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駐韓國特派記者陳尚文2016年,整個韓國在.."/>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趙正萊,讓韓國哭泣

趙正萊,讓韓國哭泣

時間:2024-10-25 06:07:47


    □本刊駐韓國特派記者陳尚文

2016年,整個韓國在為一部叫做《鬼鄉》的電影流淚。

這是一部講述韓國慰安婦苦難經曆的曆史題材影片。冷題材、無明星、低成本,卻如此收獲人心,讓人不僅對其創作者産生無限好奇。在韓國首爾一棟公寓樓地下一層的工作室裡,《環球人物》記者對電影《鬼鄉》導演趙正萊進行了專訪。

“招魂歸鄉,逝者安息”

進入趙正萊的工作室,沿着樓梯,一幅巨型海報首先映入眼簾。海報上是影片中的一個場景:慶尚南道居昌郡的鄉間小路,在父親的背上,女主人公正敏哼着民謠,手舞足蹈……

這,是電影的開始,也是一段真實的曆史。

1943年日本強占朝鮮時期,女孩正敏被日軍抓到中國牡丹江慰安所充當慰安婦,從此陷入噩夢。在這裡她遇到了一大批年紀相仿的少女,并和一個叫英熙的女孩關系最為親密。在日軍戰敗撤離牡丹江并槍殺所有女孩時,正敏替英熙擋下子彈,長眠于異鄉。

大多數戰争題材的電影隻把重點放于戰争,趙正萊的《鬼鄉》卻是兩條主線。畫面一轉,回到家鄉的英熙,已是一位年邁老人,仍對當年為自己死去的正敏念念不忘,她找到巫師作法通靈。真的能魂歸故鄉,姐妹“重逢”嗎?之後将發生什麼?

這就是《鬼鄉》的故事。趙正萊說,取名“鬼鄉”,雖然沒有這個地方或這個詞,但“鬼”音似“歸”,暗含“招魂歸鄉,逝者安息”之意。對那些在異國他鄉逝去的慰安婦,想安慰她們的靈魂,想幫助她們回家。

“沒有什麼是不困難的”

慰安婦問題,是韓國國家記憶中慘痛的曆史遺留問題之一。因為題材太敏感,從2002年籌拍到2016年上映,趙正萊整整堅持了14年,他告訴記者,電影最終能上映,“因為正義與希望猶存”。

2002年,趙正萊第一次來到韓國京畿道廣州市退村面元堂裡的“分享之家”,在這個慰安婦受害者的養老院裡,隻是來當義工的他,最初并不了解什麼是慰安婦問題。

看到了姜日出奶奶在接受心理治療後的畫作《被蹂躏的少女們》,趙正萊才開始真的明白慰安婦遭遇了什麼。姜日出奶奶常提及她最為美好的記憶,反複說作為家裡的幺女,如何被親人疼愛……而一提到被強征帶走,便開始哭;說到被解救回國後,也還是哭——慰安婦中的大多數,回鄉後的境遇依然悲慘,被社會歧視、被家人抛棄,不光彩的過去并非這些弱女子所能掌控,卻永久都能給她們傷害。

每個月去做義工,與奶奶們接觸、聊天,“了解得越深入,受到的沖擊越大”,趙正萊下定決心,要讓奶奶們的故事流傳下來。

然而,一切并不容易。現今慰安婦問題雖然受關注,但是從最初無關心和冷然對待的階段演變而來。拍過那麼多優秀抗日電影、電視劇的韓國,把慰安婦作為主角的作品之前也從未出現在大銀幕上。尤其是近來,韓國電影市場被巨大的資本蠶食,沒有大企業投拍,便出不了電影作品,藝術新人基本都在掙紮着生存,所有這些,都是擺在趙正萊面前的問題。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