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英國脫歐與中英關系的發展趨勢

英國脫歐與中英關系的發展趨勢

時間:2024-10-25 10:03:29

内容提要英國脫歐是對歐洲地緣政治與世界政治格局産生重大影響的國際事件。英國脫歐的焦點問題是社會民生問題。這一問題不僅直接導緻了英國脫歐,而且給英國内政外交帶來極大壓力,并将深刻持久地影響其發展方向。亞洲是英國未來重點布局的核心區域之一,英國政府宣稱要做“中國在西方世界最強支持者”,并積極建立和維護與印度、日本以及東南亞國家的合作夥伴關系。在此背景下,中英雙邊關系發展趨勢總體平穩向好是可以期待的。

關鍵詞英國脫歐;民生問題;英國外交策略;中英雙邊關系

DOI:10.19422/j.cnki.ddsj.2018.04.004

英國脫歐是對歐洲地緣政治與世界政治格局産生重大影響的國際事件,其深遠的影響力将會在未來世界重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進程中得到進一步體現。作為英國與歐盟首輪談判的最終成果,雙方達成了英國脫歐的框架性協議。然而,在一系列涉及雙方根本利益的重大問題上,英國與歐盟的立場依然存在原則性差異。要想深入把握英國脫歐的發展方向,就必須深刻理解英國脫歐這一2016年最令人震驚的黑天鵝事件的根本邏輯,如此才能認清英國未來外交政策的戰略訴求,并且對中英雙邊關系的發展做出客觀中肯的預估與評判。

深刻認識英國脫歐進程中的民生問題

英國脫歐是撼動歐洲政治經濟格局的曆史性事件。表面看來,這是一起卡梅倫領導的英國保守黨對英國政治局勢錯誤判斷導緻的烏龍事件。然而,這一事件充分折射出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以來,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貧富兩極分化與政治碎片化的社會發展趨勢。民生問題既是整個英國脫歐事件的焦點所在,也是我們把握英國社會危機與研判英國外交政策的關鍵視角。

英國的經濟困境肇始于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對于民生問題的緊迫性與嚴重性,保守黨政府具有充分的認識。然而,在解決這一急迫的社會問題時,政治精英、技術官僚與社會底層民衆卻出現了明顯的對立。在2015年英國大選中,卡梅倫領導的英國保守黨大獲全勝。受此鼓舞,英國财政大臣奧斯本于同年7月8日在議會下院發布夏季财政預算報告中,計劃延續自2010年實施的财政緊縮計劃,進一步削減社會福利開支,同時宣布了一系列稅收調整政策,包括下調公司所得稅率、提高最低工資标準和調高個稅免征額與遺産稅征收門檻等,旨在将英國這一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從一個“低薪、高稅收和高福利的經濟體”轉變為“我們想要創造的較高薪、較低稅收和較低福利的國家”。緊随其後,卡梅倫政府于2016年2月與歐盟達成了旨在進一步保持英國高度政治獨立性與保護英國國家經濟利益的《四點協議》。因此,當卡梅倫宣布英國将于2016年提前舉行公投時,英國政治精英們對于公投結果的可控性擁有充分的信心。然而,卡梅倫苦心經營的政治防線沒有能夠經受住以約翰遜與戴維斯為代表的脫歐派“極不理性”卻極具鼓動性的政治攻擊。調查顯示,英國民衆最為關心的問題是來自歐盟内部的移民問題與英國國民醫療服務(NHS)社會保障體系問題,歸根到底是工作機會與社會福利。因此,當脫歐派将繼續留在歐盟就等同于把英國人自己的工作與福利與他國分享的時候,英國普通民衆選擇了“不假思索”地“用腳投票”。[1]

