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潘石屹:人要舒展,但不能太舒服

潘石屹:人要舒展,但不能太舒服

時間:2024-10-23 11:48:32

這位53歲的商人在互聯網時代随潮流而動,以創業者的身份重新要求自己。

文李天波圖尹夕遠編輯王波

跑到35公裡的時候,潘石屹覺得身體到了一個極限。

眼前又是一個長長的上坡,天氣悶熱,一絲風都沒有,稠乎乎的空氣好像黏住了。潘石屹抹了額頭一把,汗水凝結,手裡全是細細碎碎的鹽粒。身體越來越重,全身乏力,喉嚨發緊,石子路镉得腳疼。

那是5月初在布拉格的一場全程馬拉松。賽道四分之一上坡,四分之一石闆路,硬度偏大,不夠平整,對體力要求極高。潘石屹明顯意識到,35公裡處身體到最難突破的那個點了,覺着有點兒跑不下去了。

從北京大老遠飛過去,潘石屹就為跑這場馬拉松,半途而廢似乎對不起自己。他告訴自己,一定要跑完,走也要走下去。此後他調整節奏,走100米,跑500米。到快40公裡的時候,他感覺身體恢複了一點,全身毛孔張開,可以一直慢跑,舒服了許多。

這個過程被他稱為跟痛苦的對抗,是一種與身體不适的長時間較勁,最終考驗耐心和毅力。“過了最不舒服的一段,突破了,你才能到這個終點。”他告訴《博客天下》。

在潘談會上,他常以長者的語氣提醒年輕人,“人還是不能太舒服,舒服久了就會出問題”。

過去兩年,這位年過半百的房地産商不斷試新,主動推着自己走出舒适區。商業上,他頻繁拜訪互聯網公司,參加年輕創業者的聚會,學習最新的技術研發;帶領團隊加速SOHO中國轉型,發力共享辦公的3Q。生活上,他節食養生,每周跑近200公裡,每天堅持做俯卧撐,最好的記錄停留在一小時1311個。

在新的一波創業浪潮裡,這位傳統的房地産商人順時而動,以創業者的身份重新要求自己。

待在舒适區你會死

采訪約在光華路SOHO的3Q空間。這是一個全開放的空間體系,所有的辦公室都用玻璃包圍而成,兩邊擺設着很多竹子和綠植,開放辦公區一排排長桌錯落散開,中間的休息區有很多顔色不一的沙發,以及全天供熱的茶水和零食。

這裡最大的便利在于可以随時租用其中一個工位或者一個辦公室,租期不限,并享受空間内的一切福利,比如成為3Q會員、加入3Q創業者群、獲得跟潘石屹對話的機會等。

坐在竹子旁的透明辦公室裡向外掃一眼,周圍的環境一覽無餘。過去兩年,潘石屹基本将所有的心思花在搭建這個空間裡。他得意于自己的産品,“互聯網時代,這個人啊一定得分享交流,你一個人什麼也做不到。”

他常常跟人念叨,未來是互聯網的,更是年輕人的。兩年前,在互聯網沖擊下,大多商業中心出現虧損,房企高層人人都在聊如何擁抱互聯網,SOHO也面臨轉型難題。

2014年年底,潘石屹去國外考察,看到Wework的衆創空間模式,認定互聯網将改變房地産空間資源浪費的問題,回來就宣布嘗試做共享辦公空間。“他很有決斷力。”3Q總監方力維回憶,從宣布到落地,前後就3個月時間。

剛開始潘石屹心裡也沒什麼底,擔心自己的方向對不對。他總提及昔日一位創業老友的故事。當年BP機很火,朋友看中這個市場,放棄房地産改行去做BP機尋呼台,結果剛建好,手機上市了,公司很快倒閉。

