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第24屆參議院選舉獲勝後安倍政權将何去何從 ?

第24屆參議院選舉獲勝後安倍政權将何去何從 ?

時間:2024-10-25 10:47:12

2016年7月10日,日本第24屆參議院選舉結果揭曉,自公兩黨執政聯盟所獲席位超半數,加之贊同修憲的大阪維新會和守護日本之魂黨及部分無黨派人士,修憲勢力在參議院總席位已超過三分之二。在掌控衆參兩院背景下,安倍政權會何去何從,值得密切關注。

口李然/文

自2012年再次上台執政以來,自民黨已先後赢得2013年參院選舉、2014年衆院大選和此次選舉。圖為2016年5月31日,在日本東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右)與副首相兼财務大臣麻生太郎出席衆議院就在野黨提出的安倍内閣不信任案召開的全體會議。2016年7月10日,日本第24屆參議院選舉結果揭曉。此次選舉共有九個主要政黨及無黨派人士共389名候選人參選,最終計票結果顯示,在此輪改選的121個議席中,執政的自民黨獲得56席、公明黨獲得14席,連同兩黨非改選議席,執政聯盟在參議院共掌握146個席位,大幅超過半數。加上贊同修改憲法的大阪維新會和守護日本之魂黨及部分無黨派人士,修憲勢力在參議院席位已達165席,超過三分之二。由于執政聯盟在衆議院已掌握三分之二多數,安倍政權事實上已具備發起修憲動議的條件。

執政聯盟為何輕松勝出?

日本參議院共有242個席位,議員任期六年,每三年改選一半。此次選舉是安倍強推新安保法并明示将在任内推動修憲後舉行的首次國會選舉。從2016年上半年曆次民調看,安倍内閣支持率雖因内閣重臣深陷腐敗醜聞、新安保法正式生效等事件小有波動,但基本維持了40%以上高位,自民黨支持率更長期保持30%以上,遙遙領先各在野黨。選前各方普遍認為選舉并無太大懸念,執政聯盟将“穩操勝券”。在野勢力似也對選舉結果有一定心理準備,最大在野黨民進黨黨首岡田克也直言,“目标是阻止修憲勢力超過三分之二”,可見對執政黨超過半數已有預判。

自2012年再次上台執政以來,自民黨已先後赢得2013年參院選舉、2014年衆院大選和此次選舉。對于該黨為何能接連獲勝,《讀賣新聞》指出,安倍執政以來雖然地方和中小企業受益有限,但畢竟在經濟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多數民衆還是從現實出發,做出了繼續走現有道路的選擇。《朝日新聞》也認為,在當局“‘安倍經濟學’沒有失敗,隻是還在途中”等口号的誘導下,不少選民認為應該“再稍微看看情況”,因而選擇了維持現狀。

日本一些媒體和學者還具體羅列了安倍執政以來的主要“政績”:從經濟上看,盡管民衆對“安倍經濟學”褒貶不一,在野黨更異口同聲地批判為“口惠而實不至”,但三年多來日元貶值超過30%,日經225指數一度沖上20000點高位;2015年企業收益達70.8萬億日元,創下曆史新高;企業破産數為8812家,時隔25年再次低于9000家;2016年有效求人倍率達1.34倍,史上首次實現全都道府縣均超過1倍。日本經濟至少在數據上呈現複蘇勢頭,社會對擺脫通縮的預期有所上升。從外交上看,時隔八年主辦七國集團系列會議、促成美國現職總統首次到訪廣島核爆地、同韓國政府就“慰安婦”問題初步達成協議等成果受到多數民衆認可。《産經新聞》民調顯示,近五成民衆積極評價安倍外交政策。從危機應對看,執政當局在熊本縣強烈地震、英國公投脫歐、日籍人士在孟加拉首都達卡遇襲等突發事件中反應總體得當,應對政權醜聞時也沒有明顯纰漏。

此次選舉過程中,安倍等自民黨高層在各地演說時反複宣傳任内重要政績,并不時挖苦民主黨執政時期政府“軟弱渙散”。此外,選前日本政府還宣布一次性向約1250萬名低收入老年人發放人均3萬日元臨時補貼并決定再次延期提高消費稅,受到民衆歡迎。《每日新聞》調查顯示,超過半數受訪者認可延期增稅,不少人計劃将政府補貼用于餐飲、旅遊等家庭消費,甚至有老年人稱此筆補貼宛如“及時雨”“幫了大忙”。

在野陣營緣何再遭敗績?