然而,政治理性在民衆極為短暫的狂歡後再一次顯示了不容置疑的威力。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1月,英國通貨膨脹率升至3.1%,達近六年内最高值,而每周平均工資的增長率僅為2.2%。服務行業成本和價格明顯上漲,特别是關乎民衆基本生活的食品通脹率也有所上升,尤其是魚、油和油脂(例如黃油和巧克力)的價格。市場研究機構KantarWorldpanel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日,食品通脹率在三個月内升高了3.6%,達到2013年以來的最高值。[2]自從2017年英國脫歐公投之後,英鎊相應貶值,物價飛速增長。2017年糧食價格上漲了4.1%,創下自2013年9月以來的曆史新高,彙率的持續走弱也拉高了進口産品的價格。[3]英國财政研究所警告說,由于菲利普·哈蒙德的預算中顯示出了明顯的經濟放緩,英國将會面臨長期的經濟緊縮以及收入增長上史無前例的“失去的二十年”。預計到2022年,英國每年的生産率、收入和增長将大幅下降。[4]英國國民醫療服務體系(NHS)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幾個月以來,NHS信托醫院(NHSTrusts)接診量太大,導緻大量病人得不到及時就診。由于薪水低下,大量醫護人員流失。有超過兩萬名病人至少在救護車上等候半小時才能進入醫院接受護理。NHS醫院的床位同樣非常緊張,床位占有率達到95%,遠遠高于安全标準規定的85%。事實證明,脫歐對解決英國社會的民生問題并沒有任何直接成效,恰恰相反,正如留歐派一再重申,脫離歐盟就意味着“經濟自殺”,整個英國社會都會為之埋單。

當前中歐關系的發展出現了一個值得注意的新特征:中國與歐盟的雙邊關系要好于和歐盟的總體關系。在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後,英國首相特蕾莎·梅訪華,圖為2018年2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會見來華進行正式訪問的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圖片來源:新華社)充分理解英國外交政策的根本利益

毫不誇張地說,脫歐的選擇将英國置于非常危險的境地,英國經濟與民生問題首當其沖。在當前日益複雜多變的新舊世界秩序交替之際,英國本就需要重新确定與調整自身的國際地位。然而,日益動蕩不安的國内政治經濟形勢,嚴重削弱了英國外交的自主能力,極大壓縮了英國外交戰略發展的想象空間。然而,英國畢竟是一個具有豐富國際經驗的國家,它絕不甘願接受日益邊緣化的曆史命運,正在試探性地進行着各種政治經濟領域的嘗試。在這個世界格局風雨飄搖的年代,英國前首相溫斯頓·丘吉爾提出的“三環外交”戰略中的某些要素正在被重新加以重視,其主旨是企圖通過英國在與美國、英聯邦和聯合起來的歐洲這三個環節中的特殊聯系,充當三者的聯結點和紐帶,以維護英國的傳統利益和大國地位。在英國脫歐的現實背景下,英美關系、英歐關系的走向最終如何呢?英國利用其曆史文化優勢拓展雙邊關系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

一、英美關系還是那麼“特殊”嗎?

英國曆來被視為美國安插在歐盟内部的“特洛伊木馬”,英美關系的特殊不僅是基于雙方曆史文化的親緣關系,更是20世紀雙方現實利益的選擇。英美特殊關系體現在雙方在情報、特種部隊和核武器方面的合作。這三個領域構成了英美之間有别于與其他國家之間建立的互信基礎。然而,伴随美國綜合實力與國際影響力相對式微,特朗普政權奉行現實主義的“美國第一”的單邊外交政策。美國國内孤立主義情緒與英國的民粹主義政治趨勢能否形成兩國未來合作的堅實基礎呢?

任何指望美國以特殊盟友方式對待英國的想法都無疑是天方夜譚。在奧巴馬任内最後一次訪歐時,他非常明确地警告英國,如果英國一旦脫歐,美國将不會先于歐盟與英國開展雙邊貿易談判。以農産品為例,有分析指出,英國脫歐将使英國農業出口受到系統打擊,美國許多州都向農民提供補助金和貸款。在與英國的貿易協商中,美國将會提出截然不同的補助系統,使得英國農産品在美國本土産品面前喪失競争力。[5]

二、全新的英歐關系會是怎樣的?

特蕾莎·梅内閣在《英國脫歐白皮書》中明确提出将尋求與歐洲建立“新型戰略夥伴關系”,明确提出英國将脫離歐洲單一市場,希望與歐盟達成新的自由貿易協定,并且徹底結束歐盟法官對英國法律的執法權。盡管英國脫歐事務大臣戴維斯表示要避免“破壞性”的斷崖式退歐,但英國脫歐無論是從地緣政治角度,還是經濟發展角度,對整個歐洲在未來世界格局中的地位都是一種深深的傷害。正如評論家所言,英歐雙方關于未來關系的讨論不能停止在貿易上。英國與歐洲大陸國家之間的曆史聯系,無論是單獨的還是集體的,都不能随着英國脫歐被抹殺。而且,在大國經濟全球參與模式下的當代世界,培育自然聯盟至關重要。[6]

然而,僅僅就經濟領域而言,英歐利益糾紛就異常複雜。最為關鍵的問題是貿易。英國自2019年3月30日正式脫歐之後,将無法繼續從歐洲自由貿易協定的40項條目中獲益。如果英國希望以非歐盟成員的身份繼續留在歐洲統一市場與關稅同盟,就必須為之付出主權利益,并且隻能以觀察員身份參與制定與自身利益高度相關的歐盟貿易協定,沒有任何投票權的英國也将繼續受歐洲法院裁決的約束,并繼續全額支付歐盟預算。這一切需要其他歐盟成員國一緻同意。毫無疑問,英歐關系将面臨極不确定的未來。

三、英國的亞太戰略會成功嗎?

