表現之一。因此,治理貧困是解決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着力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産黨和中國政府一直非常重視對貧困現象的治理。早期中國扶貧政策是力圖通過經濟增長帶來自發減貧效應,輔助以救濟式扶貧。自1986年起,國家成立專門性減貧工作機構,展開有針對性的農村扶貧工作,主要分為開發式扶貧(1986-1993年)、八七攻堅式扶貧(1994-2000年)、新世紀整村推進扶貧(2001-2010年)以及2011年開始的集中連片扶貧等幾個階段。經過30多年專門性的減貧扶貧工作,中國貧困人口的數量與比例大幅下降。據統計,1978-2014年累計減貧超過7億人。中共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六千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百分之十點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喜人數據與驕人成就背後離不開新時代中國共産黨對扶貧工作持之以恒的貫徹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扶貧思想的創新發展。

對貧困問題的思考,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精準扶貧、脫貧攻堅,是習近平治國理政的重大方略之一,是實現社會主義本質的根本要求,呼應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代呼喚,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環節。

精準扶貧:扶貧思想的創新發展

實踐是理論之源,任何思想上的創新都來源于現實的需求。中國扶貧工作在取得卓有成效成績的同時,也面臨着長期以來貧困人口底數不清、貧困表現狀況分類不明、緻貧、返貧原因總結不到位、扶貧資金和項目指向不準确等困境,造成了扶貧工作針對性不強,脫貧成效不高等新問題。因此,瞄準貧困群體進行針對性的扶貧,進一步切實提高脫貧攻堅的效率,是近年來中國貧困治理工作的新趨勢。

2017年10月16日,山東濱州鄒平縣創新工作思路,積極探索注資生産企業貧困戶分紅、光伏發電以及合作社“種養加一體化”項目帶動貧困戶等産業扶貧新路子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湘西考察時做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在2015年6月考察貴州時,習近平進一步明确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将扶貧工作的針對性深化為“精準”,将提高脫貧效率的關鍵歸結于“精準”,言簡意赅地總結出了以往扶貧工作成功的經驗和确定了今後扶貧工作努力的方向,形成了習近平精準扶貧重要思想。

“精準扶貧”的立足點在于國家要扶真貧、真扶貧,着眼點是貧困人口要脫真貧、真脫貧,發力點是号準“貧脈”、找準“貧根”、确定“靶向”。

治理貧困就好比給人體診斷疾病一樣,必須從症狀深入肌理,從現象透視到本質,把握住造成貧困的根源,從而确定靶向,做到對症下藥,有的放矢,标本兼治,方能事半功倍。精準扶貧的反面是粗放式扶貧,不問緻貧因由,不考慮脫貧政策是否适合當地的脫貧能力與素質,一刀切式的盲目上馬扶貧項目和投入資金,雖然能夠在短期内看到減貧成效,卻未能鏟除貧根,不能持久發揮扶貧、脫貧的效應,往往在資金耗盡之後迅速出現返貧現象,民間将這種扶貧方式比喻成“大水漫灌”。精準扶貧就是要變以往的“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既節約資源、降低成本,又能找準着力點,加大有效投入,增加投入産出比。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森林密布,四季山花爛漫,得天獨厚的生态資源,為中蜂産業發展創造了優越的條件。縣委、縣政府把中蜂産業發展,納入九大扶貧産業之一精準扶貧的主要舉措可以概括為“六個精準”和“五個一批”。“六個精準”指的是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切實有效地将“精準”落實到扶貧工作的各個重要環節。“五個一批”指的是發展生産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态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從具體實施層面細化了“怎麼扶”的問題,貫徹了習近平強調的“摸清底數、區分類型、找準問題、分類施策”的扶貧理念。

為了保障精準扶貧能夠“精準”到位,還必須落實精準扶貧的四項機制—“精準識别、精準幫扶、精準管理和精準考核”。精準識别是治理貧困的前提,是找準貧根的關鍵步驟,可以比喻為治病過程中的“診斷”環節,核心要義是“準”。精準幫扶是治理貧困的核心,負責出台具體扶貧政策與措施,相當于治病過程中的“開方抓藥”環節,核心要義是“實”。精準管理是治理貧困的關鍵,負責落實、監督與追蹤扶貧政策發揮實際效用的各個階段,相當于治病過程中的“服藥”環節,核心要義是“細”。精準考核是治理貧困的保障機制,确保治理貧困的效用能夠合理、持久地發揮作用,有效防止返貧,相當于治病過程中的“後續觀察”環節,核心要義是“嚴”。

精準扶貧:精神脫貧與智力脫貧

扶貧先扶志的精神脫貧理念是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戰略要點。從表面上看,扶貧主要是經濟層面的工作,然而深入緻貧、脫貧與返貧等各個現象的深層肌理之中,不難發現,戰勝貧困首先要在精神上擺脫貧困的束縛。

1992年出版的《擺脫貧困》一書,集中表達了習近平擔任中共甯德地委書記時對閩東地區脫貧緻富、加快發展這一主題的深入思考。雖然思考的現象是局部的,但得出的理論觀點具有普遍适用性。在書中習近平談到,“全書的題目叫做‘擺脫貧困’,其意義首先在于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隻有首先‘擺脫’了我們頭腦中的‘貧困’,才能使我們所主管的區域‘擺脫貧困’,才能使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擺脫貧困’,走上繁榮富裕之路。”

