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2017 年 4 月國際形勢大事述評

2017 年 4 月國際形勢大事述評

時間:2024-10-25 10:25:34

DOI:10.19422/j.cnki.ddsj.2017.05.019

2017年4月7日,地中海上的美軍戰艦向位于叙中西部沙伊拉特的政府軍空軍基地發射了59枚戰斧式巡航導彈。這張由美國DigitalGlobe公司4月7日提供的衛星照片顯示的是遭軍事打擊後的叙利亞中部霍姆斯省的沙伊拉特軍用機場。一、中美元首海湖莊園會晤深入溝通增進相互了解

4月6—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赴美國佛羅裡達州海湖莊園同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會晤。兩國元首圍繞中美總體關系、高層交往計劃、高級别對話機制、經貿問題、兩軍交往及朝鮮半島核問題等進行了深入溝通。應習近平主席邀請,特朗普将于2017年年内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雙方宣布建立外交安全對話、全面經濟對話、執法及網絡安全對話、社會和人文對話四個高級别對話機制;雙方同意在經貿投資領域深化務實合作,同時妥善處理經貿摩擦;雙方願加強兩軍交往,深化執法司法、網絡安全、追逃追贓、非法移民、衛生等領域合作;雙方同意采取更多實際舉措,進一步拓展中美人文交往,擴大兩國人民往來,不斷夯實中美關系的社會基礎;雙方确認緻力于實現半島無核化目标,同意就半島問題保持密切溝通與協調;雙方同意拓展在防擴散、打擊跨國犯罪等全球性挑戰上的合作。

這場被媒體稱為“習特會”的中美元首會晤,正值世界局勢深刻演變、特朗普内外政策走向備受關注的重要關口,不僅對兩國關系,而且對地區乃至世界局勢走向都有重要影響。一方面,此次會晤可謂中美元首一次“相互熟悉”的機會,兩國元首不拘形式、務求實效,相互增進了解,無疑為兩國關系“再出發”打造了重要基礎。另一方面,特朗普在貿易、移民等方面政策走向不确定性較強,相比之下,習近平主席年初的達沃斯講話則發出了支持自由貿易和全球化的“中國好聲音”。在此背景下,中美元首會晤也成為觀察世界發展走向的重要風向标。

二、美借“化武事件”空襲叙利亞“特普好感”或将就此終結

4月5日,總部設在倫敦的“叙利亞人權觀察”(SOHR)發布消息,稱叙利亞伊德利蔔省漢謝侯市此前一日遭到化學武器攻擊,導緻“至少72人死亡,其中包括20名兒童”。随後半島電視台發布一系列現場照片,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美歐許多國家将責任歸咎于巴沙爾當局,要求對其進行制裁,甚至聲稱要“将之繩之以法”。叙利亞政府軍對此矢口否認。

俄羅斯則表示化武洩漏“可能是襲擊恐怖分子目标時擊中了儲存有毒物質的化工廠”。北京時間4月7日淩晨,美國将59枚“戰斧”巡航導彈射向叙利亞霍姆斯一個空軍基地。這是2011年叙利亞危機以來美國首次大規模打擊叙利亞政府軍,也是特朗普上台後首次采取重要軍事打擊行動。

美國空襲叙利亞再次凸顯了美俄間的結構性矛盾,也反映了美國在叙利亞問題上的糾結心态。一方面,該事件标志着美俄“短暫好感”終結。特朗普的親俄羅斯言論一直是美國民衆的一塊“心病”,目前特朗普團隊仍有成員因與俄羅斯的關系而受到調查。特朗普選擇向叙利亞“劈下戰斧”,似乎意在與俄羅斯“撇清關系”,有媒體因此稱“特朗普與俄羅斯的友誼還未開始已經凋落”。另一方面,該事件再次反映出美國在叙利亞問題上“拿不起放不下”的複雜心态。自俄羅斯2015年軍事介入叙利亞以來,美國在叙利亞問題上一直相對被動,在中東問題上的話語權遭到挑戰。此次“化武事件”的發生地伊德利蔔省是反對派武裝最後的大本營,美國選擇拿此事大做文章,無疑是想扭轉在叙利亞問題上的被動局面,重塑美國在叙利亞問題上的影響力。

