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學民族學·學術觀點集萃多點民族志:全球化時代的人類學.."/>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洞見

洞見

時間:2024-10-23 05:16:52


    人類學民族學·學術觀點集萃

多點民族志:全球化時代的人類學研究方法

喬治·馬庫斯(GeorgeE.Marcus)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把多點民族志作為一種方法來推動人類學成為一個适應當代社會的學科。當代社會中人和物的流動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中國與世界密不可分,社會學人類學也被納入了一個全球的體系,研究對象變得全球化。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要“走出去”,也需要探讨研究方法上的“走出去”,讓研究者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而多點民族志是一個可以連接國内外研究的方法。(塗炯: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中山大學醫學人文中心,《中國社會科學網》)

文化相對主義的起源及早期理念

西方思想史上的文化相對主義最先是于18世紀出現的一種批判法國啟蒙思想及文化霸權的理論主張,西方“相對主義”哲學傳統、反啟蒙思想、“文化”觀念和民族理念是文化相對主義的主要理論來源。維柯與赫爾德是文化相對主義早期思想的代表性人物,他們的論述實際上形成了原生形态的文化相對主義理論。之後,這一理論逐步擴散至西方整個社會思想領域,至19世紀末成為一種影響廣泛的文化思潮。文化相對主義是文化民族主義、文化多元論、文化多樣性理論、多元文化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一個重要理論來源,也是近百年來主導西方人類學的一個思想理論,它的影響力今天仍在持續。(楊須愛: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民族學研究》2015年04期)

海外民族志之于中國人類學的價值與意義

本文通過回顧中國海外民族志的發展曆程并以此作為基礎,再觀照人類學的發展,它對文化研究的實地性、客觀性和整體性均産生了重要影響。與此同時,海外民族志也是時代發展的訴求,具有在學科建設和學術對話等方面的理論意義及為國際關系和經濟發展等思想領域提供人類學維度思考的現實意義。(劉明:新疆師範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世界民族》2014年06期)

他山之石:美國種族關系困境症結與啟示

本文回顧了黑人在美國經曆的奴隸制、種族隔離制度、民權運動等幾個重要的曆史階段,從族群分層的視角比較了美國白人與黑人的群體性社會、經濟差異,并進一步分析黑人内部出現的階層分化及其社會影響。文章通過分析民權運動後新一代黑人精英和白人精英對美國種族關系的不同态度,歸納了黑人精英人士的新特征。本文認為黑人精英群體與黑人底層社區之間的疏離和斷裂,是造成黑人底層社區民衆目前狀況的重要原因之一。這樣的分析和研究,對于我們深入思考中國的族群關系是一個有益的啟示。(馬戎: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學術月刊》2015年08期)

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問題:社會化研究的視角

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問題,是伴随着城市化進程而産生的一種特殊的社會問題。因此,應遵循民族問題社會化的研究思路,借助社會排斥理論的主要觀點,從分割性勞動力市場排斥、差異性政策排斥、層級性社會分層排斥、沖突性文化排斥等方面,研究和探讨少數民族流動人口面臨的就業和相對貧困問題、權利保護和社會參與問題、族際交往和社會支持問題、宗教信仰和社會認同問題等,進而以社會政策創新為實現路徑,提出消解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社會排斥,推進其融入城市社會的對策思路。(陳紀: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雲南民族大學學報》2014年01期)

民族平等與群體優惠政策

對國内的弱勢種族、族群實行群體優惠政策,這是當今許多國家用以協調族群矛盾、促進社會發展的常用方法。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也在許多領域對少數民族實行優惠政策。本文試圖對相關議題進行一些初步的探讨,希望能夠引起大家更多的思考和讨論。對這些問題的探讨将有助于我們在今後的民族問題讨論中集思廣益、逐步達成共識,并在中華各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中維護國家統一,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繁榮。(關凱、馬戎:中央民族大學、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5年06期)

華夏與邊疆:另一種視野看“中國”

我們對中國史的了解通常是從學校開始的,而這種了解常常又是從中原看中國,确切地說,是從華夏漢民族的視角看出去的中國。但是實際上,還可以從另外一個視角來看“中國”。這個“中國”是特地打了一個引号的。這是說明我們看到一個熟悉概念的時候,實際上我們并不了解它意味着什麼,隻是現成地接受它。什麼叫中國?曆史上的中國從它的空間、概念上來說是怎麼回事?什麼叫中華民族?我們通常所說的民族,是指56個民族。這與中華民族是什麼關系?我們是誰?等等,這些問題都可以從另一種視野看“中國”中獲得。(許紀霖:華東師範大學曆史學教授,2014年10月26日在“‘高和分享’系列講座第一期第三講”上的主題演講)

文化多樣性與“一帶一路”

中國構建“一帶一路”大棋局,目的是建設内通外聯、開放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内在的機理是共商、共建、共享、共赢,而不是謀求地區事務或地緣政治的主導權。沿線沿帶國家不是棋子,都是棋手。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内政的成效關系到對外開放的成敗。堅定不移地貫徹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的精神,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邊疆地區的人文優勢是最重要的“軟實力”。(光明日報記者殷泓、通訊員沈晨葉:根據郝時遠講座錄音整理)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