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張黎明:點亮萬家的藍領工匠

張黎明:點亮萬家的藍領工匠

時間:2024-10-23 01:02:39

他以工匠之志堅守電力工人的初心,從技校畢業生到技能專家,從普通工人到全國勞模,以實際行動诠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2018年5月28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張黎明同志“時代楷模”榮譽稱号。

全國優秀共産黨員、黨的十九大代表、國家電網天津濱海供電公司配電搶修一班班長、“濱海黎明共産黨員服務隊”隊長張黎明。攝影秦斌/人民畫報

無論三更半夜還是刮風下雨,隻要接到報修單,“濱海黎明共産黨員服務隊”都會第一時間奔赴現場。攝影秦斌/人民畫報“黎明”這個名字,讓他注定與光明結緣。

從踏上工作崗位至今31年,從一名普通電力工人成長為行業裡響當當的“藍領創客”,經他主持或參與的技術革新多達400餘項。他組建“濱海黎明共産黨員服務隊”,常年義務幫助身邊群衆。作為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新時代産業工人的典型代表,張黎明在看似平凡的工作中彰顯出一名共産黨員的先進本色。

搶修一線的黨員尖兵

張黎明的工作履曆和他這個人一樣,簡單。從參加工作那天起,他就沒離開過電力行業,其中大部分時間更是忙碌在搶修一線,一年四季身着工裝。

初見張黎明,他精神幹練,笑起來卻一臉淳樸。張黎明說:“在搶修一線工作,讓我心裡踏實。”了解他的人知道,他說的都是心裡話。電力搶修不分晝夜,惡劣天氣時工作人員更是需要随時待命。31年來,張黎明極少不在崗位,即使是除夕之夜、兒子高考、父親病重……

“我極少關手機,有時夜裡聽到下雨,就起來穿戴好,或者幹脆到班裡看看,為的就是能第一時間趕到搶修現場。”翻開搶修工作單,大多數的頁面上都有“張黎明”的名字。

2016年11月20日天津大雪,張黎明負責的天津市濱海新區擁軍裡社區小區忽然停電。居民趕緊給他打電話,張黎明說“馬上到”。當張黎明和同事們趕到小區時,20多戶居民在風雪中焦急地迎在小區門口了。

見此情景,張黎明和同事們火速排查,發現是一段埋在地下的電纜出現了故障。故障不難排除,隻要爬到電線杆上把相應刀閘斷開,将故障線路隔離,小區就能恢複供電。可此時電線杆表面已在風雪中結冰,用于登杆的腳扣固定不住,難以攀爬。

張黎明和同事們緊急商議出了解決辦法:砸開一段冰層,裝上腳扣,張黎明與其他兩名同事作“人梯”,用肩膀牢牢頂住腳扣,托舉另一位同事用加長至5米的拉閘杆上杆作業。當時風雪正急,寒風刺骨。社區黨委書記兼居委會主任何麗回想起當時的情景說:“我第一次見到這樣的搶修場面,特别震撼。後來為了表達謝意,我們做了一面錦旗送去。可當我走進黎明共産黨員服務隊時,一進門,又被震撼了,滿屋子的錦旗,還有榮譽證書和獎牌,這些背後肯定都是一個個令人感動的故事啊。”

張黎明創新工作室

“工作是快樂的,創新讓工作更快樂。”張黎明時常用這句話勉勵同事、徒弟們。張黎明服務的轄區是天津市濱海新區,同時也是中國北方的第一個自貿區,落戶在其中的世界500強企業達140多家。作為所在班組的負責人,保障區域用電安全、及時排除故障隐患是他的首要任務。做好電力故障搶修,首先要做的就是熟悉線路。下班後,張黎明總是懷揣着筆記本,沿電力線路邊走邊記,熟悉周邊環境。

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用心做。多年下來,陪伴他熟悉線路的交通工具從老式自行車到電動自行車再到搶修汽車。在長期搶修實踐中,他巡線8萬多公裡,親手繪制搶修線路圖1500多張,練就了一手事故診斷的絕活:根據停電範圍、故障周邊環境、線路設備健康狀況等,能迅速判斷出事故的基本性質、大概位置,甚至能準确點出故障成因,這為高效完成搶修任務赢得了寶貴時間。為此,大家都稱他“活地圖”。

