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規劃,讓區域發展更有序

規劃,讓區域發展更有序

時間:2024-10-23 04:01:26

“協同發展既要建好大交通,又要做好小交通。”張景秋說。攝影郭莎莎/人民畫報京津冀協同發展,要實現區域内空間上的布局優化,以助力區域經濟建設與職能發揮。

區域協同發展離不開合理的空間布局,能否在空間上實現區域内的布局優化,将直接影響區域經濟建設與職能發揮。對于正在進行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良好的區域規劃能夠讓區域發展更加有序。

從單一中心到多中心

從單一中心向多中心擴展是綜合性首都區域發展的一般規律,也是首都經濟圈發展的一般規律。

1956年,日本提出以東京為中心、在半徑100公裡範圍内構建“首都圈”的“首都圈整頓方案”。此後,“首都圈整備計劃”“東京都長期計劃”“臨海副中心開發基本構想”先後出台,東京的新宿、池袋、澀谷、上野—淺草等多個副中心形成,并承擔起東京的某些職能,如新宿着重發展商務辦公,池袋發展商業購物。相似地,巴黎自1960年開始,便将城市經濟空間從城區向郊區延展。至20世紀後期,巴黎形成了近郊重點發展的9座副中心——德方斯、聖德納、博爾加、博比尼等,它們對巴黎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能量。

對于如今的北京,通州是它的城市副中心,它承載着疏解北京中心城人口與功能,并帶動區域發展的任務。除此之外,通州還臨近天津的寶坻和武清,以及河北的“北三縣”(河北廊坊市下轄的三河市、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它們宛如京津冀的迷你版。對于京津冀地區未來的發展來講,或許會出現多個城市副中心。

以人文尺度建設中心城

推進街區的人文尺度建設,引導公交導向型的城市形态。什麼是人文尺度?簡單地說,人文尺度是一種小尺度,是适于步行出行的空間布局,比如說步行者出門的活動範圍大概是五到十分鐘的路程。而大馬路、寬馬路則是一種大尺度,這種尺度是一種車行尺度。

以北京為例,城市居民每天消耗在路上的平均時間約占其工作時間的六分之一。在北京,步行系統的缺乏,讓軌道交通效率和便捷性大打折扣。大尺度的街道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社區的人文環境和城市文化肌理。曆史街區在原有居民文化和新型文化産品形式上的不銜接,造成了地方文化的流逝。這些都是北京中心城市未來走新型城鎮化道路需要面臨和解決的問題。早上6點45分,燕郊排隊等待去北京的乘客。河北燕郊距離北京市政府新址的直線距離僅為3公裡,首都功能疏解使得燕郊有望承載更多産業轉移與升級,無論是機會、資金、人才、産業、項目等方面,燕郊都将面臨一次重大轉變。而目前燕郊人的生活,最要緊的還是每天來北京上班,或許這種辛苦奔波的日子在不久的将來會成為一段曆史的記憶。攝影盛佳鵬/中新社

河北省S52保(定)阜(平)高速公路通天河大橋段。“十三五”期間,河北省将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京津冀地區交通互聯互通,到2020年,河北省高速公路通車總裡程将達到9000公裡。攝影朱旭東/新華社

2016年底,北京市在三環輔路的慢行系統整治工作,共完成4.8萬平方米的彩色自行車道及增設約1200個自行車标識牌。2017年,北京市二環到四環之間的自行車道将逐條疏通治理。攝影陳曉根/東方IC

京津冀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卡(簡稱“互通卡”)用于京津冀交通領域互聯互通,卡面标有“交通聯合”标識。攝影羅曉光/新華社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三地公路交通中,過去最讓人頭痛的就是高速公路的“斷頭路”和國省幹道的“瓶頸”路段。目前,京津冀交界多處交通“大動脈”和“毛細血管”的“梗阻”已逐步打通或正在擴容之中。攝影嶽月偉/新華社因此,應該緊湊道路尺度,以人文尺度建設城市街區,将步行、自行車、地面交通和軌道交通有機結合,構成完整的公交導向型城市形态。将城市居住空間、工作空間、生活空間和休閑娛樂空間重新融合,借鑒倫敦中心城區5至10分鐘步行圈的思想,在北京城區的重點地區構建适宜步行的、功能混合的、人文主導型的社區格局。同時,結合綠色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設,減少城市發展對生态環境的幹擾,提升北京城市的活力,推動全球經濟發展的創新型人才彙集,創造緊湊、高效、舒适、便捷、安全、健康的新北京。

構建“軌道上的京津冀”

在交通方面,構建快捷方便的城際軌道交通,并與城市内部軌道交通形成快速接駁系統。

東京首都圈的交通網,高速、快捷、方便的新幹線是推動東京向外輻射與發展的重要動力;倫敦首都圈的發展也離不開軌道交通的推進。更重要的是,這些軌道交通與城市原有通勤交通線路接駁方便,居住地、工作地與軌道交通之間的“最後一公裡”被打通,從而有效帶動人口向外圍城鎮遷移。

根據《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京津冀發展交通要先行。交通先行不僅要關注打破行政壁壘下的“斷頭路”的修建問題,關注城際間軌道交通的修建,更應該關注軌道交通系統間的方便換乘情況,關注軌道交通對人流和城市活動的高效組織。以“京津冀智能一卡通”形式為主導思想,應盡快構建能在多種交通方式工具換乘時刷卡通行的“軌道上的京津冀”線路網。

同時,借助北京攜手張家口承辦2022年冬季奧運會的契機,軌道上的京津冀輸送的不僅是運動員和觀衆,更是首都北京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作用和功能。從區域角色看,北京正從輸入型城市向輸出型城市轉變,即從區域為北京服務,轉變為北京為區域服務,從集聚作用向擴散作用轉變,進而疏解北京人口環境壓力,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目标。

區域文化遺産成線連片保護

京津冀地區,位于華北平原(旱地農業經濟文化區)、内蒙古高原(牧業經濟文化區)和東北松遼平原(狩獵采集經濟文化區)三大地理單元和經濟文化區的交彙之處,自古以來就處于中國南北、東西文化交彙的前沿地帶,積澱了大量的曆史文化遺産和文化資源。

在如今的京津冀協同發展中,跨行政區的文化遺産保護與活化對于北京建設全國文化中心,提升京津冀地區未來發展的競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以北京為例,“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制定實施北部長城文化帶、東部運河文化帶、西部西山文化帶三個文化帶的保護利用規劃。如,在北京西山文化帶中,門頭溝的傳統民俗文化與河北省的蔚縣,具有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化同源的特點,兩地在區域文化遺産保護方面加強區域合作,一方面,北京可以起到帶頭作用,另一方面,跨區域文化遺産保護能更有效地傳承和發展京津冀地區的民俗文化。再如,跨越京津冀的長城文化帶,北京有八達嶺,河北有金山嶺,隻是位置、名稱不同,它們都是長城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長城文化就應該摒棄三地各自為政的做法,建立長城保護聯盟。運河也是如此,形成一盤棋的思想,發揮北京在資金、技術、人才和國際視野及影響力上的“老大哥”帶動作用,通力協作,推進區域文化遺産連片、成線保護利用。

(本報道撰文者系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副院長)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