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周玉傑:有崇高的夢,做偉大的醫生

周玉傑:有崇高的夢,做偉大的醫生

時間:2024-10-23 01:04:09

在現代醫學史上,冠脈介入診治是治療心血管類疾病的最具革命性的突破之一。1992年,荷蘭醫生FerdinandKiemeneij成功開展了世界上第一例通過前臂桡動脈為冠狀動脈放置支架的微創介入手術。之後的探索推廣雖艱難曲折,但這項并發症更少、死亡率更低的手術方式仍在世界範圍内逐漸普及。

在中國,現任北京安貞醫院副院長的心血管專家周玉傑是推廣經桡動脈介入治療的開拓者和核心人物。他創立了北京安貞醫院“國際經桡動脈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療培訓中心”,帶領團隊在國内率先開展大規模臨床實踐和推廣培訓,中國也因此成為目前世界上經桡動脈介入治療普及率最高的國家。

多年前,周玉傑曾與Kiemeneij教授同台演示經桡動脈介入手術,Kiemeneij并不介意當時台下同行的質疑與責難:“每個創新的大師,别人都不會理解。時間會解釋一切。”周玉傑也一樣,雖然很長時間都被稱作“介入界的瘋子”,他仍認為醫學界堅持創新嘗試的目的隻有一個——以最低代價、最小痛苦為人們解除病患。

“打開更多生命通道”

冠脈介入是心髒病學科裡發展最快、最活躍的領域之一,主要方式是在醫學影像輔助下利用導管深入血管進行診療,周玉傑主要從事的是複雜、高危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療。

不過,直到20世紀末,國内心血管界絕大多數都采用大腿根部的股動脈作為穿刺的常規途徑,并不關注介入診療的“入路問題”。随着病例數增多,周玉傑意識到,嚴重出血及由此而來的一系列并發症已成為這種術式的最大缺陷,“病人術後需平卧十幾個小時,醫生則要一直幫病人按壓止血,4至6小時後再拔出動脈鞘管,病人痛苦,醫生辛苦。”北京安貞醫院名氣大,病人多,心内科介入病房一天十幾例手術是常态。在十二病房擔任主任那些年,周玉傑經常住在辦公室,後半夜領着醫生們給白天做了手術的病人挨個拔鞘管,有時工作到天亮,處理各種水腫乃至失血休克更是家常便飯。

周玉傑希望能找到讓病人更安全、更舒适的手術方式。2000年左右,他注意到歐洲和日本有些同行采用經桡動脈的介入方式,但一直沒有機會實踐。2002年5月,山東棗莊有一位病人因腿部患有脈管炎,主動要求周玉傑嘗試從上臂的桡動脈進行手術。在前往棗莊的火車上,周玉傑抱着當時最新的歐洲介入心髒病會議進展材料反複閱讀,腦海裡一遍遍預想着從上臂動脈介入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

當地醫院沒有經桡動脈途徑的專用穿刺器械,周玉傑嘗試着用常規導管為病人一條全閉塞的血管成功放入了兩個支架。那是當地第一例經桡動脈介入手術,電視台聞聲而來,術後不到2小時的病人在鏡頭前給觀衆展示用患側上肢手持花灑給自己洗澡。術後止血迅速、簡便、無需長時間卧床,病人恢複更快、痛苦更小;穿刺部位血管并發症及出血并發症明顯減少,還可以縮短住院時間、節省醫療費用——經桡動脈途徑的介入治療優勢明顯,周玉傑認為這應該成為多數病人的更優選擇。

周玉傑和團隊從此一頭紮進了對經桡動脈介入治療的大量臨床實踐和深入研究中。他把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專注于具體應用,研究術式技巧及如何避免各類并發症;第二個階段着眼于入路拓展,探索桡動脈之外的尺動脈和肱動脈用作介入路徑的可能性和存在問題;第三個階段側重于保護血管,對介入過程帶來的血管損傷和再次應用進行系列研究。

