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赤溪村 30 年脫貧路

赤溪村 30 年脫貧路

時間:2024-10-26 12:51:02

曆經十年“輸血”就地扶貧、十年“換血”搬遷扶貧、十年“造血”“旅遊+産業”扶貧的艱苦曆程,赤溪村走出一條“旅遊富村、農業強村、文化立村、生态美村”的路子。

中外遊客在赤溪村展覽室内觀看赤溪村扶貧發展曆程圖片展2001年,20歲的鐘麗眉第一次随男朋友來到位于福鼎市磻溪鎮的赤溪村。“當時我就傻了眼,早先赤溪村是沒有通往山外的大路的,來的時候是在一個叫作龍亭的地方下車,徒步翻越一座山之後,才沿着一條崎岖的山路進了村。”回想起17年前第一次進入赤溪村的情景,鐘麗眉記憶猶新。

2003年,鐘麗眉不顧家人反對,毅然嫁到了赤溪村。十幾年間,鐘麗眉由一位外來媳婦兒,成長為赤溪村婦女主任、赤溪村發展旅遊帶頭人。“最大的變化就是一家人搬出了透風漏雨的木闆房,搬進了我們靠雙手建起來的混凝土小洋樓,不僅自己住,還能接待進村的遊客。”鐘麗眉的成長及生活的變化,見證了赤溪村由内到外的全新蛻變。

三個十年的扶貧曆程

30年前,赤溪村是一個集“老、少、邊、窮”于一體,280多戶村民分散居住在14個“五不通”的偏遠畲族自然村。

1984年6月24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登反映赤溪村下山溪畲族自然村群衆貧困狀況的“讀者來信”,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同年9月末,中共中央出台《幫助貧困地區擺脫貧困面貌的通知》下發全國,由此拉開了全國大規模、有組織扶貧攻堅的帷幕,當年赤溪村被列為扶貧重點村,赤溪村也因此被稱為“中國扶貧第一村”。

“當時村民們住的是茅草房,點的是煤油燈,吃的是地瓜加野菜,極度貧困成為赤溪村的代名詞。”土生土長的村支書杜家住對當時的情況一點都不陌生。他把赤溪村的脫貧之路劃歸為三個十年。

“第一個十年是1984年到1993年,那是就地‘輸血’的階段。當時赤溪村出現在《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後,我們得到了各級政府的關心,村民們紛紛收到了來自各地的愛心樹苗、種兔和羊羔,幫助我們發展山村經濟。”但是由于缺乏種植和養殖技術,樹苗、小兔和羊羔都沒有成活,村民沒有賺到錢,一方水土還是不能養活一方人,十年“輸血”就地扶貧無功收場。

“窮則思變”。到了1994年,随着村路的開通,居住在高山上的22戶貧困戶從7.5公裡之外搬進了中心村。“其他十幾個交通不便的自然村也陸續搬遷到中心村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幫扶下,十年“換血”搬遷扶貧,讓祖輩生活在大山上的畲族群衆看到了脫貧的希望。“到1995年,350多戶畲族鄉親從山上的茅草棚搬到了山下的磚瓦房。”在政府的幫扶下,赤溪村陸續開發了一批示範旅遊項目和生态農業項目,積極引導群衆村中創業。“如今依托生态資源和旅遊項目,大家種茶、種樹、辦農家樂,年接待遊客超過了15萬人次。”杜家住說在家門口就能賺到錢,這在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2007年到2016年,是赤溪村十年“造血”,靠“旅遊+産業”脫貧摘帽的十年。“随着旅遊開發的進一步深入,到2016年,赤溪村集體成立了赤溪旅投公司,策劃實施旅遊集散中心、下山溪溪谷度假區等6個項目,持續改造提升旅遊基礎設施。”赤溪村的鄉村旅遊迎來快速發展,村民的收入也随之增多。像鐘麗眉一樣的家庭開始發展農家樂、旅遊接待,很多像鐘麗眉一樣的家庭婦女,在旅遊開發中收獲到了滿滿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這十年真正地搞起旅遊富民開發,從一開始幾乎沒有遊客進來,到如今鄉村旅遊項目全面鋪開,我們已經有了竹筏漂流、瓜果采摘、登山健身、戶外體驗等多條遊覽項目,形成了以九鯉溪水域風光帶、下山溪河段峽谷型水域風光,以及坑裡弄古民居群、田園自然風光等為主的旅遊發展格局。”杜家住說。這十年赤溪村徹底變了樣。2016年赤溪村年接待遊客超過20萬人次,單日遊客量最多超過上萬人次。僅旅遊一項,每個家庭平均收入達到6萬元。

