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習近平“精準扶貧”的閩東實踐

習近平“精準扶貧”的閩東實踐

時間:2024-10-26 12:50:32

1988-1990年,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曾在福建甯德工作。在主政甯德的兩年中,習近平的足迹遍及閩東各縣,數次深入到沒有公路的偏遠山村調研,提出了“滴水穿石”“弱鳥先飛”的脫貧思想,制定了因地制宜的脫貧方針,培育了“把心貼近人民”的幹部作風,留下了“四下基層”的工作傳統。

透過習近平總書記在甯德的工作和實踐,從“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經”到今天的精準扶貧,從“把心貼近人民”到今天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從閩東經驗到中國實踐,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今天扶貧開發戰略思想的策源、發展以及經由實踐錘煉和檢驗的曆程。

下黨村的緻富“茶”經

當年下黨村老鄉送上的這杯解暑茶,讓習近平總書記多年念念不忘。一杯解暑茶、一碗綠豆湯成為總書記記憶中揮之不去的“下黨味道”。

“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來下黨村是1989年7月19日。當時村裡還沒有通公路,他從山上下來的時候已經是滿頭大汗,汗水濕透了他的衣服,我和其他幾位村民看着很心疼,便主動迎上前去,把親手煮的解暑茶送到他的手上。”甯德市壽甯縣下黨鄉下黨村71歲村民王光朝至今還記得當年時任甯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冒酷暑到下黨村調研、現場辦公時的場景。

當年下黨村老鄉送上的這杯解暑茶,讓習近平總書記多年念念不忘。一杯解暑茶、一碗綠豆湯成為總書記記憶中揮之不去的“下黨味道”。

下黨村位于壽甯縣西北部,距縣城43公裡,現有村民309戶、1341人,是革命老區。2014年以前,村民人均年收入僅4200元人民币,村财收入為零。

近年來,下黨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下黨的發展要靠‘做’功,而不是‘唱’功”的殷切囑托,因地制宜巧做茶葉文章,探索“定制茶園”造血式扶貧新路子。

“下黨,是我一輩子都忘不了的地方”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三次滿懷深情深入下黨訪貧問苦,每次到來都給全鄉幹部群衆極大鼓舞。”下黨鄉原黨委副書記劉明華清晰地記得習近平總書記三進下黨的細節。

1989年7月19日,時任甯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第一次來到下黨,那時的下黨沒有公路,他翻山越嶺而來,現場辦公,走訪慰問困難群衆,“滴水穿石”的故事從此開啟。

青山綠水掩映中的下黨村1989年7月26日,時隔7天,習近平再次來到下黨。那時的下黨剛剛經曆了一場洪災,他冒雨步行3公裡,深入重災區查看災情,部署災後重建工作,一句“要堅強起來”溫暖了下黨人的心。

1996年8月7日,時隔7年後,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帶着省交通、财政、民政、扶貧等部門負責人第三次來到下黨。“貧困地區搞不上去,無顔面對父老鄉親!”擲地有聲的話語讓下黨人再次感受到了總書記的責任擔當,和他對群衆的深厚感情。

“即便是在離開福建的20多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擔任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後,仍牽挂着下黨,惦記着下黨的父老鄉親,多次在不同重要場合,深情回憶那段‘異常艱苦,異常難忘’的下黨往事。”劉明華說總書記與下黨有着難以割舍的情感。

“下黨,是我一輩子都忘不了的地方。”總書記把下黨刻在了記憶裡,下黨幹群把總書記對下黨的幫扶、關懷和鼓舞記在了心上。

“下鄉的味道”創建精準扶貧模式

“在這裡,我們組的茶葉,所有線下展示的産品,線上都有銷售。”29歲的下黨村村民王明桃以前外出務工,現在已經是一名“下鄉的味道”電商銷售員。“已經不外出務工,在家門口就能賺到錢了。”而王明桃自身的改變得益于2017年下黨村建起的互聯網銷售平台,靠種茶吃飯的當地群衆,茶園收入從每畝2000多元增加到6000元。

