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春蕾計劃”:托起貧困女童上學夢

“春蕾計劃”:托起貧困女童上學夢

時間:2024-10-26 01:12:06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已經培育出包括“春蕾計劃”“安康計劃”等在内的多個著名公益品牌。其中,“春蕾計劃”是開始最早,培育時間最長的公益項目。

在“春蕾計劃”的資助下,鳳桂鮮(前排右四)成為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縣曆史上第一位紅瑤族女教師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成立于1981年7月28日,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第一家國家級公募基金會,一直緻力于兒童少年公益事業的發展。它的使命是撫育、培養、教育兒童少年,輔助國家發展兒童少年教育福利事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已經培育出包括“春蕾計劃”“安康計劃”等在内的多個著名公益品牌。其中,“春蕾計劃”是開始最早,培育時間最長的公益項目。

應運而生的“春蕾計劃”

1989年中國開展的第四次人口普查顯示,中國當年有480萬7-14歲學齡兒童由于家庭貧困不能入學,而其中女童所占比重高達83%。

“這是一組令人憂慮的數字,至少可以反映出當時存在的兩個問題:一是公共服務的供給不足,貧困孩子還不能公平享有受教育權利;二是社會性别意識落後,貧困女童受教育機會不平等。”“春蕾計劃”項目負責人胡文新表示。這一數據受到社會各界及專家的高度重視。事實上,貧困女童能否入學,不僅關系到她在社會上能否實現自身價值,而且會直接影響到她的下一代素質的提高,乃至影響整個中華民族素質的提高。如何找到一個突破口,讓貧困女童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機會和權利?1989年,在全國婦聯領導下,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從時代的問題出發,契合國家、社會發展需求,發起并組織實施了旨在幫助失學女童重返校園的“春蕾計劃”。

1992年,“春蕾計劃”迎來了重大發展機遇。中共十四大提出“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基本實現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兩基戰略目标。“春蕾計劃”成為“兩基”攻堅的重要補充,服務于這一戰略的重點區域—貧困地區、重點人群—女童。

據胡文新介紹,“春蕾計劃”重點資助深度貧困地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以及遭受災害地區,以民政部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因病緻貧家庭學生、災害突發家庭等貧困家庭學生為主要受助對象。以“春蕾計劃”助學類項目為例,在前期進行項目規劃,與捐助者确定資助地區範圍後,通過學生申報,學校、婦聯逐級審核的形式具體實施,确保項目的公開透明和權威性。

經過近30年的培育,“春蕾計劃”已經由項目推出之初的單一扶貧助學,逐步演進為助學行動、成才行動、就業行動、護蕾行動和關愛留守兒童特别行動“五位一體”的公益品牌。受益群體擴展至農村家庭貧困兒童和留守、流動兒童中的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女童、女高中生、女大學生,通過提供生活補助讓她們繼續完成學業,接受良好的教育,成長成才。對沒有考入大學的大齡女童開展實用技術培訓,讓她們掌握一技之長,順利就業。同時“春蕾計劃”還為農村貧困地區的教師開展春蕾教師培訓,幫助基層教師提升教育技能、掌握先進教育理念和方法,更好地教書育人。

“春蕾計劃”已經成為促進中國兒童發展的著名公益品牌并獲得由國家民政部頒發的中國政府最高規格的慈善獎項“中華慈善獎”。“春蕾計劃”的實施,改變了失學女童的命運。昔日的“春蕾女童”已經長大成才,她們的生活也由于“春蕾”而産生了巨變。

“春蕾計劃”的關愛陽光灑進新疆、西藏等西部貧困女童的心田圖/雷聲首位紅瑤族女教師

20世紀80年代,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縣白雲鄉的紅瑤族聚居區,流傳着一句諺語“狗不耕田、女不讀書”。這裡的紅瑤族女童世世代代就是放牛、砍柴、繡花,過節就去串山寨,參加蘆笙大會,然後等長大了就嫁人。“春蕾計劃”改變了她們的命運。1988年廣西“紅瑤女童班”成立,第一批紅瑤女童上學了,由此産生了紅瑤族曆史上第一位女大學生、教師、軍人、醫生……

今年38歲的鳳桂鮮是第一屆“紅瑤女童班”學生,在“春蕾計劃”的資助下,成為融水苗族自治縣首位紅瑤女教師。

鳳桂鮮家境貧窮,一家人僅僅能吃飽而已,鳳桂鮮想上學的願望幾乎是天方夜譚。第一屆“紅瑤女童班”在融水縣白雲鄉中心小學創辦時,鳳桂鮮和村裡的十餘名女童幸運地成為全村有史以來第一批上學的女童。“如果沒有‘春蕾計劃’,不免除學雜費,父親無論如何也不會送她和姐姐上學的。”鳳桂鮮十分感慨地說。