“後來,為了感恩黨中央及各級政府對赤溪村一直以來的脫貧幫扶,村民自發在村口立起了一座石碑,‘中國扶貧第一村’的字樣赫然在目,時刻提醒畲族同胞,我們擺脫貧困,走向富裕靠的是什麼。”杜家住說這份感恩會世代留在赤溪村畲族同胞的心裡。

赤溪村臨街建起的餐館和民宿,讓村民的收入随之增多

曾經在家帶孩子的鐘麗眉成為山村發展旅遊的帶頭人這十年赤溪村徹底變了樣。2016年赤溪村年接待遊客超過20萬人次,單日遊客量最多超過上萬人次。僅旅遊一項,每個家庭平均收入達到6萬元。

2016年2月19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網演播室同正在福建甯德赤溪村采訪的記者連線,并同赤溪村幹部群衆在線交流。習近平任甯德地委書記時,高度重視赤溪的扶貧工作。總書記通過視頻與村民連線,對大家脫貧緻富給予肯定,祝願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好。

曆經十年“輸血”就地扶貧、十年“換血”搬遷扶貧、十年“造血”“旅遊+産業”扶貧的艱苦曆程,赤溪村走出一條“旅遊富村、農業強村、文化立村、生态美村”的路子。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984年的166元增長到2017年的16640元;村财從1984年的負債10多萬元到2017年實現村财收入80萬元。

讓富裕之路越走越寬

作為全國旅遊扶貧試點村、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中國最美休閑鄉村,赤溪村從未放緩發展的步伐。近年來,随着旅遊公路和相關基礎設施配套投入使用,赤溪村更是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山外遊客。

村民周雪琴在村子裡開辦了一家農家樂,她說她家生活的改觀也見證了赤溪村的變遷。

“以前我們家就幾間客房,有人來的時候打掃打掃,沒人來的時候,我們的生活還是靠下農田。”周雪琴說十幾年前粗放的旅遊發展理念,讓赤溪村一直“待字閨中無人識”,後來随着政府幫扶力度的增強,赤溪村的旅遊發展才真正步入正軌。“現在街上開起了很多家農家樂,集吃住遊于一體。”讓周雪琴感受最深的就是,過去到外面打工的年輕人都回來了,家門口實現勞動就業,家門口賺到了能夠握在手裡的錢。

赤溪村的改變,讓大學畢業生杜赢放棄了留城的發展機會,回村當起了新型農民。“5年前,是有機會留在城裡發展的,但看到家鄉那麼好的發展前景,我還是選擇回到這裡,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振興需要我們回來,在這裡我們的機會會更多。”從廣西大學畢業後,杜赢在赤溪村開始了茶葉加工的創業之路。他籌集創業資金近百萬元,創辦了茶葉加工廠,白天做白茶加工,晚上處理網絡訂單,成為赤溪村村域旅遊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中堅力量。

“我們赤溪這邊有豐富的茶葉資源,但是沒有加工廠,所以我那個時候想的就是能不能自己回來辦一個加工廠,把家鄉的資源給利用起來。這幾年又帶動了年輕人包括大學生和在外面小有成就的一些青年返鄉創業。”杜赢和其他返鄉創業的年輕人正用年輕的畫筆,描繪赤溪村更加美好的未來。

目前,赤溪村重點發展以旅遊休閑、生态觀光為主的旅遊産業。同時,該村集體成立公司,整合現有土地資源,進行統一開發利用、招商引資,帶動村民緻富。生态旅遊的開發,讓赤溪村走出了一條既要百姓富也要生态美的“美麗鄉村”發展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甯德工作期間多次強調,人窮志不能短,扶貧必先扶志。他提出“擺脫貧困首要意義并不是物質上的脫貧,而是在于擺脫貧困意識和思路的貧困。”“弱鳥可以先飛,至貧可能先富,但我們能否實現先飛、先富,首先要看我們頭腦裡有無這種意識。”

多年來甯德始終大力弘揚“弱鳥先飛”的追趕意識,堅持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引領幹部群衆逐步破除“窮自在”“等靠要”等落後思想,走上了依靠内生發展脫貧緻富的路子。

赤溪村就是黨和政府立足自身自然資源,靠發展鄉村旅遊帶領群衆脫貧緻富的典型例子,切實将生态優勢轉化為了脫貧緻富的優勢,将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

村民自發地在村口樹立起刻有“赤溪—中國扶貧第一村”的石碑“擺脫貧困首要意義并不是物質上的脫貧,而是在于擺脫貧困意識和思路的貧困。”“弱鳥可以先飛,至貧可能先富,但我們能否實現先飛、先富,首先要看我們頭腦裡有無這種意識。”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