三、埃及發生多起恐襲事件襲擊目标轉向普通民衆

4月9日,埃及北部城市坦塔和亞曆山大分别發生針對教堂的爆炸襲擊,造成40多人死亡、100多人受傷。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宣稱制造了這兩起爆炸襲擊。這是2016年12月以來“伊斯蘭國”再次針對埃及教堂發動襲擊。埃及總統塞西當晚召開國防委員會會議,表示埃及将依照憲法程序,在未來三個月進入緊急狀态。

2015年以來,埃及軍方對“伊斯蘭國”活動頻繁的西奈半島進行多次大規模反恐行動,恐怖分子在西奈半島和埃及全境的影響力不斷下降。此後,恐怖組織将襲擊目标逐步轉向重要城市。此次恐襲有三點值得關注。首先,在2017年4月初,塞西擔任總統以來首次訪美,緩和埃美關系,并承諾支持特朗普政府的反恐策略,“伊斯蘭國”此時發動恐襲,有向政府示威、刷“存在感”的意味。其次,此前埃及恐襲事件主要針對軍警目标,襲擊者多為穆斯林兄弟會殘餘勢力,最近幾次襲擊的目标越來越向平民轉移。第三,此次遭受襲擊的兩個教堂都是科普特教堂。“伊斯蘭國”多次襲擊埃及科普特教徒,似有意挑撥埃及政府與科普特族群關系。

四、美國國務卿蒂勒森訪俄行程波折折射關系脆弱

4月11—12日,美國國務卿蒂勒森訪問俄羅斯,這是特朗普内閣高官首次訪俄。由于此前美國對叙利亞實施了軍事打擊,一度有消息稱俄羅斯可能推遲或取消蒂勒森的訪問,普京或不與其會面。12日上午,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還表示會根據蒂勒森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會談的情況決定是否安排其與普京見面。不過,普京最終還是會見了蒂勒森。

會談後俄方表示考慮重設美俄“叙利亞空中軍事行動溝通機制”。拉夫羅夫表示會談“坦率而内容詳盡”,“包含了雙邊關系問題以及雙方共同關心的所有問題”。特朗普也發表評論稱會談“比預想的要順利”。但是,美俄雙方圍繞叙利亞化武事件、叙利亞總統阿薩德去留問題、美國在中東的軍事行動以及俄羅斯幹預美國大選等問題上存在巨大分歧。特朗普上台之前曾多次對俄羅斯示好,但上台後其團隊成員不斷爆出“通俄”嫌疑,開始有意與俄羅斯進行“切割”,在雙方結構性矛盾難以調和的背景下,特朗普此前表态營造的“好感”或許隻是幻想,兩國關系仍将在低位徘徊。

五、半島局勢持續緊繃走出僵局亟需各方善意

特朗普入主白宮以來,美國在半島核問題上似乎放棄了奧巴馬時期的“戰略忍耐”政策。近期,特朗普派國務卿、國防部長、副總統先後訪問東北亞,并多次對朝鮮發出警告。4月15日是金日成誕辰105周年,4月25日是朝鮮建軍85周年,有猜測稱朝鮮可能在這些敏感時間點進行核試或導彈試射,特朗普政府表示要派航母駛向朝鮮半島東部海域,并将與韓、日加強軍事合作。4月14日,朝鮮外務省副相韓成烈接受美聯社采訪時指責美國讓朝鮮半島緊張局勢成為“惡性循環”,表示如果美國發動先發制人的打擊,朝鮮不會“交叉雙臂”坐以待斃。據韓聯社報道,4月16日朝鮮進行了導彈試射,但以失敗告終。4月17日,正在韓國訪問的美國副總統彭斯再次表示美國對朝鮮的“戰略耐心時代”結束。聯合國20日發表媒體聲明,強烈譴責朝鮮日前發射彈道導彈的活動,要求朝鮮不要再進行核試驗。

