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與衆不同的泰國僑批文發展以及曆史演變

與衆不同的泰國僑批文發展以及曆史演變

時間:2024-10-23 06:46:59

泰國是亞洲文明古國之一,福建、廣東特别是潮汕民衆很早就與泰國民衆共同開發、生活在這塊古老的土地。

大城王朝1129年(佛曆2310年、公元1767年),緬甸軍隊攻陷大城,泰國陷入危亡時刻,來自廣東潮州澄海縣的華僑後裔鄭信(泰國名鄭旦),聚集不甘家破人亡、淪為奴隸的泰、中兩國民衆,突破緬甸軍隊的圍攻,在春武裡城集結兵力,沿湄南河北上,打敗固守大城的緬軍,拯救泰國,成了民族英雄。大城王皇朝1130年,鄭信登上暹羅國王的寶座,建立吞武裡皇朝。據說,鄭信大帝優待家鄉民衆,鼓勵潮州民衆駕駛紅頭船,閩南民衆駕駛青頭船到泰國謀生。鄭信後為部将所殺,終年48歲。後人尊為泰皇五大帝之首。

曆史上,潮汕民衆到泰國謀生較多,祖籍廣東的泰國華僑占華僑總數約八成。華僑通信通彙的需求催生了水客和更專門的僑批業。泰國政府較早對僑批業進行管理。以前各僑批局收攬的僑批必須裝成總包,交給地址在曼谷石龍軍路的第二郵政電報局,按重量計算郵費,每铢(15克)郵資2抑。以後總包不再稱重計費,而要求逐件計數或逐封粘貼郵票,加重了僑批、最終是寄信者的負擔。曼谷王朝126年4月1日(1907年4月1日),暹羅郵政部門設立第八郵局,專門負責進出境郵件。

1929年,泰國郵政局印制發行15士丹郵票的郵資信封供銀信局使用,該郵資信封印有泰皇拉瑪八世頭像。當時,泰國郵政局頒布指令規定:

1、從佛曆2473年(1929年)12月15日開始,批館寄出的中國銀信和在暹羅的中國人要想通過郵政将‘總包’寄往中國的,應使用15士丹的郵資信封。其他信封也可以使用,但必須貼上應付金額的郵票。

2、郵政部門必須在每個信封上加蓋郵戳。如果發送人想要像以前一樣,弄成包裹并寄往在中國的代理,也是允許的,但必須在郵政人員的指引下完成。

3、郵政部門在每個總包上按照下面的例子為例,該用于貼在總包上面的貼片,注明或解釋總包内含中國銀信,且郵資已付。

4、對于從地方城鎮送往位于曼谷的批館,再轉往中國的銀信,如果是使用郵資信封或其它已付郵資的信封,再需再另行收費,如寄信人需要自帶往曼谷交給代理人,數量一封與多封數量一樣,必須将全部之信件合裝于總包,然後将弄成之包裹向當地郵局付上6士丹之自帶總包貼條,便可合法自帶往曼谷交給所需的代理人……

1929年12月15日,在該郵資封發行當天,泰國郵政局再次頒發旨在介紹推薦使用該封的指令。1930年2月3日發布内容相近的指令:“沒有使用郵資信封的銀信,不能總包寄往中國;裝在普通信封可單獨寄送,但必須……”還發行适宜泰國境内通用的5士丹郵資封,有人加貼郵資寄往中國。

當時信封用“甘蔗紙”印制,很招蛀蟲,目前品相完好的不多。漳州地區僑批進出口郵路有二個節點,其一為廈門,其一為汕頭。因诏安、雲霄、東山靠近潮汕,華僑出入國門多從汕頭上下船,所以這些地域的僑批中轉從汕頭就順理成章。現在見到的泰國寄往漳州地區,使用15士丹郵資封的僑批,主要從汕頭入國門。

閩南人到泰國謀生人數并不多。從張公量《關于閩南僑彙》中摘錄幾組數據略見一斑:從廈門海關出境人士,28年至新加坡22129人,到泰國64人;29年至新加坡44128人,到泰國583人……盡管如此,漳州鄉賢郭有品及其哲嗣不捐細流,仍在泰國建立分局,請當地有相當資産、良好信用、固定地點、粗通文墨開店做生意的老鄉、準老鄉挂個招牌,代理天一局僑批業務。把它納入苦心經營創立的國際銀信郵遞、彙兌網絡。這是“煩至禾山圍裡社交外付華銀四元陳金獅書柬”的一組二封僑批,封背蓋一八角彎腰三格戳:暹局丙寅二月廿四日發。一廈門中英文三格無日期落地戳;下部蓋一紅色圓戳:郭有品天一局理信專分大銀無取酒資住廈門水仙宮。這是1926年4月15日從泰國發來的。可惜落地戳無日期,不能考證它走了幾天。另一封1927年11月3日從同局寄來,在封背幾乎相同的右中下部蓋依次蓋相同的天一局信用戳,卻剛好顔色相左,互為映襯,甚是有趣。

從這兩封僑批可約略看到天一局一部分工作流程:在原寄發處編一幫号,到廈門後為送批款方便,按送達地點再編另一幫号,回批逆向編幫号送達海外。

同一批僑批中,有一封挺有趣。1928年由“暹羅廣崇泰批郊(無框豎形紅色章)”轉“廈大史巷禾建德批郊專理各埠……(無框豎式三排多文字章)”。說它有趣,因為要向郵局挂号登記方準經營民信僑批,郵局辦事人員嫌“批”字“土氣”,是本地話,不少批局都改成“較為雅訓”的“銀信”;連堂堂的天一批郊、天一批館也改成“天一銀信彙兌總局”。同一批封,海内外批局同樣用“批郊”,“互為映襯”,豈不美哉!

這件僑批也有話頭。封面(左圖一)“诏邑仕江鄉大祠堂後交沈印慈親大人收展附光洋二元暹兒玉池緘”,封面局制格式化,地址、收信人、托寄款項品種、寄信人姓名現填,可以節省一些時間。信内套話也是格式化印制:“茲附萬德盛帶去光洋二元至時檢收候有厚利入手自當多寄不用遠念叨蒙神天庇佑家中老少定獲平安順便回音來知”。折疊以後成為信箋,空白處和背面還可由意猶未盡者書寫。其實,寄信者就是不寫一字,不待一言,收信人也會請教書先生把印就文字認認真真讀上幾遍,而後鄭重其事珍而藏之。本僑批由泰國潮汕幫萬德盛轉“诏邑天宮前許廣源發銀”。落款時間“丁六月廿五日”,對照所寄為“光洋”,本僑批應為丁卯年即公元1928年。這印制格式化信箋(左圖二),該是泰國僑批局印制時間較早的僑批信簡吧。

(來源/福建僑報)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