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思想的外部曆史

思想的外部曆史

時間:2024-10-25 01:45:13

英國學者彼得·沃森撰寫的《思想史:從火到弗洛伊德》跨度很大,從人類直立行走一直寫到1900年,他側重于考察思想史的物質基礎。

英國學者彼得·沃森與他的著作《思想史:從火到弗洛伊德》

包含多種傳統的叙述

彼得·沃森所著思想史厚達1000多頁,他設定了三個主題來統攝這部曆史,即他所說人類曆史上三種最重要的思想:靈魂、歐洲和實驗。靈魂指我們的内心世界。歐洲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不僅僅是地圖上的一個位置,更是一種重要思想,歐洲相對于其他地區更早地開啟了個人主義、世俗化、精确性思維等等。實驗代表科學,沃森把把科學史納入了思想史,而且他認為,相對于宗教、哲學、文學、藝術對人類内心的探索,科學作為人類對外部世界的探索更加成功。

他在全書的結語中寫道:“懷特海說,西方思想史是對柏拉圖的一系列腳注。他隻說對了一半。在思想領域,曆史由兩大主流構成。從過去到現在都存在着一部外部的曆史,它與人類之外的世界有關,與亞裡士多德式的觀察、探索、傳播、發現、測量、實驗和操縱環境的世界有關,簡而言之就是科學的物質世界。人類對物質世界的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思想的另一個主流是探索人類的内心世界,即人類的靈魂和第二自我。與亞裡士多德的世界相對,可将靈魂歸為柏拉圖式的世界。人類對自身和内心世界的認識,是令人失望的。曆史上人類對自身的研究依舊是人類知識最大的失敗,是人類試圖探究的領域中最不成功的部分。”他認為,人類思想史取得的輝煌成績主要得益于亞裡士多德而非柏拉圖的思想。對内心的探索失敗了,也許證明根本不存在内在的自我,我們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他喜歡約翰·格雷的一個說法:“動物園作為我們向外觀察人類世界的良好窗口要勝于修道院。”

沃森輕精神、重物質,所以他很贊同美國的實用主義哲學。他寫道,有一個經典的實用主義問題:假如一個朋友告訴了你一件要絕對保密的事情。後來,跟另一個朋友讨論時你發現:第一,他不知曉你知曉的那個秘密;第二,如果他知道那個秘密,就能避免一個嚴重的錯誤。你會怎麼做?是繼續保守秘密,還是說出秘密?實用主義哲學家詹姆士說,一個人,隻有選擇了特定的行為,才能知曉哪個才是真正的自我。選擇保守秘密,使我們把誠實作為原則,選擇背叛則幫助我們确認友誼的價值。行為中見真我,而非真我中見行為。英國學者伊恩·班福思指出,18世紀的人性科學之所以失敗,是因為它的方法錯誤地類比了自然科學的方法。在越過了19、20世紀的大發現之後,我們跟沃森一起抵達了思想貧瘠的現在。沃森這本書也許就是創造力停滞的一個表現。

沃森把歐洲作為主題之一,但他在書中寫的“不僅僅是一部西方勝利高歌的曆史。相反,該書雖然花了很多篇幅講述歐洲(不僅作為大陸,而且作為某些思想的象征)的崛起及其重要地位,它同樣探讨了中東、印度、朝鮮、半島、日本,尤其是中國的思想在曆史上關鍵時期所起的作用。這是一部包含多種傳統的叙述”。比如他指出,現代意義上的醫院是在伊斯蘭教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第一所也是最完備的醫院是由8世紀的哈裡發拉希德建立的。公共衛生的概念也是在阿拉伯世界産生的。

關于印度文明,法國學者雷蒙·施瓦布在《東方文藝複興》一書中說:“直到1771年之後,世界才真正是圓的;思想地圖的另一半不再是空白。”法國詩人拉馬丁承認,印度哲學最令他動容,使所有的哲學都黯然失色:它是海洋,我們不過是雲彩。威廉·瓊斯在1786年說,梵語具有奇妙的結構,比希臘語更完美,比拉丁語更豐富,比這二者都更精緻,而且它跟後兩種語言還有親屬關系。東方語言比西方語言更古老、更優越,“這給了西方文化比其他文化更發達的觀念沉重一擊。東方的曆史終于同西方的曆史平起平坐,不再居于從屬地位”。

