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早餐桌上的“揚州八怪”

早餐桌上的“揚州八怪”

時間:2024-10-25 10:43:29

趣園早茶,桌上擺滿了翡翠燒麥、三丁包、月牙蒸餃、糍飯、金剛臍和京果粉、肴肉、高郵鹹鴨蛋、大煮幹絲、揚州醬菜揚州早茶的點心種類豐富,很難挑出八種來代表整桌茶點,就像真正的清代“揚州八怪”一樣,說法不一,并沒有固定的名單,但都各懷絕技,誰都不服誰。在當地美食家的協助下,我列出以下這份清單,有些是正在消失的點心,有些是有獨門絕技的,有些在整個江南地區都有,或許也可以代表這一個區域精緻的飲食方式。

豆腐皮包子

說起豆腐皮包子,花園茶社的老闆很是得意,這是花園茶社最早開發出的一種包子,而後被其他茶社和早點鋪學了去,但最地道的還得去花園吃。地道的豆腐皮包子是全素的,餡主要是豆腐皮和香菇丁。豆腐皮很有講究,要先油炸一遍,炸出韌道,再煮,煮軟。

用豆腐皮包包子挺難得,因為它不像肉或菜,可以剁碎絞成餡狀。花園的豆腐皮包子并沒有把豆腐皮切得很細碎,而是保留了“皮”的形狀,一咬一小塊豆腐皮入口,再加上香菇溢出來的湯汁,那是一種很微妙的口感,跟肉包、豆沙包完全不同,你可以清清楚楚看到餡裡食材的輪廓,好像是包子皮裡包住了一道菜,而不是餡。

翡翠燒賣

第一餐在趣園茶社的早茶桌上,就被翡翠燒賣驚豔到了。一屜燒賣端上桌,隔着薄皮,裡面荠菜餡的青翠色透出來,真是美極了。翡翠燒賣出現的時間較晚,大約是晚清近民國時期才有的,以綠色菜葉為餡,甜鹹口。它的精妙之處在于,一般燒賣往裡面放了青菜,蒸完後顔色會發生變化,會變烏變悶,但翡翠燒賣在端上桌時,還能保持青菜的碧綠色,就像新鮮菜一樣,這算得上是揚州的“蒸功夫”,要求恰當地把握蒸的時間、溫度和火候。

此外,揚州人也常吃傳統的糯米燒賣,在燒賣尖放上幾粒松子,既有松子清淡的油香,又有糯米紮實的黏糯口感,非常好吃。

千層油糕

江浙皖一帶都喜歡吃這一類糕,或是做成發面的,或是烘幹做成切片的。千層油糕是揚州的傳統小吃,據說在1913年,富春茶社的一位黃姓師傅改良了傳統的千層油糕,他做的油糕通體半透明,非常柔韌,層層相疊,又層層相分,甜糯适度而爽口,同時他還改良了翡翠燒賣,與千層油糕一起成為揚州的“面點雙絕”。

現在幾乎大茶社都有這道名點,每家口味差别不小,呈芙蓉色,切成菱形小塊,整齊地碼放在盤中。我個人不喜甜食,油糕層層糖油相間,的确有些甜膩。但好這口的人會格外喜歡,着迷于那種綿軟嫩甜的口感,我的同事是儀征人,她就很迷戀這種家鄉的味道,她喜歡一層一層撕下來吃,透着淡淡的香味,有兒時的幸福感。

金剛臍和京果粉

這是一道外地人看不懂名字,也猜不出樣子的揚州小吃。“金剛臍”又叫“金剛麒”,在蘇州上海一帶,則完全按照外形給它起了個形似的名字“老虎腳爪”,有點像烤制出來的面包,但有五個角,也就是“老虎腳爪”的樣子。金剛臍要掰成小塊泡在京果粉裡吃才正宗,京果粉是從鎮江傳到揚州的,用糯米、面粉、植物油和糖加工制成,泡制的方法和黑芝麻糊一樣。沖出來的湯很是濃稠,很甜,但把一小塊金剛臍放在裡面裹着吃,就美味多了。