貧困好比疾病。生病的直接誘因可能多種多樣,表現出的症狀五花八門,但是根源一定是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不足以對抗外部病毒、細菌等的侵蝕,而發生暫時或長久的機體效能喪失。貧困也是一樣,造成貧困的直接原因可能多種多樣,每個地區每種貧困的表現可能各式各樣,但精神上的貧困是主觀上的主要根源。

如果主觀上安于貧困,持所謂“安貧樂道”“窮自在”的觀點,缺乏脫貧緻富的願望、勇氣和信心,那麼再多的扶貧輸血也隻是造就扶不起的阿鬥。因此,扶貧必須先扶志,從思想上樹立脫貧的信心,從态度上完成從“事事先求諸人”到“事事先求自己”的轉變,幫助貧困群體充分認識自身困境與優勢,揚長避短,因地制宜,發揮主觀能動性與敢想敢幹的決心與意志。隻有從精神上脫貧了,才能保證投入的每一筆資金,保障的每一項政策,上馬的每一個項目都能切實轉化為“造血”“生血”的有效生命鍊條。

扶貧須扶智的智力脫貧是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又一戰略要點。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瑪蒂亞·森曾說過,“貧困必須被視為是一種對基本能力的剝奪,而不僅僅是收入低下”。因此相對應的,減貧、扶貧、治貧不能停留在物質層面的輸入、幫扶與治理,而應該深入到貧困人口的能力缺乏和素質不足的層面,加強扶貧與扶智相結合,明确脫貧攻堅的主攻方向,廣泛調動貧困人口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培育貧困人口自信、自立、自強、自助、自我管理和自我發展的能力,杜絕脫貧後再返貧,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2015年9月9日,習近平在給“國培計劃(2014)”北京師範大學貴州研修班參訓教師的回信中寫道,“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隻有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通過受教育的方式獲得素質與能力不斷提高,才能從根本上擺脫能力缺乏而造成的貧困。換言之,隻有當貧困地區的人民自身具備脫貧的素質與能力,才能順暢地将國家外在的扶持轉化為自身蓬勃的生機,這才是“精準”的意義所在。

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價值維度

1992年鄧小平在南方講話裡指出社會主義本質是解放發展生産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2015年8月21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為征求“十三五”規劃建議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上強調:“廣大人民群衆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改革發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終的判斷标準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發展成果。”在開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征程的道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如何實現對農村貧困人口的脫貧是其中最艱巨的任務,是實現共享發展、共同富裕的難點、痛點與短闆,更是實現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實現共同富裕的題中應有之義。

2014年2月7日,習近平在俄羅斯索契接受俄羅斯電視台專訪時談到,“中國改革經過30多年,已進入深水區,可以說,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堅決打赢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就是其中一塊難啃的硬骨頭,需要國家和人民下大力氣堅持貫徹與深入推進。對此,習近平指出,改革攻堅要求膽子大,步子穩。膽子大,意味着脫貧攻堅的意志不能動搖,決心不能退縮,要勇于涉險灘、破困境,敢于創新扶貧理念,以精準扶貧确定新時代脫貧攻堅戰的總方位。步子穩,意味着脫貧攻堅的方向一定要明确,不能偏移,推進過程要穩妥,不能粗糙急躁,要精準靶向發力,不能籠而統之,要避免出現扶富不扶窮、扶農不扶貧的現象。

2018年湖南懷化舉辦通道文化旅遊推介會,遊客共享文化盛宴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的方略。2017年2月18日,十八洞村宣布成功脫貧精準扶貧與脫貧攻堅的推進效果直接關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标的達成。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産黨确定的“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全面小康社會不僅指的是發展水平達到“小康”,不僅局限于“生産總值”和“人均收入”的翻番,而是要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态文明“五位一體”的全面協調發展,要讓小康全面覆蓋人口,惠及全體人民,實現全民共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決不能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掉隊”,“決不能讓困難地區和困難群衆掉隊”,“決不能讓一個蘇區老區掉隊”。正如習近平在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所做的說明裡談道的,“我們不能一邊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另一邊還有幾千萬人口的生活水平處在扶貧标準線以下,這既影響人民群衆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滿意度,也影響國際社會對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認可度。”

堅持貫徹精準扶貧與打赢脫貧攻堅戰集中體現中國共産黨的人民立場。第一,人民是社會發展的目的,一切為了人民。十九大報告指出,“全黨必須牢記,為什麼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标。”精準扶貧就是始終在以人民利益為導向,以人民向往為追求的價值引導下做出的科學決策。第二,人民是社會發展的依靠力量,一切依靠人民。人之所以為人,之所以是發展的中心,在于人具有動物無法超越的本質力量,這是在主觀能動性激勵與支配下的實踐能力。因此,脫貧緻富根本上還是要依靠貧困群衆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發揮人民群衆的首創精神,動員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扶貧事業。第三,社會發展的指向是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讓人民在共享共建中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而貧困人群對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感受尤為敏感。精準扶貧思想是共享發展理念在扶貧領域的具體深化,形成了中國共産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時代表達,生動地體現了中國共産黨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發展立場和核心價值追求,鮮明地宣告了中國共産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

夏一璞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博士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