“你産品的大方向要錯了,整個全盤就完了。”潘石屹總以此告誡自己,待在自己那一片舒适區很容易被淘汰,一定要多學習,從長遠去分析判斷,決不能固步自封。

為了學習互聯網,他頻繁出入互聯網大會,積極引入UBER、美團、陌陌、餓了麼等互聯網創業公司入駐SOHO,并給自己定下考察任務,一星期拜訪十家互聯網公司。

他的低姿态讓創業者印象深刻。在路上旅業副總裁徐東記得,潘石屹來公司問了一堆有關互聯網跟旅遊結合的問題,考察結束往外走的時候,有員工請求單獨合照。“好。”潘石屹回答,然後站在原位保持一個動作,跟“差不多一百多人”合了影。原定20分鐘的考察最後延長了近一個小時。另一次,在跟餓了麼合作的營銷活動裡,餓了麼CEO張旭豪因為見投資人遲到了,穿着美國隊長定制服的潘石屹等了整整一個小時。正是6月最熱的時候,那一身行頭四五斤重,裡面全是棉花填充物,沒一會汗就透了。兩邊公關都擔心他生氣,他笑呵呵說沒事,張旭豪到場以後,二話沒說,拉着一起出去送外賣。

拜訪到20多家公司的時候,潘石屹開車從中關村到北京航站樓,突然覺得心理有些莫名其妙的沮喪。那天,在中關村創業大街上,他從早上開始,跟一堆年輕人一起聊了七八個小時,很多人跟他聊的不是怎麼賺錢,而是怎麼燒錢。這讓在傳統行業起家、素有“潘老财”之稱的潘石屹深感困惑,“我一個60後,50多歲了還要跟這些90後的再來一起混,向他們學習嗎?”53歲的潘石屹越來越享受跑步,今年他計劃再參加一次全程馬拉松等拜訪到差不多100家公司的時候,潘石屹想通了,覺着自己過去就是偏見。“投資人又不傻,大家看的還是未來,未來你這個商業模式成型才會給你錢燒,現在五六年不賺錢也沒關系,互聯網帶來的還是對你觀念上的一個沖擊。”

偏見是最可怕的,他說,一定要保持跟外界的交流,及時改變自己的思維。“他不懼怕推翻自己。”方力維回憶,SOHO3Q剛上線時,潘石屹特别堅持所有的交易要在線上完成,認為沒有網銀的公司不是自己的客戶。實踐一段時間發現行不通,國内大多數公司需要合同去請款,拿到發票後才能打錢。在内部高層會上,潘石屹主動承認自己決策失誤,很快在付款模式上補充了線下打款途徑。

“你看,王石已經不幹了,馮侖早就不幹了,像我這麼大歲數的人還在幹的,學習上不能落後。”現在,潘石屹更多以創業者身份自居,過去的成功成了他最大的負擔—“成功的人做一個新的事,成功不了怎麼辦”。他正在努力放下這些心理包袱,讓自己重新歸零。

光和派創始人樸俊紅跟潘石屹合作過幾次活動,她感覺,潘石屹這些大佬骨子裡就是創業者,永遠不服輸,希望自己永遠能面臨挑戰、駕馭挑戰,本質上對創造新的價值、實現突破性創新有偏好。“就像跑步,很多人看到别人跑,因為害怕掉隊會跑起來,他們從一開始就定位自己是主動的領跑者,現在可能跑不到最前面了,他們也會主動參與進來,實際上他們就是弄潮兒。”

2015年8月8日,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潘石屹參加一場跑步活動他們慢慢會理解的

過去一年,潘石屹花了很多時間跟年輕人在一起,主動搭建了潘談會平台。最近,他又忙活着讓公司定期搞個飯局,邀請年輕的創業者過來,一起坐下來吃飯聊天。“年輕人倡導的東西,一定要認真對待。”為跟上時代,這位60後企業家正在俯身努力融入年輕人的天下,不管是看他不怎麼有興趣的《歡樂頌》,還是跟自己沒弄明白概念的網紅一起對談。

“精力特别旺盛,心理年齡是1985年的。”潘談會主持人兼潘石屹好友姚長盛感歎。有時候參加活動,看潘石屹跟三百人合影,也能保持同一個表情,做出标準的潘式笑容,他看着都覺得累。

潘石屹心态盡管開放,他也有不能理解的時候。兩個月前,潘談會組織了一場網紅專題的對談,請來同道大叔、Ayawawa等擁有百萬粉絲的網紅作嘉賓。在台上,靠星座學爆紅的同道大叔和情感博主Ayawawa,從網紅IP的孵化、運營聊到粉絲的維系、變現。潘石屹聽完,有點想不通,“粉絲怎麼能變現呢?”

