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霾上心頭

霾上心頭

時間:2024-10-23 04:20:57

2016年12月17日至22日(從内至外)在北京拍攝的故宮(拼版照片)新華社供圖

2017年1月5日,廣州地标建築“小蠻腰”在灰霾中若隐若現。CFP供圖

2017年1月5日,重霧霾籠罩着古城西安,市民戴着口罩出行。CFP供圖

2016年12月21日,兩名市民在霧霾籠罩的北京陶然亭公園内舞劍晨練。新華社供圖一場跨省、跨年的霧霾重挫了人們迎接新年的心情。

2016年12月16日至21日,霧霾覆蓋中國中東部12個省市,影響面積最高達62萬平方公裡。一周後的12月30日霧霾天氣卷土重來,并且持續至2017年1月7日。多個省市先後啟動重污染橙色或紅色預警。

遮天蔽日的霧霾入口、入肺,更入心。一派“愁雲慘霧”的狀态下,微信朋友圈充滿了調侃霧霾的段子、防霾潤肺的食品、科學或僞科學的分析文章、讨伐政府機構或企業的“檄文”。也有不少人開始了逃離的行動:有大錢的逃到國外,有小錢的逃到海南,沒有錢的戴上口罩呆在原地。逃離的最多理由是為了孩子,不忍他們幼小的身體遭受惡劣空氣的摧殘。

2011年年底,美國駐華使館公布北京PM2.5超标的信息,國人始知有這樣一個衡量空氣質量的标準。2013年北京正式開展PM2.5監測。這一年的6月14日,國務院确定了大氣污染防治十條措施(簡稱《大氣十條》)。

環保部部長陳吉甯在2017年1月6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大氣十條》實施四年來,大氣治理方向是對的,治理措施是管用的,空氣質量是有改善的。”從北京市環保局通報的2016年北京空氣質量狀況看,四年來的大氣污染治理确有成效:重污染天共39天,較2015年少7天;達标天數198天,較2015年增加12天;PM2.5年均濃度較2015年下降9.9%,為近三年來降幅最大。然而,這個冬天大範圍的霧霾天氣,讓人們質疑治理的效果。陳吉甯部長也坦承:“我們對于冬季重污染有改善,但是幅度小。”

北京市環保局總工程師于建華表示,重污染的形成,與氣象條件密切相關,冬季氣溫偏高,冷空氣活動弱,大霧天增多,污染易積聚。此言不虛:石家莊市的“利劍斬污”行動,關停上千家燃煤企業、每天限行一半車輛。可是到行動的第18天——2016年12月4日,卻出現全天AQI(空氣質量指數)“爆表”,12月17日—21日,連續五天“爆表”,甚至出現AQI指數1155的極端污染天氣。河南安陽實行最嚴厲的管控措施,上千家企業停産限産,但在2016年12月19至21日,空氣質量連續三天“爆表”。

霧霾成因複雜,治理在短期内奏效頗有難度。憤憤不平的抱怨、犬儒式的調侃,以及一衆人的逃離,無不反映出人們面對難解之題的焦慮甚至恐懼。在霧霾尚未散去的2017年1月7日,北京市代市長蔡奇以“霧霾治理”為題,召開了媒體、企業和市民代表參加的座談會,其目的是“治理霧霾,讓北京的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蔡奇特别強調:“請大家給政府出主意,提建議。可以提問題,可以互動,也可以批評。”有微信公衆号對北京市政府這一舉動評價說:“無論結果如何,這種直面問題,尋求共識的探讨還是有價值的。”

面對企業的兩難境地和個體的焦慮與恐懼,面對共有的空氣和共同的命運,政府、企業、公民以及全社會的共同擔當,是解決霧霾難題的關鍵所在。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