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曹文靜 深圳“第二代移民”成長記

曹文靜 深圳“第二代移民”成長記

時間:2024-10-23 12:47:38

曹文靜說自己是典型的深圳第二代移民。

2000年,文靜跟随父母來到深圳。這之前,她的父母在湖北黃石擔任公職,但深圳的機會誘惑着這兩位年近40歲的人。

文靜在濱河中學初一年級作了插班生。全校的人都說廣東話,隻有她一個人說普通話。下課時大家圍着她問你是哪來的呀?你為什麼會來這裡?“同學們好奇又友善。”

初夏的午後,文靜坐在她位于深圳大鵬新區較場尾的“岩嶼”民宿客廳中,講述着兒時經曆。

深圳對文靜最大的影響是眼界開闊,信息海量,且多數來自香港。她還記得小時候看過的風靡年輕人的香港時尚周刊《YES!!》(創刊于1990年,2014年停刊),所有的小女孩兒人手一本。當時還随刊贈送謝霆鋒、容祖兒等香港明星的閃卡。

因為深圳和黃石教材差異大,第一次考英語,文靜隻得了50分,在黃石她曾考過120分。從此自暴自棄,“我就成了個學渣。”

文靜高考考上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習工業分析與檢驗。畢業後去了深圳市水務集團,在水質監測站作化驗員。父母對她這份工作很是滿意,覺得專業對口,又沒有太多社會交往,對女孩子很安全。

十年的光景,她離開時已經是辦公室主任。

曹文靜覺得,她父母年近40歲從體制内脫離出來,是一件很“牛”的事情。

雖然已經做到辦公室主任,但文靜認為已然看不到未來的自己,不如尋找一個未知。“創業是最不可知的,你并不知道明天是吃粥還是吃飯,就出來試試看吧。”

離職的事受到父母的影響。“他們也是覺得如果在老家一輩子就這樣了。我父母都是1960年出生的,他們來深圳的時候,差不多40歲,雙職工直接走,能夠下這麼大的決心,這個事情很牛啊。我覺得他們選擇深圳很明智,因為深圳的機會太多了。影響我父母的大多是潮汕人,他們的那種創業精神、吃苦精神,都很驚人。”

文靜的父母有一位最要好的大哥,是潮汕人,她稱作陳伯伯。這位陳伯伯16歲的時候背着鍋碗瓢盆來到深圳闖蕩。“基本上你能想到的事他都做過。”後來他自己開酒店做餐飲,最終做房地産。“這種榜樣在深圳比比皆是,大家都是那種吃苦耐勞型的,什麼機會都不放過。”

走出體制,文靜并沒有想好做什麼。做民宿純屬機緣巧合。當時房子的主人在尋找合作夥伴,跟文靜聊了以後,覺得這件事交給一個喜歡花花草草、貓貓狗狗的女孩兒應該靠譜,事情就這麼定下來。

“岩嶼”所在的較場尾已有近400家民宿,競争不小。文靜承受着很大的經營壓力,要把房東的投資賺回來至少得六七年。她目前期望能做到自負盈虧。

“岩嶼”有400多平方米,10間客房,黑白調子的裝飾,現代感極強。在一片斑斓的異域風情或陳舊古風裝潢的民宿中顯得自然、雅緻、宜人。客人多為三四十歲拖家帶口或五十歲以上的職業人士。

“在深圳有一個很大的不一樣,就是作為一個服務行業的創業者,我是被尊重的。”客人跟她聊天,彬彬有禮。帶來的酒水沒喝完,盡管是很貴的紅酒也會留給她。遇到這些充滿善意的住客,文靜總是感歎,“我是哪裡來的福氣哦。”

曹文靜看好較場尾民宿的前景。“為什麼不看好這裡呢?這裡整個灣全是民宿。”

接受我們采訪的那天下午,深圳市一位副市長到此地調研,文靜的“岩嶼”是其中之一。後來她告我們,副市長看了“岩嶼”後覺得她們做得挺好,但更希望當地商家多關注大的生态圈,對大環境有建設性的改良。諸如大鵬新區旅遊生态圈如何打造、環大鵬半島水陸兩條線如何遊覽之類。