此次選舉正值日本在野陣營大規模重組後不久,也是主要在野黨首次嘗試推舉統一候選人,其戰績如何頗受關注。從計票結果看,在野陣營總體成績相比預期有較大差距,民進黨獲得32席,好于上屆選舉,但比選前減少13席;近年來不斷逆勢上揚的日共由3席增加至6席,影響力繼續上升,但比選前設定的目标少3席;社民黨僅獲1席,比選前減少1席。《每日新聞》《朝日新聞》選後民調顯示,四成民衆對在野勢力合作持否定态度。其主要原因是,在野陣營雖力圖打造反安倍“統一戰線”,但牽頭主導的民進黨與日共在經濟、安全等重大政策上差異很大,此次更多是為廢除新安保法、阻止安倍修憲而臨時聯手,并未就推翻安倍政權後如何治國理政達成共識,部分民衆對此感到不安。執政聯盟也多次在選前批評在野陣營“野合”,指出各在野黨在自衛隊是否違憲等核心政策上相互踩腳,難以擔當國家大任。自民黨幹事長谷垣祯一、公明黨黨首山口那津男更是直言不諱道,“民進黨和日共政策理念完全不同,聯手目的隻是赢得選舉”。《每日新聞》社論也指出,以民進黨為首的在野陣營若想打倒執政聯盟,必須在經濟、外交安保等方面提出明确的政策主張,否則選舉合作隻能是“鏡花水月”,難以為繼。

在野陣營一方面批評“安倍經濟學”華而不實、已告失敗,另一方面試圖通過調動近五成的反修憲民意,以修憲為焦點一決勝負,但修憲并非民衆最關心事項,《讀賣新聞》《每日新聞》《朝日新聞》選前民調均顯示,五成以上民衆最關注經濟景氣、就業、醫療、育兒、養老等切身議題,關注修憲者僅一成。反觀執政兩黨,其在選舉期間極力回避修憲論戰,重點圍繞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宣傳政策、争取選票,呼籲不能讓“安倍經濟學”半途而廢,使得修憲議題未能成為此選核心焦點。

在野陣營雖未能赢得此次選舉,但日本主要媒體認為,在野陣營選舉合作仍取得了一定成效。《朝日新聞》指出,相比三年前在野黨各自為戰,在32個單議席選區中僅獲2席的慘痛結果,此次民進、日共、社民、生活等四黨曆史性地通過聯手推舉候選人,共拿下32席中的11席,并在沖繩選區和福島選區分别擊敗自民黨現職閣僚沖繩與北方四島擔當大臣島尻安伊子和法務大臣岩城光英,可謂戰績不俗。如今,四黨嘗到合作甜頭,不僅在7月底東京都知事選舉中繼續聯手推舉候選人,還初步同意在下屆衆院大選中保持合作。有分析認為,在野陣營如能認真總結經驗教訓,繼續深化選舉合作,或将給執政黨帶來不小壓力。

安倍政權将向何處去?7月11日,日各大媒體披露,安倍已内定于8月3日調整黨政領導班子,完善權力布局,以嶄新面貌繼續推進内外政策。下一步,“安倍經濟學”能否落到實處、修憲進程是否出現新突破及“安倍外交”走向成為各界關注焦點。

第一,如何确保“安倍經濟學”取得切實成果将是安倍的重要任務。《讀賣新聞》社論指出,财政赤字高企、内需乏力、經濟增長戰略難以落地等問題持續困擾日本經濟複蘇勢頭,加之新興經濟體增速放緩、英國“脫歐”等負面因素困擾,日本經濟複蘇面臨的内外風險有所增大,“安倍經濟學”前景不容樂觀。安倍在選舉翌日記者會上就明确表示,“當前無暇沉浸于勝利的喜悅,将指示有關閣僚立即着手制定經濟對策”。民進黨等在野黨也尖銳地指出,“安倍經濟學”導緻日本物價不斷上漲、民衆實際收入下滑、非正式員工比例增加、社會貧富差距擴大、經濟複蘇更加遙遙無期。日共領導人志位和夫等明确指出,安倍被迫再次延期提高消費稅,充分證明“安倍經濟學”已經失敗。《每日新聞》《朝日新聞》選前民調也顯示,超過七成民衆并未實際感受到經濟複蘇,近六成民衆認為安倍政權應調整經濟政策。為鞏固執政基礎,安倍政權正緊鑼密鼓研究新一輪經濟對策,有日媒稱其可能在9月召開的臨時國會上出台規模達20萬億日元的刺激政策,最大限度激發“安倍經濟學”剩餘潛力。