半島局勢錯綜複雜,緊張局勢周而複始。近期讓人略感欣慰的是,本月初的中美元首會晤就半島核問題進行了深入讨論,美國對中國立場的曆史經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對中國的政策主張有了更全面準确的了解,對中方所作努力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此後雙方領導人又多次通話,圍繞朝鮮半島局勢交換意見。當前情況下,有關各方需認真思考中方提出的“雙軌并行”思路以及作為啟動對話第一步的“雙暫停”倡議,保持克制,避免做加劇半島局勢緊張的事。隻有有關各方都負起該負的責任、相向而行,才能盡快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最終實現半島無核化。

六、土耳其修憲案獲公投通過埃爾多安或執政至2029年

4月16日,土耳其舉行修憲公投,5500多萬适齡公民中有超過86%的人參與了投票,修憲案以約51.4%的微弱優勢獲得通過。這一結果意味着,土耳其政體将由議會制改為總統制,土耳其将在2019年同時舉行總統和議會選舉,現任總統埃爾多安從理論上講可以繼續執政到2029年。土耳其此次修憲參照美國單一總統制,推動國家權力中心從議會轉向總統,賦予總統影響議會選舉的程序性權力以及部分立法職能,明顯削弱了立法體系和司法體系對總統的制衡能力。媒體表示,土耳其此次公投可與1923年宣布共和、1947年實行多黨制比肩,注定對土耳其發展走向産生實質性影響。4月16日,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支持修憲的民衆走上街頭慶祝公投獲得通過。

法國内政部4月23日晚公布的初步統計結果顯示,在當天舉行的法國總統選舉首輪投票中,“非左非右”的“前進”運動候選人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和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候選人瑪麗娜·勒龐得票領先,将進入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圖為當日,在法國巴黎,“前進”運動候選人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向支持者緻意。正發黨自2003年上台執政以來,利用土耳其地緣政治優勢,以安全合作換西方經濟助力,以社會補貼換民衆支持,推動土實現了經濟最大增速。但土耳其國内各主要政黨之間的激烈競争導緻國家受外部力量掣肘嚴重,政策獨立性缺乏保障。2015年以來,土耳其恐襲事件頻發,安全局勢趨于緊張。2016年經曆了“未遂政變”,國家政局遭受重大沖擊。此外,土耳其經濟也面臨增速下滑、通脹上升、失業率高企、貨币貶值等一系列壓力。面對内外嚴峻挑戰,土耳其确有必要提高自身決策的自主性,以及國家總體行政效率。土耳其政府因此稱,總統制是為國家帶來安全和穩定的唯一途徑。

七、法國大選舉行首輪投票非傳統政黨強勢崛起

法國大選首輪投票于當地時間4月23日進行,初步統計結果顯示,在參加總統首輪投票的11位候選人中,“非左非右”的“前進”運動候選人埃馬紐埃爾·馬克龍獲得23.9%的有效選票,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候選人瑪麗娜·勒龐獲得21.7%的有效選票,右翼共和黨候選人弗朗索瓦·菲永獲得20.0%的有效選票,極左翼組織“不屈法國”候選人讓-呂克·梅朗雄獲得19.2%的有效選票。根據規定,由于沒有候選人得票過半,所以排名前兩位的馬克龍和勒龐将進入第二輪投票。這意味着法國第五共和國建立59年來,将首次出現非傳統左右翼政黨總統。

馬克龍和勒龐競選綱領分歧明顯,尤其在歐盟問題上嚴重對立。勒龐主張與歐盟就脫離歐元區及終結申根協定進行談判,談判完畢後就法國是否脫歐舉行全民公投,要求歐盟廢除與加拿大的自由貿易條約。馬克龍則建議在2017年9月舉行的德國大選結束後在全歐發起民主協商,最後達成一個被全體成員國接受的條約。他建議歐元區單獨建立預算,單獨設立議會,并設立共同的财政部長。首輪投票結束後,中左派社會黨總統奧朗德已緻電恭喜馬克龍,保守派共和黨候選人菲永承認敗選,也呼籲支持者投給馬克龍。第二輪投票将于5月7日舉行,最終結果不但對法國發展方向,而且對歐洲一體化前景都有決定性影響。

(責任編輯:魏銀萍)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