張黎明着力改進搶修工作中的關鍵“小處”,抓好精益管理的重要“小事”。他發明“黎明急修BOOK箱”,将搶修工具定置定位擺放,省去了搶修時翻找工具的時間;優化改進搶修工作流程,推廣實施以“受理、行動、評價、分析”為主要内容的“AAEA”搶修管理模式,将高壓故障平均處理時間由3小時縮短到1小時甚至更短。他和同事們反複試驗發明的“可摘取式低壓刀閘”,将線路變壓器發生保險片短路燒毀故障的搶修時間,從過去約45分鐘一下子縮短至8分鐘。如今,這項發明獲得了國家專利并得到廣泛推廣,僅這一項小革新每年就可創造經濟效益300多萬元。

2011年,以張黎明名字命名的“張黎明創新工作室”成立,這是國家電網天津市電力公司的第一個職工創新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以來,張黎明帶領同事們開展技術革新400餘項,獲得國家專利140餘個,20多項成果填補智能電網建設空白。

“張黎明創新工作室”還孵化出“星空”“蒲公英”等8個創新工作坊,培養出一批“藍領創客”,創造了大效益。同事張可佳說,張黎明在創新上的勤奮是由于發自内心的對工作的熱情。“以前以為,創新是實驗室科技人員的工作,沒想到一線創新也大有可為。”

創新的腳步永不停止。2017年以來,為解決帶電作業安全風險,張黎明和同事利用傳感、識别、認知等人工智能技術,開展帶電作業機器人研究,成功研發導線上的“鋼鐵俠”──基于人工智能的配網帶電作業機器人。2018年,帶電作業機器人研發快馬加鞭,進入了産學研深度融合的新階段,“激光雷達+雙目視覺”識别系統正在加快研發,機器人将由單臂操作轉變為雙臂操作,2018年年底以前,機器人将可從事配網帶電作業全部工作,實現操作型機器設備向智能化機器人的跨越。該成果将減少工作人員高空作業以及避免高壓觸電,提升供電可靠性,項目成功入圍天津市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項目。

張黎明說:“創新不怕小,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就是創新。創新還要不怕大,要敢想,敢幹,不怕失敗。這才是我們新時代産業工人該有的樣子。”

共産黨員服務隊隊長

除了搶修班班長,張黎明還有一個特殊的“頭銜”——“濱海黎明共産黨員服務隊”隊長。塘沽供電分公司老黨支部書記、張黎明的老領導檀慶憲說:“張黎明和黎明服務隊是濱海公司的驕傲。2007年,組建這支以共産黨員為主的電力搶修服務隊,就是想發揮黨員的帶頭示範作用,為群衆服務。”當時幾乎所有人第一個想到的隊長人選就是張黎明,可他本人願意嗎?于是,檀慶憲将張黎明請到辦公室,把組織上的意見和他講了。張黎明二話沒說就答應了。張黎明說:“隻要是組織需要,我都不是問題。”就這樣,“濱海黎明共産黨員服務隊”正式成立了。

2017年4月12日,濱海新區新開裡社區按事先通知,安排實施計劃停電檢修。可就在斷電前,“濱海黎明共産黨員服務隊”突然接到社區居民範阿姨哭着打來的電話:她96歲的老母親癱瘓在床,靠呼吸機維持生命,斷電随時有生命危險。

人命關天,張黎明叫上隊員帶上發電機火速出發。在現場,他們架設起20米長的入戶供電線路,實施了持續11個小時的特殊供電服務,制氧機恢複運轉。

“很多居民眼裡的小事,我們看到了想不到,師父看到想到了,還一定要做到。”張黎明的徒弟呂涵這樣評價他。

張黎明和隊員們主動印制了一些卡片發放到社區,創建微信平台,還向社會各界公布服務熱線電話。張黎明的手機号出現最多的地方,是社區敬老助殘服務卡上、街道市民服務手冊上、便民愛心卡上。找服務隊解決問題的電話,除責任内用電故障搶修,很多甚至與用電無關。