“有段時間,人們叫我‘介入界的瘋子’,為什麼放着股動脈6毫米的‘陽關大道’不走,非要選擇桡動脈不到2毫米的‘羊腸小道’?”周玉傑回憶。但國内外20多年的實踐研究證明,選擇這條“羊腸小道”不僅使得病人徹底擺脫了術後長時間卧床的痛苦,而且死亡風險降低28%,主要出血事件降低23%。

經過長期應用和普及,經桡動脈途徑介入治療不僅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簡單病變,同樣可以完成多種高危複雜病變的介入治療。因為經桡動脈介入治療的體系建立,有限的醫療資源得到合理高效利用,經濟和社會效益也十分巨大。據估計,每例經桡動脈介入手術比經股動脈途徑至少節省8000元左右費用,以2016年中國全國120多萬例經桡動脈介入數量計算,總計年度節省住院費用約100億元。中國經桡動脈介入治療比例則從不足5%增加到目前的90.5%。

作為國際冠脈微創化治療的開創者之一,周玉傑不僅推動自己團隊深入實踐研究這種新的介入療法,同時緻力于在國内外大規模培訓推廣。他在國内主編了《經桡動脈冠心病介入治療》一書,連續主辦了十一屆“國際經桡動脈介入治療高峰論壇”,還經常在各種國際學術會議上分享案例、推介經驗。在周玉傑和國内外同行的共同努力下,2012年,歐洲心髒病學指南将經桡動脈途徑作為冠脈介入治療的首選入路。

多年來,中國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一直處上升趨勢。據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發布的2018年《中國心血管報告》顯示,目前中國各類心血管疾病患者達2.9億。心血管疾病導緻的死亡率占居民死亡構成40%以上,高居所有類疾病首位。在危重心血管疾病搶救中,介入治療常常是“起死回生”的關鍵所在。

周玉傑和他的團隊将介入入路從股動脈擴展到上臂多個動脈點,為全球最大發展中國家的數億心髒類病患群體打開更多生命通道,其影響無疑具有重大的世界意義。因此,“世界桡動脈介入治療之父”Kiemeneij不光稱周玉傑為“中國經桡動脈介入治療第一人”,而且認為“以周玉傑教授為代表的安貞醫院團隊極大地推動了中國微創化介入治療的發展,成為世界冠心病微創介入治療的傑出代表”。心血管專家周玉傑(前右三)是中國推廣經桡動脈介入治療的開拓者和核心人物,他和他的團隊将介入入路從股動脈擴展到上臂多個動脈點,為全球最大發展中國家的數億心髒類病患群體打開更多生命通道。攝影董芳/人民畫報

“一流的技術,一流的愛心”

在經桡動脈介入治療推廣之初,國内外同行的質疑首先來自操作難度:相對于股動脈來說,桡動脈直徑小,穿刺難度大,術中更容易痙攣,還可能存在各種迂曲、變異或者狹窄病變等。如何在這樣的血管路徑條件下保證介入成功?

周玉傑的自信來自八個字:修煉技術,精益求精。從醫至今,周玉傑完成冠脈造影和介入治療超過1.5萬例,大量的專業積澱和臨床經驗使他練就了高超醫術。他常和學生們說:“醫學是一門實踐科學,很多時候也是不可逆的生命藝術。在手術台上,醫生需有治療生命的把控能力,要用經驗和技術去控制自己、解決問題。别人不能做的手術,我們能做;别人能做的手術,我們要做得更好。”

有位心動過速患者,一周發作好幾次,經常需要送往醫院急診搶救。他曾在北京兩家知名三甲醫院做過手術,但都因為中途出現心髒穿孔而不得不終止治療。2013年12月,他從媒體報道中得知周玉傑醫術過人,便帶着厚厚的病曆資料來到安貞醫院。這位病人來自北京郊區,家境不好,幾次手術和經常性的住院搶救已經讓他和家人囊中羞澀。收他住院那天中午,周玉傑看到病人夫婦為了省錢看病,下雪天蹲在院區花園裡吃蘋果,心裡就想着一定要盡力幫助他們。

