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吳迪走進内蒙古興安盟突泉縣寶.."/>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敬老院有個“保姆院長”

敬老院有個“保姆院長”

時間:2024-10-23 02:58:39


    本刊記者吳迪

走進内蒙古興安盟突泉縣寶石鎮敬老院,新修的水泥路幹淨而整潔,淡淡的花香撲鼻而來,整齊劃一的房舍掩映在樹蔭下,蒙古、朝鮮、滿、漢等民族的老人或三三兩兩聚在一起,或在院内健身,或在文化活動室内看電視、打撲克……

說起寶石鎮敬老院,就不得不提到這裡的蒙古族院長盧書芳。他17年如一日,用真心呵護孤寡老人。因為有他,老人們臉上才綻放出幸福的笑容。

盧書芳是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人。17年前,擔任村黨支部副書記的盧書芳被鎮政府聘為敬老院院長。上任第一天,他就傻了眼:院裡沒柴燒、缺穿戴,吃的是“上頓下頓面糊子,冬天夏天土豆子”。老人們擠在一塊,靠曬太陽取暖。簡陋的房舍再加上6萬元外債就是院裡的全部家産。很多人為他捏了一把汗:之前已經走馬燈似的換了兩三個院長,他又能堅持多久?

盧書芳天生就有種韌勁:“要啥有啥,那誰都能幹好。既然我來了,拼了命也要讓老人過上好日子。”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沒錢的問題,他四處奔走“化緣”。在他的努力下,這個單位給500元,那個好心人出300元,硬是湊出了置碗罐、做棉衣、換被褥、修房屋的錢。敬老院終于從裡到外有了精氣神。

靠别人救濟不是長久之計。想讓老人們吃好穿好,就必須自己能賺錢。開春時,盧書芳叫上弟弟帶着幾位有勞動能力的老人開始開荒種地。整地、起垅,種上苞米、大豆、綠豆、茄子、豆角、白菜、土豆等,栽上櫻桃、杏、李子、海棠、葡萄等果樹,他還馬不停蹄地張羅着養雞、養鴨……就這樣,敬老院糧、菜、肉、蛋全部實現自産,老人們吃上了自己果園裡産出的水果。

如今,寶石鎮敬老院已建成擁有32個床位的新房舍,昔日的破爛窩棚如今變成了各族老人們頤養天年的好地方。“敬老院有健身房38平方米,娛樂活動場所1025平方米,設施大棚187平方米,房舍354平方米,倉房175平方米……”說起院裡的家底,盧書芳滿心驕傲,把數字也精确到了個位。

敬老院的老人們都愛叫盧書芳“保姆院長”。這又是為什麼?

17年裡,盧書芳送走了60多位老人,其中有20多人曾癱瘓在床。對這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盧書芳沒有怨言和歧視,經常給他們擦身洗澡、端屎倒尿。在盧書芳擔任院長的17年裡,沒有一位老人因為卧床不起而得了褥瘡。他用兒女般的精心照顧老人,使老人們平均壽命達到了77歲。

67歲的蒙古族老人吳真患有腳疾,為讓老人能下地行走,盧書芳開車拉着老人一趟趟往醫院跑,一跑就是8個月。如今,在盧書芳的悉心照料下,吳真老人已經能拄着拐棍散步了。71歲的馬紹東老人,患腦血栓後行動不能自理,被丢在了敬老院門口。盧書芳在院門口遇到老人時,馬紹東的身上散發出陣陣惡臭,衣服已經好久沒有換洗過,頭發胡子遮滿臉。盧書芳急忙叫人把老人擡進屋,給老人擦洗身子、理發、刮胡子,請來醫生為老人診斷病情……“我在敬老院裡,吃的住的啥都不用操心,現在的生活是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兒!”馬紹東老人對如今的生活滿意得很。

因為盧書芳的悉心照料,敬老院的老人們都親切地稱呼他“保姆院長”。他把老人們看作他的親爹娘。老人隻要身體不舒服,他一定第一時間把他們送去醫院。為豐富老人的業餘文化生活,盧書芳采購了影碟機、電視等娛樂器材。難怪,老人們都說:“有盧院長管‘家’,我們生活稱心,老而不孤。”

在盧書芳的影響下,他的愛人王晶、弟弟盧書信也成了敬老院的“編外人員”。每到春種時,盧書信就會開上自家的農用車,免費幫助敬老院種地,包餃子、包豆包則成了王晶每到年節必做的事。

采訪即将結束時,記者建議給老人們和院長照張合影,拄着拐棍的時玉青老人步履蹒跚地給盧書芳搬來一把椅子,一定要讓院長坐在大家中間……(責編增林)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