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海爾式“自殺”

海爾式“自殺”

時間:2024-10-24 03:47:19

“百年企業都是在自殺和他殺當中選擇了自殺,都是自殺了若幹次之後才能成百年企業,否則早被他殺掉了。”2013年12月6日,海爾與阿裡巴巴達成戰略合作,張瑞敏跟馬雲講了這樣一番耐人尋味的話。

自那時起,海爾啟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自殺式”颠覆運動。被稱作中國商業思想者、企業哲學家的張瑞敏再一次成為這場運動中的精神領袖。

從“OEC”管理模式、“市場鍊”管理到“人單合一”,海爾一直在進行着自我颠覆,一直在進行着海爾式的“自殺”。

如今,張瑞敏和其他高層頻頻在公開場合大聲疾呼海爾的“人單合一”模式創新。在這一行動綱領的指導下,海爾試圖從傳統家電企業變身為人人創客,人人創新的互聯網平台型公司。

2017年海爾集團(包括地産等業務)營業額實現2419億元,同比增長20%,利稅總額首次突破300億,其中經營利潤增幅達41%。

海爾稱“人單合一”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全民創客,人人創新激發起了不少年輕人的創業熱情,并成功扶持一家企業登陸資本市場。

海爾也曾一度被認為是傳統制造企業,而張瑞敏認為未來“海爾不再是出産品的,而是出創客的。”

站上千億市值,距離被人們定義為新時代的企業,海爾還有多遠?進行如此颠覆性的激進變革,海爾能成功嗎?

把公司變小

所謂人單合一,“人”就是員工,“單”就是用戶需求,要把員工和用戶需求結合到一起。這是海爾創建物聯網時代商業模式的一個最基本、最必要的理念。

強調個體,意味着必須把大公司變小。海爾強調要把工廠變成互聯工廠、智能工廠,所以很多工人就要去掉。至今,海爾已經裁撤将近2.6萬名中層管理人員,所有員工變身為創業者,海爾在冊員工比最高峰時減少45%。

張瑞敏曾公開表示,海爾“沒有上下級”。現在海爾隻有三類人:一類人叫做平台主,做創業平台的,不是領導,是為大家都能夠在這個平台上面成功創業。第二類人叫小微主,小微是一個微型的創業團隊,通常不超過8個人。第三類人叫做創客,就是創業的員工。

“員工原來的定位是被雇用者和執行者,現在則變成了創業者與合夥人。”與之發生巨大變化的就是員工的薪酬制度,内部叫做‘斷奶’,所謂‘斷奶’,就是原來這個人的工資是崗位工資,現在不再付工資,你創造用戶價值,超出部分那就是你的。

這叫做“用戶付薪”,不是“企業付薪”。這種直接讓員工與市場挂鈎的薪酬制度,極大地調動了員工的創業熱情,但同樣蘊藏風險。

一切以業績說話,如果沒有業績,對于平台主來說,隻有兩種選擇:要麼解散這個團隊,要麼自己掏錢給他開工資。最初幾年的轉型極為痛苦,上萬名員工離開了海爾。

經過2015年的蟄伏,截至2016年底,海爾平台上有200多個創業小微、3800多個節點小微和上百萬微店。

高空換發動機

海爾正把大企業拆成無數小企業,就像一艘航空母艦似,拆成一個個小船隊。在國家大力倡導創新創業的背景下,海爾無疑成為一面旗幟。但其背後的隐憂和問題也值得深思。

第一,品牌價值稀釋可以肯定的是,這些初創型公司不可避免地稀釋海爾的品牌價值,因為他們很難達到海爾在家電行業的美譽度,無論從營收規模、技術水平、管理經驗上無法在短時間内企及業内頂尖企業。

就像一個中央軍管轄了一批雜牌軍,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整個軍隊的戰鬥力。很自然地,人們會将這些公司的産品和服務體驗,等同于海爾集團。若一個小微公司出現問題,就會波及到海爾整體的品牌形象。

雷神科技(872190)是海爾創新平台孵化的第一家登陸資本市場的企業。2017年9月20日在股轉系統挂牌公開轉讓。雷神科技主營遊戲筆記本、遊戲台式機和遊戲外部設備。

公司2015、2016、2017年1-3月分别實現營收5.23億元、10.46億元、2.98億元;淨利潤分别為1753.26萬元、2195.58萬元、227.04萬元。