談到這裡,他的語态變得嚴肅,“我覺得這是一件特别危險的事。”在他看來,網紅真正的變現價值在于批判性,應該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給大衆指出哪些産品不好,讓大家避免上當,而非給大家推薦各類産品。

他想起過去,他們這些被打上大V标簽的人,微博上關注打拐、環境污染、兒童午餐、教育醫療改革,私下聚會也是圍繞這些,在飯桌上吵得不可開交。他曾連續兩年在微博發布PM2.5數值,呼籲大家關注霧霾。

他承認,大V也有陰暗面,偷偷摸摸可能背後掙點演講費,但至少都藏在心裡面,是“不敢擺上台面說要靠大V的影響力掙錢的”。潘石屹兩手一攤開,“現在大庭廣衆之下就把粉絲給賣了。”

曾有人跟他說網紅和大V是同一回事,都是通過互聯網平台獲得大量粉絲的人,現在他持反對意見,“大V和網紅還是有本質區别的,大V是批判權威的。”

潘石屹至今還沒理清,為什麼研究星座和面相的人能有這麼紅。潘談會現場,情感博主Ayawawa稱自己最近在研究面相,她指着潘石屹的臉說,“潘總的桃花也不錯。你們知道怎麼看桃花嗎?看他的卧蠶,這個越大的人桃花越旺。”

說起這事,潘石屹語調突然擡高,“看臉給人測運氣不就是算卦的嗎?!”他尋思跟李開複一起關心關心年輕人,或者關注一下科學技術,都是挺好的事。現在遇上了算卦的年輕人,他有些懵。

對于年輕人的趣味轉向,潘石屹着實有些無奈,“吃飯照上一張發過去,照一個花,發過去,沒有任何價值量的,就是為了好看,就是一個低級趣味”。天天發這些到底有什麼價值,他有些擔心,當這類網紅占據輿論主導地位的時候,标志着整個社會的堕落。

不能理解的事還有很多。比如,一對夫妻曾帶着很多阿膠,請求他給他們剛大學畢業的兒子說道說道,怎麼才能成功。潘石屹給對方送了一本書—《苦難是創造力的緯度》,跟人強調,失敗的時候得到的智慧和經驗,遠比成功時得到的自我滿足感要多很多。

身為房地産商,他也常被問及買房問題。有90後直接問他買不起房怎麼辦?也有男孩跟他抱怨,買不起房戀愛都沒得談。更誇張的,他弟弟的同學有兩套房子,直言有三套房子才能談戀愛。

這些說辭讓潘石屹震驚。他想起自己二十多歲的時候,住在深圳的集體宿舍裡,沒房子也沒覺着有多大的問題,該戀愛戀愛,該結婚結婚,也覺着挺好。他納悶,談女朋友不是為了愛情嘛,怎麼30年過去,最後全部落在房子車子上。“人還是要有點精神追求,哪怕你用三分之一的精力追求愛情,也不會天天(說)房子、車子這些東西。”

說到這些的時候,潘石屹停頓了幾秒,若有所思地對《博客天下》說,“當然這些話你寫出來可能很多人罵我,‘你是站起來說話腰不疼’。”

他知道自己反複說的這一套理論沒多少人能理解,比如成功的标準是對社會貢獻了多少、做企業要選擇對社會和人類發展有價值的事、把心思花在股票上的公司遲早完蛋。

不理解的話,堅持說有什麼意義呢?“聰明一點的人慢慢都會理解。”潘石屹語态堅定,認定這些從自己30年下海經驗裡提煉的認知有絕對的借鑒價值,畢竟,那些違背這個邏輯的同行早都沒了蹤影。上:共享辦公3Q空間茶座區,創業者在此聊天、談生意,或者展示産品

3Q共享辦公區,可按天租賃并随時在全國任意一家3Q訂換座位他的變化能力和柔軟程度超乎想象

采訪當天,潘石屹在朝陽公園跑了20公裡。相比三年前勉強能跑2公裡,他進步顯著,成績單裡包括三次半程馬拉松,三次全程馬拉松。他曾在紐約馬拉松後,對着刊登着上萬選手姓名和成績的《紐約時報》,在密密麻麻的字母裡找到了自己名字。那種久違的成就感讓他興奮了很久,“它是一個跟你意志力的鬥争,跑完你就覺着再碰到什麼困難也能克服了。”他喜歡這種跟身體慢慢較勁磨合的過程,适度痛苦,适度享受。