11年間,“濱海黎明共産黨員服務隊”與11個社區150餘戶老弱孤殘住戶建立幫扶關系,開展志願服務近萬次,惠及居民10萬餘戶,百姓們親切地稱他們為“電保姆”。服務隊還獲得中央企業先進集體、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狀、國家電網公司“十佳共産黨員服務隊”、“為民務實清廉先進典型”;隊長張黎明榮獲全國優秀共産黨員、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标兵、全國崗位學雷鋒标兵等多項榮譽,2017年當選黨的十九大代表,2018年5月28日被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号。

電與老百姓的生活休戚相關,張黎明始終惦記着老百姓的用電需要。張黎明帶領“濱海黎明共産黨員服務隊”诠釋着“黎明出發,點亮萬家”的宗旨。“你用電,我用心”,他們的名字在濱海新區,乃至天津市家喻戶曉。

讓光明的事業薪火相傳

在張黎明印象中,童年是漂泊的,作為中建六局職工的孩子,他跟随父輩四海為家。從内蒙古海勃灣,到湖北十堰,再轉戰天津漢沽。1984年,一家人從漢沽搬到了塘沽,這才算“落下腳”。

在張黎明的記憶裡,父親的足迹遍布祖國大江南北,親手參與了海勃灣礦區、第二汽車制造廠、丹江口水庫、引灤入津、大港發電廠等一大批國家和地方重點工程建設。受父親的影響,初中畢業,張黎明報考了天津電力技工學校。和别的孩子一樣,少年張黎明也喜歡玩,喜歡看影視劇,喜歡看金庸武俠小說。那個時候的張黎明,幻想着有一天,像父親當年那樣,像武林大俠那樣,四海為家,仗劍走天涯。

1987年9月,張黎明正式進入電力行業工作。上班第一天,父親把他叫到跟前囑咐:“黎明,咱們是工人,靠勞動吃飯。要記住,人來到這個世上,誰也不欠我們的,幹工作要與人為善,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父親的話,張黎明一直記着。張黎明和同事們反複試驗發明的“可摘取式低壓刀閘”,将線路變壓器發生保險片短路燒毀故障的搶修時間,從過去約45分鐘一下子縮短至8分鐘。如今,這項發明獲得國家專利并得到廣泛推廣,僅這一項小革新每年就可創造經濟效益300多萬元。攝影秦斌/人民畫報

張黎明和隊員們印制各種服務卡片發放到社區,創建微信平台,還向社會各界公布服務熱線電話。張黎明的手機号出現最多的地方,是社區敬老助殘服務卡上、街道市民服務手冊上、便民愛心卡上。攝影董芳/人民畫報

2017年為解決帶電作業安全風險,張黎明和同事開展帶電作業機器人研究,成功研發導線上的“鋼鐵俠”─基于人工智能的配網帶電作業機器人。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供圖

11年間,“濱海黎明共産黨員服務隊”始終把服務百姓作為己任,與11個社區150餘戶老弱孤殘住戶建立幫扶關系,開展志願服務近萬次,惠及居民10萬餘戶,百姓們親切地稱他們為“電保姆”。攝影董芳/人民畫報“最欣慰的事,莫過于看到萬家燈火亮起來,這是一代代電力工人的初心,也是我的初心。”張黎明繼承的是老一代電力工人的優良傳統。如今,不忘初心的張黎明也将老一代電力工人的傳統毫不保留地傳授給他的同事和徒弟們。“他在工作上的精益求精是真正發自内心對工作的熱情。”同事張可佳說。張黎明為将經驗傳授給大家,梳理分析上萬個故障,形成案例50多個,總結形成“黎明急修工作案例庫”和“搶修百寶書”,用錄音、視頻等方式向身邊員工傳授,将其中常用的搶修小經驗、搶修技巧及經典案例印成口袋書,指導電力搶修高效開展。

“跟着黎明師父覺得挺幸運的。”徒弟呂涵說,張黎明帶徒弟從來都是毫無保留地傳授技巧,用他的話說是“掰開了揉碎了”講,生怕徒弟們聽不懂。

這麼多年過去了,張黎明從當年的技校生成長成為行業聞名的“藍領工匠”。他的徒弟們也沿着他的腳步,成了電力專業的領軍人才。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