第二,修憲可能正式提上政治日程。自民黨早在1955年建黨之初便将修憲列入黨綱,2012年制定公布“憲法修正草案”,提出成立“國防軍”,目标直指憲法第九條。安倍也将修憲視作政治夙願,2016年初多次放話試探,3月2日在參議院預算委員會上首次公開表示欲在任内修憲,足見其決心堅定、心情急切。此次選戰期間,為避免相關争論影響執政黨選情,安倍基本未觸及修憲議題,但選舉翌日即再次表态,強調修憲是其作為自民黨總裁的“責任”,可見他不願放過修憲勢力在衆參兩院均超過三分之二這一良機,希望在條件成熟時啟動修憲進程。鑒于目前贊同修憲的公明黨和大阪維新會在修憲方案上同自民黨不完全一緻,民調也顯示反對修憲者比例仍高達40%,與贊同者不相上下,日媒分析安倍可能不會操之過急,而會先從“環境權”“緊急事态條款”等分歧不大的部分入手,力求盡快突破憲法不能修改的禁區,推動形成探讨修憲的社會氛圍,為今後修改第九十六條乃至核心的第九條積累條件。

第三,“安倍外交”也面臨諸多課題。在推進經濟、修憲等國内議題的同時,安倍對外仍将繼續打出“積極和平主義”旗号,推進“俯瞰地球儀外交”,以擴大日本國際活動空間,提升在地區熱點問題上的“能見度”。而在雙邊層面,日美關系無疑仍是日本大力關注的重點領域。近期日美之間頻頻出現小摩擦,美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大肆抨擊日美防衛義務不對等并反對TPP、沖繩駐日美軍雇員殺人抛屍案、日美圍繞普天間基地搬遷問題僵持不下等事件均對日美雙方提出了新挑戰。對此,雙方在參議院選舉前夕互動頻率明顯上升,急于修複相關事件對日美關系帶來的負面沖擊。2016年6月香格裡拉對話會期間,美防長卡特就美軍雇員殺人抛屍事件向日方表示道歉。同年7月5日,美駐日大使肯尼迪及駐日美軍司令多蘭與日外相岸田文雄、防衛相中谷元舉行會談,就縮小《日美地位協定》中美軍文職人員适用範圍達成一緻,意在平息民怨,避免波及執政黨選情及日美關系大局。此外,随着特朗普被正式提名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日本國内對日美關系走向的擔憂有所上升。官房長官菅義偉多次表示“将更加密切關注有關動向”,日本外務省也正就假設特朗普擔任美總統等情況進行研究,并對國務卿等重要職位可能人選加大信息搜集力度。《讀賣新聞》等擔憂,“特朗普現象”将加劇美民粹主義及孤立主義傾向,并引導美民衆将不滿矛頭指向日本等美傳統盟友,日本必須對此保持清醒頭腦,提早加以應對。

第四,日俄關系是否松動也廣受關注。安倍再登相位以來,積極緻力于改善日俄關系,解決北方領土問題,雙方一度互動密切。但随着克裡米亞問題升溫、日本加入美西方對俄制裁陣營,日俄雙邊關系改善進程陷入停滞。盡管如此,日俄始終保持溝通渠道,特别是2015年以來,日俄關系有所回暖,雙方接觸頻率上升。2016年上半年,在自民黨副總裁訪俄和俄外長訪日基礎上,安倍5月非正式訪問索契并會見普京,抛出日俄多領域合作計劃和解決領土問題的“新思路”,試圖為打開日俄關系創造條件。9月初安倍将再次訪俄并繼續邀請普京訪日,以求進一步深化日俄互信與合作。《每日新聞》等日媒期待雙方吸取此前失敗教訓,通過建設性努力打破關系僵局,實現曆史性突破。

第五,一系列複雜敏感因素仍将困擾中日關系。近期,安倍在多種場合反複宣稱“重視日中關系”“中國的和平發展對日本是機遇”,不久前也剛剛在蒙古同李克強總理實現會晤,下半年還希望在G20杭州峰會、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等多邊場合繼續同中國領導人接觸。不過,正如王毅外長所言,“日本政府和領導人一方面不斷聲稱願意改善中日關系,一方面又到處給中國制造麻煩”,中日關系改善進程并不一帆風順。其中,南海問題對中日關系的幹擾日益突出。日方除了在G7外長會及峰會上連續炒作南海問題之外,外相岸田文雄與官房長官菅義偉還在所謂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結果公布後先後分别發表談話,宣稱裁決具有法律約束力,要求當事國服從仲裁結果。不少有識之士指出,日方并非南海問題當事國,但卻表現如此“活躍”,其背後隐藏的意圖令人擔憂。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紀夫7月17日在出席世界和平論壇時明确表示,仲裁案無助于解決南海問題,日美施加外部壓力的做法不妥,南海問題應當通過協商特别是雙邊談判解決。自民黨内部分元老政治家也認為,南海問題固然值得關注,但日本不應将此作為推進安保政策調整與修憲的借口,日本仍應堅持和平發展,與鄰國友好相處。未來安倍将奉行怎樣的對華政策,值得各方繼續密切關注。

(責任編輯:張凱)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