亞洲是英國未來重點布局的核心區域之一。除了宣稱要做“中國在西方世界最強支持者”,英國政府積極建立并維護與印度、日本以及東南亞國家的合作夥伴關系。誠然,亞洲廣闊的市場和巨大的發展空間是吸引英國的重要原因,但在經濟利益驅動的背後是英國戰略布局的調整。由于亞太地區在整個全球經濟格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抓住了亞洲的英國無疑為自己積累了重要的籌碼。在其亞太戰略中,英國将自身意識形态與曆史文化傳統的優勢發揮到極緻,一方面與日本、印度等地區大國積極發展雙邊關系,另一方面發揮英國文化的軟實力,與新加坡、馬來西亞等開展頻繁深入的人文交流,取得了顯著成效。毫無疑問,英國在亞太地區的行為具有牽制中國的目的。2017年特蕾莎·梅首訪日本。會晤雙方訴求的首要目标在于确保在脫歐談判過程中及“硬脫歐”之後,英日雙邊貿易關系實現平穩發展。更為重要的是,英國意在通過維護同日本在貿易、軍事等領域的合作夥伴關系保持自身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為本國的發展謀取更大的國際政治經濟空間。

然而,英國自身的籌碼早已不能保證其擁有足夠的實力攪動亞太地區的國際形勢朝着如己所願的方向發展。伴随着印度綜合國力顯著提升,英印關系早已不複當年英國主導的發展模式。印度的社會結構與文化傳統與英國并不相同。近兩百年的殖民統治使印度繼承了英國的政治制度與法律體系,但并沒有動搖印度文化的根基。民族性的差異,是英印兩國“特殊關系”發展的阻礙,也是兩國外交關系發展疏離的根本原因。在英日雙邊關系中,日本有意以對英經貿談判為籌碼獲得英國在南海等問題上的支持,但是,這種所謂的支持,除了簽署沒有任何實質意義的雙邊安全保障協定以外,也就隻剩空洞的“南海航行自由”的表态了。

由此可見,在國内社會矛盾叢生的脫歐大背景下,英國在國際政治舞台上處于極為被動的外交地位。這種不可逆轉的外交頹勢,一方面緣于英國脫歐帶來的極大不确定性,一方面緣于以英國為代表的傳統發達國家在新興發展中國家群體崛起的時代背景下國際影響力的相對衰落。這一基本特征,在中英雙邊關系的發展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全面把握中英關系的未來

在過去六年時間裡,中英雙邊關系經曆了跌宕起伏的發展過程。這一過程集中體現了中英雙方綜合國力的發展态勢,集中反映了雙方在政治、經濟、文化、意識形态等諸多領域的一緻性與矛盾性。2015年,習近平主席成功訪問英國,與卡梅倫首相共同開啟了中英雙邊關系的“黃金時代”。時至今日,雖然中英雙邊關系總會出現一些有悖雙方共同利益的不利因素,但是,中英“黃金時代”的總體發展态勢是良好穩定的。總體而言,中英雙邊關系存在以下幾大主要特點。

首先,經濟合作是中英雙邊關系的穩定器與壓艙石。近年來,中英關系“黃金時代”成果豐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利共赢格局不斷鞏固。2017年中英雙邊貿易額近800億美元,英國對華出口同比上升19.4%。2018年前兩個月,英國對華出口同比上升28.8%,保持強勁勢頭,中國已成為英國增長最快的出口市場之一。截至2017年底,中國累計對英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額達191.4億美元,英國是中國在歐盟内的第二大投資目的地。英國是中國在歐盟内第二大貿易夥伴,中國是英國在歐盟外第二大貿易夥伴,兩國互為重要投資來源地。2017年中英貨物貿易額為790億美元,同比增長6.2%,其中英國對華出口增長19.4%。超過500家中國企業落戶英國,投資項目從貿易、金融、電信等傳統領域向新能源、高端制造、基礎設施、研發中心等新興領域延伸,投資總額約189億美元,高居中國對歐洲國家投資前列;英國在華投資超過218億美元,對華投資區域正逐漸從沿海向中西部内陸地區擴展。[7]