如今在揚州的市面上,金剛臍和京果粉幾乎絕迹了。這是老揚州的味道,大約30歲的人還會有一些記憶,再年輕的人也并不太熟悉了。懷念這種味道的人在趣園還能吃到正宗的,但大多數人都是奔着懷舊去的,真正好這口的人也在逐漸減少。

糍飯

蒸熟的糯米包裹着油條,捏緊,就是糍飯。也可以加肉松、榨菜等其他配料,和油條裹在一起,軟、韌、脆,邊吃邊捏。我第一次看見早茶桌上的糍飯,心想這不就是飯團嗎?的确做法和飯團一樣,一樣的糯米,一樣的油條,但糍飯做得更好看,大廚們把糍飯放在竹筒裡,卷成一根一根的,跟壽司一樣,再取出來切塊。這大概也是揚州早茶裡細緻入微的儀式感了。

餃面

餃面就是馄饨加面,共和春及其前身蔣家橋的最好吃。共和春做餃面,有三個法寶:一是精心制面,過去沒有制面機,要人工擀制,揚州人稱為“跳面”。共和春的跳面有韌性,有毛孔,能滲透調料,耐咀嚼。說到跳面,順便想推薦另一家面館——位于四望亭附近的劉佘記面館,老闆至今仍手工做跳面,很有勁道,牛雜澆頭和蟹黃澆頭是獨門配方,隻可惜面館不經營早餐,隻有午餐和晚餐,早上的時光老闆要專心吊湯。

說回餃面,第二個法寶是蝦籽做湯。用高郵湖、邵伯湖的蝦籽做底湯,面煮出來味鮮口醇。第三就是馄饨,皮薄肉鮮,包馄饨講究外形像麻雀頭,邊似荷葉,底邊平整,下鍋裝完後,各個頭向上,像蓮花。餃面就是面與馄饨的混合,一半一半,各有滋味。

鹽水鵝

在這份清單中,鹽水鵝是唯一的菜。鹽水鵝不隻出現在早餐,中餐、晚餐都吃,就像燙幹絲一樣,是淮揚菜的經典之作,大概是當地人太喜歡了,一餐都不肯放過。其實揚州人吃鵝的曆史并不長,在清代記述揚州美食的《調鼎集》中并沒有鵝的身影,在袁枚的《随園食單》中也不過記錄了一句杭州燒鵝,并未提及揚州,但如今已是到揚州必吃的菜品了。當地人叫鹽水鵝也叫“老鵝”,據不完全統計,揚州城裡賣老鵝的攤點有2500多處,每年揚州人要吃掉2200萬隻鵝,這還沒算上揚州地區每年要加工6000萬隻風鵝。

獅子樓除了招牌的獅子樓,鹽水鵝也是一絕。做得好的老鵝,外表澄黃油亮,不癟不塌,壯實飽滿,鵝皮薄薄一層包裹在鵝肉上,咬下一口,不肥不柴,肉質酥潤。老鵝有一種回味,勾着人一直想吃下一塊。

月牙蒸餃

月牙蒸餃當屬冶春的最知名,在各類烹饪大賽中拿獎拿到手軟。蒸餃挺大個的,大概就是我把手張開,拇指與食指間壺口處恰好可以放一隻月牙蒸餃,“形似新月,鹵汁盈口,皮薄餡多,鹹中微甜”。蒸餃的包法和普通餃子差不多,最講究的還是餡心。灌湯是常見的做法,但月牙蒸餃的灌湯比蟹黃湯包少多了,蟹黃湯包的美味主要在于湯汁,蒸餃的重點則還是肉。有湯有肉,輔着薄皮,一口咬下去,别有風味,隻是小心别濺出了汁,可沒有人像為蟹黃湯包一樣單獨為月牙蒸餃準備一根吸管。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