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女孩要不要臭美?

女孩要不要臭美?

時間:2024-10-25 06:18:58

38歲的一天中午,母親在陽台邊發現了我的白頭發。那天我梳了丸子頭,後腦勺的白頭發便無處隐藏。她戴着老花鏡,就着正午陽光,一根一根地幫我揪下來,放在我的手心,彙成一把。此前,我自己都不知道,我什麼時候長了那麼多白發。母親一邊揪一邊感慨:“女人真是老得快,又是白頭發又是皺紋的,你十六七歲的時候多好看啊!”

“我十六七歲的時候好看嗎?”

我問她也問自己。

“好看啊,皮膚透亮得很,眼睛裡都是光。”母親說。

可我自己一點感覺都沒有。我那時完全對美無意識。我隻記得當時課間上廁所要路過三個教室門口,總有小男生起哄、吹口哨。我為此煩惱不已,覺得自己惹了麻煩。若幹年後的同學會解開了我當年的困惑。那些男生沒有惡意,隻是因為我當時很好看。我聞聽此言,舒服卻遺憾。如果有一些對美的感知,對自我的關注,是否會讓我的少女時代不那麼蒼白?

在形體和神采最好的階段,我從來沒有關注過我的皮膚、身材和頭發,它們是否白嫩,是否健美,是否烏黑,我都是多年後從别人口中得知的。連我的母親,也是在我青絲變白發的時候,才提醒我曾經多麼青春飛揚。

我問母親怎麼我年輕時候不說,她回應:“那怎麼能告訴你呢,萬一分心影響了學習呢?”

我當時沒有服裝的意識。15歲到上大學,我全套承接着小姑姑的舊衣服,她比我大一輪。她的衣服對我有利有弊。好處是,因為她一直在外上學和工作,這讓我的穿着在鄉村同學中會顯得與衆不同;壞處是,我小姑姑不會也不在意打扮,衣服的顔色和款式都十分寡淡而老氣。

我當時沒有護膚的概念。日日素面朝天。隻有在冬天被北風吹紅了臉的時候,我會抹點母親的雅霜,那是她唯一的護膚品。母親是小學老師,幹淨利索就是她對美的理解。她對我的要求就是簡單自然,好好學習。

那時候和母親一同外出,也會聽到别人的誇獎。母親總是回應:“一般一般,女孩子要自立自強才行,不能把心思都放在臭美上。”仿佛美麗不是一種驕傲和資源,而是一個錯誤和禍害。這不僅是她,也是那個年代普遍的認識。

我不知道好好學習和絕不臭美之間是否有必然的聯系,但我的學習之路卻的确很順暢。為了所謂自立自強,我一路讀到研究生。

但是要不要臭美,卻是我一直糾結的問題。在我的心裡,一方面覺得臭美好像意味着不務正業,意味着貪圖享受,一方面又覺得臭美應該是自己的喜好,是自我選擇,與人何幹。這兩種力量經常交鋒,影響着我的審美情趣、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

大學一入學,我們班的女生就成為整個學校男生的目标。因為是廣播電視專業,生源是特意提前挑出來的。姑娘們主要分成兩類:漂亮時髦的和底子不差土氣的。我算後者。模特大賽、演講比賽、主持人大賽,各種各樣露臉的活動我幾乎從來不參加。逛街買衣服和做頭發化妝我也很少加入讨論,一方面覺得要花錢,一方面覺得沒有必要。但其實是沒自信,覺得自己不夠美、不夠瘦、不夠好。

我整天背着書包往圖書館跑,試圖給自己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解釋和安慰。我在下意識地找地方逃避。我用表面上的文靜掩飾内心裡的膽怯。我把外表美和内在美變得泾渭分明,自己卻又無法完全說服自己。這樣一種擰巴而糾結的心理,直接導緻我的大學四年,過得記憶模糊,我的存在感完全靠我那些不斷在《讀者》等報刊發表的文章。相比于平淡勤勉的我,那些漂亮時髦的同學們,大多過得美麗綻放。美麗是外表上,綻放的卻是整個身心。

工作之後,見過各種姿容美好且能力超群、努力保養且狀态奇佳的人。我漸漸發現,追求美與出身高低、能力大小、性格強弱、人品好壞并不矛盾,也并非是虛榮和物質,而是一種姿态和生活方式。這是一種能力,需要從小被引導和教育,也需要自我不斷修改認知并付諸行動。我們同齡的女性,多數在少女時循規蹈矩,青年時忙于生計,等到美的意識逐漸蘇醒萌動,轉眼就30多歲了,眼角有皺紋,腰間有贅肉。

我是世俗意義上的好孩子,但我并不是一個完整有趣真正的我,這個感悟大概在我30歲左右才逐漸萌醒。

現在,我仍然會給我的女兒買很多書,我希望她也能體會到閱讀帶來的沉靜的美好,但同時,我也會盡可能地帶她到處看看,無所謂高雅或庸俗的各種地方,無所謂美好或醜陋的各種場合,這都是真實的存在,不需要逃避,人的一生終将會遇到這些,小孩子有天生的敏銳和靈性,其實并不需要大人多費口舌。

即便如此,現在看着精靈古怪的女兒,我仍然會陷入困惑。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中,如果不能夠做到分寸恰當、圓融通達,那麼到底是做一個可能會碰壁的恣意人生的人,還是做一個相對順暢的安全穩妥的人?追求美是一種姿态和生活方式(視覺中國供圖)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