他的身體條件原本并不好,從小體育成績基本沒及格過,大多第二學期補考才能勉強達到60分。剛開始健身計劃時,他甚至做不了一個完整的俯卧撐。而現在,他每天至少做一百多個标準動作的俯卧撐。

他的意志力讓教練Tony印象深刻。那次測評,每一組145個,潘石屹做到差不多五六組的時候,汗如雨下,整個衣服能擰出水來,他彎着身坐在凳子上,呼吸急促,說自己不行了。Tony鼓勵他,你還可以再試試的,潘沒說話,起身繼續,胳膊和身體越抖越厲害,就這樣一直做到了第9組。測評完後,整整三天,潘石屹縮着肩膀,聳拉着胳膊,直不起來,Tony從座位站起來模仿,就像大猩猩走路一樣。

“他特别特别能堅持,很多人會說我不行了。”Tony說,潘石屹的執行力超出他的預期,從三年前接受健身輔導後,潘從來沒有當面對他的要求說過一次NO。這在他的學員裡并不常見,他的學員大多是精英,訓練計劃常常因出差或者開會被打亂或暫時擱淺。

開始健身後,潘石屹每天喝3升水,五杯果汁,飲食多以碳水化合物為主。偶爾,他會偷偷吃點面條,在西北長大,他對這種食物有習慣性偏好,曾直言“一天能吃一碗面條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每次Tony發現潘石屹的體重有增長的時候,都會問他是不是又吃了面條,他笑笑,Tony要求每天再加一組俯卧撐,他說“好”,立馬俯身下地。

“我已經好久沒吃面條了,現在改吃米。”潘石屹告訴《博客天下》,帶着像小孩彙報成績單一樣的口氣。

他對體重還有些許不滿,想着再瘦兩公斤,盡管過去三年他成功甩掉15公斤脂肪,體重從80公斤降到了65公斤。

他的健身效果讓外界驚歎,跑步和俯卧撐幾乎成了他的新标簽。在黑龍江響水出席活動時,當地領導知道他做俯卧撐的能力時,嚷着要找來武警跟他比試比試。而在大多數公開場合中,他都被要求和年輕人一起做俯卧撐,他從沒輸過。

“他還是一個對自己有要求的人。”姚長盛回憶,三年前潘石屹剛張羅跑步時,他沒怎麼在意。那會兒,企業圈裡好多人響應健康主題,說要跑步,緊接着頻繁出現在相關活動欄的海報裡,後來就沒了下文,隻有潘石屹,過段時間一見,說自己又進步了多少。

每天堅持運動後,潘石屹覺着心态平和了很多。兩年前,他給哈佛大學的中國貧困生捐款1500萬元,網上一片罵聲。有個網友在微博上天天說他侵吞國有資産,偷稅漏稅,再把錢送給外國人。潘石屹氣得不行,跟人在微博上互掐。他跑去問李開複,要不要告他,李開複說我也沒想好,也有人給我造謠。他又去問韓寒,韓寒說,千萬别告,人家就等着你告,一告他就成網紅了。

回想起自己當時的郁悶,潘石屹覺着“特别不值”,“你做你的事就好,管他們幹啥,浪費精力,當時心态還沒跳出來。”2014年8月,他關閉了微博評論,兩個月前,他直接卸載了手機端微博APP,“跟戒煙一樣,戒了,眼不見,心不煩。”

現在,他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了科學技術問題上。最近他在研究貨币問題,認為貨币也将受到挑戰。他還專門請一位教授到公司,拉着北京、上海的員工,大中午聽了一小時的區塊鍊技術分析。更早之前,他還請過物理學家張首晟,在公司講解摩爾定理等技術突破,文科的女員工在下面聽得雲裡霧裡。引力波最熱的那幾天,他跑到網上查了一堆論文,雖然沒怎麼看懂,但他把這些都稱為“對人類進步有意義的事情”,值得長期關注。

“他的變化能力、柔軟程度超乎我的想象。”姚長盛說,從一個農民、一個大學生、一個為改善生活下海的國家幹部、一個從海南地産泡沫裡走出來的人到一個房地産開發商、一個大V、一個創業導師,潘石屹的身份随着外界環境不斷在變化,也一直能順勢而為創造新的标簽,“他可能越來越國際化,哪天一口流利的英語站上面演講都有可能。”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