多年來,種茶、采茶、賣茶一直是下黨村群衆的主要經濟來源。但一家一戶零散的經營模式很難創出屬于自己的品牌,群衆收入上不去,自産自銷的下黨村茶産業始終沒有形成氣候,村黨支部書記王明祖看在眼裡,急在心上。

2014年,下黨村的茶産業發展迎來了新的轉機。“在省委組織部的挂鈎推動、福建廣電網絡集團大力支持下,市縣兩級指導幫助下,下黨村策劃實施了中國第一個可視化扶貧定制茶園‘下鄉的味道’項目。”該項目将原來一家一戶零散的茶園進行整合,推出600畝扶貧定制茶園,以“每畝茶園每年租金2萬元,合同期5年”的形式,動員企業或企業家認購茶園,借助互聯網技術,建立從“茶園到茶杯”的産品可追溯體系,并将定制模式推廣到葡萄、臍橙、錐栗等農産品。在此之前,這樣的發展模式是王明祖和下黨村群衆可望而不可及的。

1989年7月19日,時任甯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右一)第一次來到下黨村調研(曆史資料圖)2014年8月,下黨村以村委會的名義,相繼成立了夢之鄉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和夢之源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夢之鄉公司主營茶産業,夢之源公司主營鄉村旅遊産業。夢之鄉公司采取股份制結構,村集體占股20%,經營管理人員占股60%,村民占股20%。2014年9月,夢之鄉公司注冊“下鄉的味道”品牌,對“下黨”“下鄉的味道”等商标進行申報和保護,2015年10月,申報的有關商标得到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标局的授權。

為了産業的可持續發展,下黨村采取産、銷分離的架構,在下黨村組建蓉黨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村裡貧困戶入股合作社,從泉州、深圳等地引進專業銷售團隊入股加盟合作社,負責品牌的運營和産品的銷售。下黨村委會通過“下鄉的味道”品牌授權監督合作社的運行,并收取每斤3元的管理費用作為村财政收入。

通過實施“下鄉的味道”扶貧定制茶園項目,村民的茶青價格從原來的每斤均價2.4元增加到如今的均價10元左右,每畝茶園,農戶從原來2400多元增收到6000元。村集體從茶葉加工、包裝費、管理費等方面增加村财政收入達8萬元以上,下黨村幾十年來第一次有了集體經濟,實現了村财政收入零的突破。

随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對綠色健康農産品的需求越來越大,按消費需求預定放心農産品的人群也多了起來。下黨村在“創意+茶葉”上下功夫,“推出‘私人訂制’茶園這一模式,植入‘消費扶貧’理念,動員企業或企業家認購茶園,借助互聯網技術,建立從‘茶園到茶杯’的産品可追溯體系。”王明祖說這一模式不僅給下黨村的茶産業發展帶來巨大改變,同時還影響和輻射到相鄰的鄉村,給全縣脫貧攻堅注入全新的内生動力。

“下鄉的味道”扶貧定制茶園項目,打破茶葉傳統的實物買賣模式,搭建起“互聯網+物聯網+傳統農業+合作社”的精準扶貧新模式,打通茶葉銷售“最後一公裡”,真正讓大山中的茶葉變“資源優勢”為“産品優勢”。

“習總書記當年到下黨調研時就強調,下黨人要更新觀念,拓展思路,把路子摸得更清楚一點,把腳步邁得更紮實一些。”王明祖說“下鄉的味道”項目能夠在下黨村設立,正是契合了總書記當年對下黨村提出的要求。2017年以來,下黨村銷售“下鄉的味道”生态農産品600多萬元,村财增收了20多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9年的186元增加到12550元,翻了67倍、村财收入達到23.3萬元,帶動了3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

下黨村茶産業的發展,同時也帶動了村旅遊業的發展。“每年都有大量的遊客來到村裡,品嘗我們‘下鄉的味道’。我現在在村裡種種茶,做做手工茶,開開小茶館,每年靠售賣自己做的手工茶就能賣到2萬塊。”說起現在的生活,當年給習近平總書記送解暑茶的王光朝臉上挂滿了微笑。如今他和老伴兒經營着“幸福茶館”,這裡除了茶香,就是滿滿的幸福味道。

下黨村的“下鄉的味道”電商服務店,讓村民守在家門就能賺到錢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