文靜很看好大鵬區未來的發展,因為大鵬新區管委會成立,華僑城也進駐了,整個民宿所在的較場尾将會被打造成5A級景區。“我們這種靠着大樹的地方,自然會被福蔭到。”

民間組織是深圳的特色,較場尾成立了民宿協會。這讓文靜感覺不再是單槍匹馬打拼,作為同業,能交到不同店的老闆作朋友。“我開業的時候,其他店的老闆來幫我擺桌椅、拆包裝,真是撸着袖子幫你幹活。後來有兩個‘90後’小姑娘新開了一家店,兩個人跑過來姐姐長姐姐短,然後又是一個輪回——别人幫我,我幫别人,人們都很友善。現在年輕人好多都是從國外回來,概念多,想法多,和她們聊天,我也有很多長進。”攝影陳建/人民畫報

提起深圳,曹文靜說:“很少聽說在深圳長大的小孩兒要離開深圳,去外面創業。如果創業,他們還是會選擇在深圳。”

深圳有創業需要的一切東西。隻要有想法,就能把它付諸實踐。“比如說我現在開了這樣一家店,如果我要開第二個分店,就會有人給我投資。因為人家看到了這個店,知道你能夠做成。”

在文靜看來,深圳有諸般的好:沒有地域歧視,“來了都是深圳人”,包容極強;文明程度高,司機開車禮讓行人,遵守交通規則,市民坐公交車自覺排隊。

“在深圳,制定的規則,大家是會去遵守的。我覺得這很珍貴,因為規則這個東西,是人為制定的,你想遵守它,那你就去遵守它,不遵守,就當是空氣視而不見。還有一些是共識,你看不見,也不需要去說明,大家都會去做。比如媽媽帶着小學生等着過馬路,看到推垃圾車的師傅掉了東西,小學生會沖上去幫忙撿起來,這不是網上說的什麼好人好事,這是日常可見的事情,我真心覺得很驕傲。深圳就是這麼可愛。”

“我勝在能幹點活,能吃點小苦。我真的沒什麼文化,這是我内心的一個硬傷。”

“岩嶼”客廳中的書架上擺着些黑白攝影作品,還有《三體》《古船》《跟着馬克·呂布拍中國》《中國建築史》《視覺》之類很“文化”的書。文靜說,那都是她看的書。

文靜朋友圈很廣。十年前,跟着年齡比她大十幾二十歲的朋友玩攝影,深受這些大朋友的影響。“在我心目當中,他們很神,一輩子就做一件事情——攝影。現在他們50多歲了,住在溪湧的農家院裡,沖膠片、抽煙鬥、養貓狗,自己給自己建立了一個烏托邦。我是有一點理想主義的,一定要有向往美的沖動,所以我就跟他們在一起。”

還有她父母的朋友陳伯伯,在文靜心目中是一個很不一樣的存在。“陳伯伯60歲的時候,把生意全部分給他的兄弟們,自己拿了一些錢去了西雙版納,包了幾座山頭,完成了他這一輩子的夢想,種茶葉,做出最好的老班章。他喝一杯茶,就能知道這個炒茶師傅的性格是什麼。因為心急的人炒出來的茶是另外一種口味。”文靜很崇拜他。

文化程度也許跟學曆有關,但文化的涵養卻有多種方式和路徑。這一點,在文靜身上很是明顯。32歲的她談吐得體但不世故,性格開朗但不輕飄,善解人意卻不造作。僅憑讀大學得不來這般接人待物既脫俗又切近的氣質。

像許多父母創業成功的深圳第二代移民一樣,文靜更能感受到深圳的富足和文明,遵奉規則,自尊包容。父母和長輩雖艱難但終獲成功的創業經曆,使他們敢于選擇,務實上進。與不同來路、不同年齡但功成名就的朋友交往,使他們懂得放棄,随遇而安。對文靜這樣的深圳第二代移民來說,懂得感恩、與人為善、珍惜生活,既是美德,更是本份。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