其次,中英人文交流蓬勃發展,民間交往日益頻繁。中英高級别人文交流機制是中外人文交流機制中最為成熟的代表。雙方人文交流範圍已經覆蓋了教育、文化、藝術、體育、青年、媒體、醫療等衆多領域。從交流機制創立至今,中英兩國政府一道,努力夯實中英雙邊關系的民意基礎與文化基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以人文交流帶動經濟發展,對于解決民生問題起到了深入持久的作用。以文化産業為例,文化創意産業在英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凸顯,是英國的優勢産業。中國也提出到2020年文化産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5%以上,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産業。自第三次高級别人文交流機制會議以來,中英兩國在時尚設計、影視合作、劇院管理合作、大型室外娛樂主題樂園設計、遊戲與動漫領域合作等諸多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實現了中英兩國人文交流與經濟合作的雙豐收。

第三,中英是“一帶一路”的天然戰略夥伴,合作前景十分廣闊。中英雙方領導人就“一帶一路”倡議的政治共識不斷深化,雙方表示願意就“一帶一路”開展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合作,促進全球和區域經濟增長。這些政治共識為中英“一帶一路”合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雙方同意深化“一帶一路”政府間交流與對話,充分發揮互補優勢,在“一帶一路”沿線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作為具體成果的體現,2017年,義烏—倫敦班列首次往返,實現中英貿易物流全陸地運輸,标志着中歐班列開通“最後一公裡”,使“一帶一路”延伸到歐洲最西端。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中英雙方在“一帶一路”項目上的合作前景十分令人期待。

第四,政冷經熱的局面沒有改變,意識形态分歧依然存在。中英雙方由于截然不同的曆史文化背景與政治文化傳統,在意識形态領域依然存在較為明顯的分歧。英國很多政客始終無法走出冷戰思維,始終以自由民主的衛道士自居,将中國視為西方民主社會的挑戰。為了進一步牽制中國的發展,英國不遺餘力地緊跟美國,在西藏問題、香港問題、南海問題等一系列涉華核心利益事務上進行發難。但是,總體而言,由于中國牢牢把握了中英雙邊關系的主動權,雙方在政治領域的沖突與分歧完全可控。

結論

英國是曆史最為悠久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中國是當今最具代表性的發展中國家。中英雙邊關系在當今國際政治舞台上具有極為鮮明的獨特性。過去五年,中國立足以我為主的外交戰略,始終把握外交主動權,在中英關系中立足雙方本質訴求與長遠趨勢,為中英雙邊關系的發展構建了行之有效的發展模式與對話機制。面向未來,有理由相信,随着中英雙方的合作更為深入密切,中英雙邊關系将更為深入持久,中英構建具有示範效應的不同文化體之間互融互通、協作共赢的特色雙邊關系完全可以期待。

(第一作者系上海外國語大學英國研究中心研究員;第二作者系上海外國語大學英國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責任編輯:徐海娜)

[1]高健:《歐盟無法承受失去英國之痛》,載《文彙報》(國際版),2016年2月20日;《英國脫歐的曆史寓意遠大于現實意義》,載《解放日報·上海觀察》,2016年6月22日。

[2]UKinflationrateatnearsix-yearhigh,BBCNews,http://www.bbc/news/business-42320052

[3]GavinJackson:Ukinflationremainsatfiveyearhighof3%inOctober,FinancialTimes,https://amp.ft/content/84807466-c91d-11e7-ab187a9fb7d6163e

[4]PhillipInman:UKfacestwodecadesofnoearningsgrowthandmoreausterity,saysIFS,TheGuardian,https://www.theguardian/business/2017/nov/23/uk-no-earnings-growt,h-budget-brexit-productivity-ifs

[5]ChristianOdendahl,Digforvictory?CenterforEuropeanreform,http://www.cer.eu/insights/digvictory

[6]MariaDemertzis,AndreSapir,Bruegel,http://bruegel.org/2017/12/brexit-phase-two-andbeyond-the-future-of-the-eu-uk-relationship/

[7]劉曉明大使在倫敦市為中國投資者舉辦的招待會上的講話:《把握中國發展機遇,譜寫開放合作新篇》,http://www.chinese-embassy.org.uk/chn/dsxx/dshzhici/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