手術開始後,周玉傑發現情況果然很複雜。這位病人的心髒結構異常,病變位置藏在角落裡,手術處置很難到達。兩小時過去,依舊沒有進展。周玉傑不甘心就這樣宣布失敗。“好在當時還沒有出現并發症,我就想再最後努一把力。”手術第三個小時,出現轉機,用于手術的射頻消融電極終于到達病變位置,成功阻斷了心動過速發作的異常通路,完成了消融手術。那位病人後來也再沒有複發。

隻要有時間,周玉傑經常親自參與搶救。2017年4月30日晚上9點多,已經快到家的周玉傑接到電話:有病人急性心肌梗死,正在急診搶救。他匆匆返回醫院,剛到急診室,就聽說病人心跳停了。急診科用上了所有的藥物,但都不見效。周玉傑有些無奈,看來今天自己沒有用武之地了。但病人家屬非常堅持,希望醫生們再搶救一會兒,“也許奇迹就能發生”。周玉傑帶領醫生們繼續搶救了一個多小時,十八般武藝全都上陣,病人還是沒有反應。

此時已是淩晨,距離病人發病過去了3個多小時。在家屬一再堅持下,周玉傑做了一個非常冒險的決定:給醫學上已宣判死亡的病人檢查冠狀動脈供血情況。到導管室迅速經桡動脈做了冠狀動脈造影,結果顯示病人心髒三根供血的血管全部堵塞。周玉傑當機立斷,給其中一根明顯是新近堵塞的血管中放置了兩個支架,恢複了血流。結果,在心跳已經停止4個小時之後,病人奇迹般出現了微弱的心電反應。随後經過一系列專業處置,病人于第二天上午11點睜開了眼睛。

周玉傑和搶救團隊後來全面總結了這次“奇迹”:送醫及時、專業按壓、一流的急救設施和後期護理、家屬信任、醫生當機立斷的救治處置、絕不放棄的信念——缺少哪個環節,“奇迹”都不會發生。這次“奇迹”般的搶救也震驚了世界,全球範圍内從未有過病人心跳停跳4小時後重新被救活的案例。其後的某次國際病例研究會議将一等獎頒給周玉傑團隊,獲獎詞寫道:“生命脆弱,但如果醫生執着的話,也能創造奇迹。”

作為國内最為知名的心髒專科醫院之一,北京安貞醫院接收的多數病例都屬于“疑難險重”。處理各種高危病變時,過人的技術讓周玉傑善于從一些特殊病例中找到臨床科研的突破點,成為救治團隊的“主心骨”。周玉傑編寫的《冠心病介入治療疑難問題——造影劑》,系統分析了介入治療使用的造影劑如何影響腎髒功能。後來,一位做過腎移植的病人突發心肌梗死,周玉傑通過兩次手術,謹慎控制造影劑劑量,隻用不到常規劑量一半的造影劑解決了心髒問題,成功避免了對這位病人體内唯一的異體孤腎産生影響。荷蘭的FerdinandKiemeneij教授(右)是世界上第一位成功開展經桡動脈微創介入手術的醫生。多年前,周玉傑曾在北京安貞醫院和Kiemeneij教授同台展示手術。周玉傑因推廣經桡動脈介入治療而聞名于國際心血管界,但他和團隊并未止步,他們一直在探索更多走在世界前列的心髒疾病治療方法。目前,團隊中有人着重系統性疾病方向,研究心腎代謝等老齡化交叉課題;有人專攻生物醫學工程,探索研發納米藥物和可以“吃掉”血管内斑塊的納米機器人。未來十年裡,周玉傑還将推動機器人參與心血管外圍手術,同時探索用國産的激光治療血管鈣化病變,實現讓中國人用一部手機的價格就能清除血管雜質,預防心腦血管嚴重病變。周玉傑(左一)給病人看病時,他的博士生、來自非洲加納的BrightEricKing(左二)經常跟随左右。周玉傑希望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學生能把技術帶回去,幫助世界上更多人。