衆所周知,遊戲筆記本的龍頭是戴爾旗下的外星人系列,硬件實力出衆,當然價格不菲。而走性價比路線的雷神,産品價格多在1萬元以下,相比還不錯的營業收入,淨利潤并不搶眼,2016年公司的綜合毛利率還不到10%。

除雷神外,海爾平台優秀的小微企業包括:馨廚冰箱、小帥影院、有住網、蛋業生态、極車公社、快遞櫃、社區洗、智慧烤箱等。而這些企業對于集團的品牌美譽度能否最終實現加分,還有待考量。

第二,創業失敗風險

全世界來看,創業成功的概率如同萬人過獨木橋。千帆過境中,到底有多少個小微企業能複制雷神科技的成功?

失敗的成本如何覆蓋?如果讓員工自己承擔創業成本,會有多少人願意留在海爾?

由于沒有公開數據,尚不清楚海爾平台創業的成功率以及對集團财務造成的消耗。

再者,是對主業的蠶食(内耗)

一個看似完美的邏輯是,憑借海爾的制造、渠道以及品牌影響力,轉型為一個互聯網創業平台,每個人都可以到平台上面創業。

海爾平台能夠提供小企業不具備的戰略協同能力,将平台上的制造、物流、分銷等能力整合成生态系統,為創業企業提供服務。同時,海爾還搭建起共享平台,将财務、人力等基礎服務變成信息化服務,讓小企業降低成本、少走彎路。

但問題随之而來,其一,倘若人人皆為創客,人人皆為“單”而生存,那麼如何保證傳統的家電主業不受影響,誰來負責傳統業務的研發創新,誰來負責銷售以及售後服務?

其二,共享集團既有的資源優勢,包括财務、人力、渠道、技術、制造、物流等資源,但随着小微企業越來越多,成百上千家小微企業對家電資源的攫取是否合理?内部如何實現公平的分配?

其三,海爾的員工不再是雇員,而是創業者、企業主,自負盈虧,自主經營,他們的收入均取決于自己的業績,如何平衡好小微企業的内部競争問題?是否會出現一個團隊看着另一個團隊走彎路,而感到興奮?

其四,将公司命運交給無數個自負盈虧的小微企業手中,将一個組織完備,進退有序的軍隊拆分成數個小遊擊隊,是否能夠保持海爾集團的戰略統一性?

有人評論海爾的這場變革就像是在高空換發動機,上述每一個問題都需要認真思考,合理解決。哪一個問題解決不好,都有可能心髒驟停。

我們并不希望海爾失敗,作為優秀的民族品牌,海爾的創新如果能夠成功,将是中國企業自我颠覆,自我更新的樣本和典範。因為,從全世界來看,做到這一點的企業鳳毛麟角。

并非最佳投資标的

2017年無疑是價值投資者收獲的一年,以貴州茅台、格力電器、美的集團等為代表的白馬股均大幅上漲,青島海爾(600690.SH)也不例外,2017年至今股價漲幅已翻倍。

但同行業比較來看,青島海爾并非最好的投資标的。從最近5個财年(2017年為前三季度指标)盈利能力和成長能力分析,格力、美的基本均優于海爾。

從淨資産收益率、銷售淨利率以及扣非淨利潤同比增長率來分析,格力電器的盈利能力最為強勁,特别在銷售淨利率方面,大幅領先美的以及海爾。而在成長能力方面,扣非淨利潤的同比增長速度上,除了2017年前三季度外,海爾均低于格力與美的。

很難說,海爾人人創客式的轉型道路是否拖累了主業。但從投資角度講,青島海爾并非是最值得投資的家電企業。

商業巨著《基業長青》中,将企業家分為“造鐘者”和“報時人”。報時人的角色是,在一個重要時間節點,對企業進行指點,制定企業發展方向、産品特色,處置當前問題,獲取市場份額;而“造鐘者”則是要打造不依賴任何人卻能持續發展生産的企業運作機制,打造一個組織、一個永不停歇的時鐘。

顯然,張瑞敏期望自己逐漸從“報時人”的角色轉變為海爾的“造鐘者”。

但不可否認,海爾“自殺式”的改革魄力與自我颠覆的膽識,同時代的企業家中,也隻有張瑞敏真正加以實施。

任正非沒有,宗慶後更沒有。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