中思想與小思想

人類文明史上有一些不可避免的論題:羅馬為什麼會衰落?為什麼穆斯林和中國人未能發展出現代科學?為什麼文藝複興發生于意大利?為什麼工業革命發生于英國?對這些中等大小的問題沃森都介紹了他贊同的研究成果。此外,他還在書中介紹了許多引人入勝的小思想。例如,加号和減号是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開始運用到數學中的?(1542年英格蘭)天堂這種奇怪的觀念是從何處獲得的?晚至7世紀,旅行家和僧侶攜帶絲綢,以備生病時當醫藥費使用。“在16、17世紀,為富人和窮人提供主要娛樂活動的不是閱讀,而是音樂。補鍋匠和擠奶女工哼着歌,趕車的人吹着口哨,各行業的人,連乞丐都有自己特有的音樂,維奧爾琴挂在客廳,給等候的訪客解悶,為等待的顧客消遣的魯特琴、西特琴、維吉諾古鋼琴是理發店的必需品。”

沃森還确定了許多變化的時間節點,強調技術進步對建築、文學、音樂等藝術的推動作用。在古羅馬,水泥的發現改變了一切。首先,相對于大型石塊,沙子可以用較小的、更容易操作的工具運送。其次,水泥在濕的狀态下能夠成形,不需要像在石頭上那樣進行雕刻。因此,對工人的手藝要求不高,甚至奴隸都能勝任。這兩點意味着,大型建築的規模比以往更加宏偉。

在18世紀,新的金屬技術改善了尚不可靠的管樂器。按鍵和活瓣的設計使小号和巴松管的演奏更加合調。相互連接的金屬按鍵使演奏者的手指可以按住以前夠不到的小孔。随着管弦樂隊規模的增大,需要有人指揮整個樂隊。在那之前,大多數樂隊都由首席小提琴師或任何一位演奏鍵盤樂器的人擔任指揮。在貝多芬之後,大約在1820年,指揮家出現了。也在這一時期,現代鋼琴開始出現。部分是因為鋼骨架的發展,工業革命帶來了鋼的發展,使鋼琴能夠比莫紮特時代的更大、更穩。

關于閱讀的變化,“在13世紀末,歐洲社會全方位地從一個主要關心定性思考的社會轉變為定量思考的社會”。那時識字率飛快增長,最著名的例子是英諾森三世和博尼斯八世之間的區别,前者一年最多發出幾千封信,而後者每年多達5萬封。英格蘭王家文書官衙在13世紀20年代平均每周消耗3.63磅蠟用于文件封印,到13世紀60年代末上升到了每周31.9磅。在那時,單詞、句子、段落之間幾乎沒有間隔,這意味着閱讀非常困難,而且必須大聲讀出來。到了14世紀早期,草寫體中才加入了單詞間隔、标點符号、章節标題等标記。這些都改變了閱讀體驗,尤其是從大聲朗讀變為默讀。“牛津大學在1412年規定圖書館内必須保持安靜。在此之前,圖書館都是吵吵鬧鬧的。默讀提供的私密性導緻了色情作品的增多。”

書中還寫到許多名人的趣事:丹麥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是個愛争吵的人,他在一次決鬥中被人消掉了鼻尖,從此在衆人面前不得不佩戴一個光滑閃亮的假鼻尖;波蘭人哥白尼大概受到了我們所說的過度教育:他學習了法律、醫學、哲學和純文學,對天文和航海也頗有研究;門德爾松也受到了過度教育,小時候他被要求5點起床,學習音樂、曆史、希臘語和拉丁語、科學和比較文學,他不僅是一位優秀的鋼琴家,還是當時最偉大的指揮家和風琴演奏家,一位出色的小提琴家;美國哲學家查爾斯·皮爾士11歲撰寫了一部化學史,12歲擁有自己的實驗室,并且雙手可以同時寫字。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