從醫至今,周玉傑完成冠脈造影和介入治療超過1.5萬例,大量的專業積澱和臨床經驗使他練就了高超醫術。傳承“大醫精神”

當年選擇專業時,周玉傑聽從父母的建議,考入了哈爾濱醫科大學。有一次,他和幾個同學去幫圖書館搬家,灰頭土臉忙了好幾天。館長感謝他主動幫忙,讓周玉傑随便在圖書館選一本書帶走。他左右思量,挑中了中國心髒病學界老前輩董承琅和陶壽琪教授編寫的《實用心髒病學》。正是這本經典之作讓周玉傑從此和心髒病學科結緣。求學和從醫30多年來,周玉傑與多位中國心髒病先驅人物打過交道,亦師亦友,受益匪淺。

他讀研究生期間,陶壽琪教授曾去哈爾濱講課,導師安排他陪同照顧。那幾天時間裡,他白天陪着教授參加各種活動,晚上就在教授住的套間外屋休息。

“當時我沒什麼衣服穿,上身一件亞麻襯衫,打了領帶,腳上穿着自己最好的皮涼鞋。老教授看我下雨天給他打傘,特别感動,後來特意和我說,我看你能成才,以後到了國際場合,記着打領帶時不能穿皺皺巴巴的亞麻短袖襯衫,也不适宜穿帶洞的皮涼鞋。”

他一直把陶教授的話記在心裡。如陶老當年所願,周玉傑如今已是國際冠脈介入界的知名人士,經常出席參加各類國際會議活動,但即便在平常工作日,周玉傑也習慣穿長袖白襯衫,打領帶,“這讓我時刻覺得自己是一名職業醫生,還需要不斷學習和奮鬥,不斷去發展創新。”

在原北京醫科大學讀博士後時,周玉傑師從德高望重的介入心髒病先驅汪麗蕙教授。那時汪教授身體已經不大好,她經常披着棉衣,坐在堆着一半書的病床上指導周玉傑,告訴他“靜水流深”,要潛心下來鑽研醫術。

以前周玉傑外出講課時,經常拿着安貞醫院建院院長吳英恺院士的心髒标本。吳英恺是原北京阜外心血管醫院院長,退休後創辦了安貞醫院。他不僅給安貞醫院留下“公勤嚴廉”的四字院訓,還捐出了自己的全身,并遺囑中說:“自己身體的任何部分都可以用于科研和教學。”

這些醫學前輩的言行與教誨滋養出了周玉傑身體力行的“大醫精神”:不畏付出與奉獻,不謀私利,用最高的醫學成果幫助每一個病人。周玉傑記不清自己去過多少個縣鄉做手術,國内有冠脈介入的地方,幾乎就有過他的身影。他支持院内醫生去非洲幾内亞共和國進行援助醫療,與當地深入分享冠脈介入的經驗。2016年,周玉傑還收下一位來自加納的心血管博士BrightEricKing,希望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學生能把技術帶回去,造福世界上更多人。

在學生們眼中,周玉傑既是“超人”,也是嚴師。他記憶力好,醫術過人,學習能力超強,英語水平高,而且惜時如金。“時間太寶貴了。多給我一點時間,我可能就可以多挽救一個人的生命,或者學到更多能夠幫助病人的知識。”

直到現在,周玉傑每天都還背着一個沉甸甸的書包,裡面裝着各種電子設備。過去移動Wi-Fi不普及,他就給每個學生都配一個,要求學生和年輕醫生們時刻打開“通往世界的窗口”,遇到疑難病例,先查看國際上最先進的治療方法是什麼,“沒看病之前,就把全世界所有的資料都看過了”。

有做偉大醫生的夢想,有勤奮努力的行動,有奉獻精神和抵抗各種誘惑的自我控制力。周玉傑最看重學生的這三點品質,這也正是他多年行醫的寫照。

(本報道未署名圖片由周玉傑提供)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