在鳳桂鮮看來,“春蕾計劃”猶如一縷溫暖的陽光照耀到融水瑤鄉,讓她和瑤鄉的女童實現了夢寐以求的讀書夢。

女童班的生活給鳳桂鮮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記憶。鳳桂鮮至今都記得,老師們很看重她,每次六一兒童節都會讓她跳舞。正是老師的關心和鼓勵深深影響了她。那個時候她心裡有一個夢想,長大後也要當一名老師。

1994年鳳桂鮮小學畢業,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融水縣重點中學—融水縣民族中學少數民族女子班。1997年6月,她又考上了融水縣教師進修學校,2000年7月學成回鄉成為全縣曆史上第一個紅瑤族女教師。

鳳桂鮮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18年來一直心懷感念認真教書育人,多次獲得優秀教師獎和優秀論文獎。鳳桂鮮經常說,她要用自己的行動回饋“春蕾計劃”、回饋社會。來自甘肅山村的史麗麗(右一)在“春蕾計劃”的資助下完成學業,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現任北京市豐台區太子峪村黨總支書記從春蕾女童到優秀大學生村官

出生在甘肅天水農村的史麗麗,目前是北京市豐台區太子峪村黨總支書記,從春蕾女童到當選北京市優秀大學生村官,再到成長為深得村民們信任的“一把手”,每每談起自己的成長經曆時,她總是飽含深情地說:“沒有‘春蕾計劃’,就沒有我的今天。”

史麗麗自小家境貧寒,然而,1995年父親發生的一場意外使本來就貧窮的家庭雪上加霜,家裡的生活隻能靠年邁的奶奶維持。盡管當時三年級的學費隻有幾十元,但在那個時候,史麗麗一家卻無力承擔。在萬般無奈之下,史麗麗隻好辍學在家。就在這時,“春蕾計劃”給她帶來了希望。在“春蕾計劃”的幫助下,史麗麗以優異的成績順利地完成了小學學業。1996年還被評為甘肅省優秀春蕾女童。由于當時“春蕾計劃”隻資助到小學畢業,所以對于初中生活,史麗麗不敢奢望。她已經做好了去務工的準備。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1997年7月29日。縣教育局的人竟然找到史麗麗,告訴她“春蕾計劃”要繼續資助她到北京求學。史麗麗簡直不敢相信自己居然還會有繼續上學的機會,直到進入北京和平裡中學(現改為北京市171中學)春蕾女童班就讀,她才知道這原來不是夢。談起這些經曆,史麗麗至今仍然難掩激動,“雖然我是不幸的,但我又是非常幸運的。‘春蕾計劃’讓我感受到了慈母般的溫暖。”

史麗麗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十多年來,她非常用心地學習和工作。高中畢業時,她被評為北京市三好學生。2003年,史麗麗被中華女子學院錄取,在中華女子學院求學的4年,一邊刻苦學習,一邊抽出時間打零工。她認為,必須靠自己的雙手去養活自己。

當談到現在工作時,自信的史麗麗說:“作為農民的女兒,我對農民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到基層服務,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到太子峪村任職以來,我深刻地體會到新農村的新面貌、新氣象,同時也深切地感受到村民們對我們大學生寄予厚望。”如今,中國正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北京市優秀大學生“村官”,史麗麗認為農村工作大有可為。“我需要學習、鍛煉的地方還很多,我仍然會繼續努力。”史麗麗說。

對于“春蕾計劃”史麗麗發自内心地說:“每個人的成長經曆不同,真心希望像我一樣接受‘春蕾計劃’資助的春蕾妹妹們都能心懷感激,記着這份恩情,用心地學習,用心地做最好的自己”。

在“春蕾計劃”的哺育下,數百萬春蕾女童改變了命運,實現了夢想。截至2017年底,“春蕾計劃”已資助女童357萬人次,捐建春蕾學校1732所,對52.6萬人次女童進行實用技術培訓,編寫發放護蕾手冊203萬套。已經有一大批春蕾生成長成才,并在工作崗位上表現出色。“春蕾計劃”目前已經實現了全國31個省(區、市)全覆蓋,成為中國公益組織促進女童教育發展最成功、最有影響力的範例之一。在胡文新看來,“春蕾計劃”不僅僅是給貧困學生一個上學的機會,更重要是給貧困女孩一種感恩的力量,一種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信念,它對促進性别平等,提高全社會對女童的關注、關愛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020年,中國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宏偉目标的實現,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為此,中國正緻力于打赢脫貧攻堅戰。胡文新表示,“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未來,‘春蕾計劃’将努力籌集更多資金,資助更多需要幫助的貧困女童,幫助她們實現人生的夢想,為打赢脫貧攻堅戰做出應有的貢獻。”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