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好家風讓我們血脈相融

好家風讓我們血脈相融

時間:2024-10-22 10:38:50

今年8月3日,新疆塔城的市民付明家迎來了新成員——遠嫁四川成都的女兒生下了外孫女。第三代誕生的好消息在家庭微信群中一發出,親戚們的祝福便不斷湧來。付明所在的多民族大家庭擁有漢、回、哈薩克、達斡爾、維吾爾、俄羅斯等6個民族28口人,大家和睦相處,關系十分融洽。

“他家的家風特别好。”陪同采訪的塔城市委宣傳部幹部羅曉剛告訴筆者:去年,中央電視台的一個欄目組來塔城拍攝民族團結家庭,付明一家人作為被拍攝對象在拍攝地等候。其中有一個遲來的晚輩,一來就向十幾個長輩一一問候。“孩子的行為舉止來自于父母的言傳身教。”這個小小的舉動令羅曉剛印象深刻。

父母的包容讓各民族的孩子融入大家庭

大家庭的長輩、付明的嶽母瑪利亞已于5年前過世,她生前所居住的新城街道哈爾墩社區在塔城市赫赫有名,曾在2014年被國務院表彰為“全國民族團結模範集體”。

哈爾墩在維吾爾語中意為“黑土地”,社區裡世代居住着漢、維吾爾、哈薩克等14個民族,各民族親如一家。而據2016年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在塔城地區的27萬個家庭中,由兩個以上民族構成的家庭占7.5%,塔城市的比例超過20%,而在哈爾墩社區更是高達30%以上。

驅車在社區中穿行,整潔的巷道兩旁花木繁茂、房屋錯落有緻,這個位于城鄉結合部的社區别有一番都市田園的風情。市委宣傳部外宣辦主任田紅倩指着社區門前一大片平整的空地說:“你們要早來幾天呀,就能參加這裡的百家宴了。”

原來,在哈爾墩社區,每逢重要節日,各族居民都會走出家門,每家拿出一道特色美食,在社區的聚會上共同品嘗。百家宴上,不但有豐盛的美食,還有社區裡衆多文藝愛好者大秀才藝。

這個社區裡,居住着十幾年如一日在自家小院中升國旗的維吾爾族老人沙勒克江·依明,“百萬不換”好鄰居劉曉榮和瑪力娅·卡德爾,以及愛心媽媽曼熱亞木·吐爾得瓦……

就在這樣一個各民族親如一家的大家庭裡,瑪利亞一家的7個孩子漸漸長大成人。

大女兒張曉梅與同學付明相戀了,這是一個踏實穩重的達斡爾族男孩。“嶽父的原則性強,嶽母特别随和,能包容各民族的孩子。”在大女婿付明看來,嶽父嶽母也來自不同的民族,通過自由戀愛最終走在了一起,這方面他們還是比較開明的。

婚後,付明夫妻二人彼此尊重對方的文化習俗,生活十分幸福。這之後,張曉梅的三個妹妹分别嫁給了漢族和回族丈夫,三個弟弟分别娶回了哈薩克族、俄羅斯族和維吾爾族的媳婦。因此,瑪利亞一家幾乎是社區裡過節最多的家庭。每年從年初的春節開始,一直到年末的聖誕節,家裡幾乎每個月都會迎來不同民族的節日。不同民族的家庭成員以及各自精彩紛呈的民族習俗,讓這個大家庭的文化更加絢爛。“都說婆婆難當,我嶽母這個婆婆卻當的非常好。在這一大家子人跟前,話怎麼說,事怎麼辦,她都有分寸。”在女婿付明眼裡,嶽母的一言一行都令他欽佩,良好的家風也深深地影響着他這個外來的女婿。瑪利亞老人在世時的全家合影外來女婿成了“大管家”

家不是講理的地方,而是融情的處所。在這個多民族大家庭,如何讓家庭成員之間更好地相互理解、相互體諒、相互尊重、相互關愛?瑪利亞家有“祖傳秘方”。“家裡遇到大事,會召集全家人開家庭會議。”多年來,大女婿付明一直是家庭會議的召集人。在瑪利亞病危之際,付明再一次把兄弟姐妹們叫到一起。“媽媽生病了怎麼辦?誰來照顧她?要不要轉院……”經協商,老人的7個子女每家出1萬元,将母親轉到醫療條件更好的烏魯木齊接受治療。罹患胰腺癌的瑪利亞從生病到去世,僅僅隔了三四個月的時間。“不要把家散了。”這是她過世前,對孩子們最後的囑托。

付明家兄妹8人,張曉梅家兄妹7人,倆人都是各自家中的老大。長兄如父、長嫂如母,雙方父母過世後,他們就是兩個大家庭中的“父母”。家族中婚喪嫁娶等事宜,倆人都要親力操辦。付明去年剛從塔城市政協主席的崗位上退休,但家中從未間斷的瑣事,讓他始終忙碌不停。“家裡的親表外甥,加起來有三四十個,有事情都來找我們。”這些都是付明和張曉梅甜蜜的“煩惱”。“兄妹之間能走到一起是緣分,我們講血脈情、講緣分,但更多的要包容對方,尊重對方。”付明說,嶽父、嶽母在世時,立下了講禮數的家規,弟弟妹妹們都很守規矩。“我說話,他們都聽。”

“姐夫做什麼事情都是從維護大家庭的利益出發。”瑪利亞的小兒子張長命很信服姐夫。“在我們家,大家從生活細節上彼此包容、尊重。這是家庭和睦的關鍵。”

付明管理大家庭有門道,也有一套好方法。“婆家的事情,媳婦多跑一些。娘家的事情,女婿多跑一些。”他解釋說,婆媳之間的關系不好處理,但女婿和嶽母之間的關系好處理,這樣的組合對融洽家庭關系有奇效。他還常常将這一經驗傳授給親朋好友。筆者在付明家時,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付明同張曉梅交流時,常常是達斡爾語裡夾着漢語,又或者是漢語裡夾着哈薩克語。語言随意切換,運用自如。

“我們平時都這麼說,哪個語言順口就說哪個。”付明的解釋非常的“霸氣”。這也難怪,在這個多民族大家庭裡生活久了,他現在精通漢語、哈薩克語、維吾爾語、達斡爾語、俄羅斯語、錫伯語6種語言。

雖然已結婚37年,但付明夫婦仍十分恩愛。在聊到家庭瑣事時,雙方沒有絲毫的抱怨,反而是互相誇獎。在彼此的心裡,雙方都是最滿意的伴侶。付明(中)張曉梅(右)一家三口好家風代代相傳

“媽媽在的時候跟我過,兄弟姐妹們要經常回到老房子來,大家一起樂呵樂呵。現在他們還是這個習慣。”瑪利亞去世後,小兒子張長命從老宅搬到了與之毗鄰的“在水一方”小區。自小生長于此,就連搬家他也舍不得走的太遠。

張長命以跑出租車為生,平時難得有休息時間。有點空他就會約兄弟姐妹們到家裡坐坐,喝喝小酒,或是開車帶着家人到周邊的景區度假。

“中華民族的各種節日我們都過。兄弟姐妹平時也都忙,大家也是利用節日休息的時間坐一坐,加深感情。”

媳婦布威麥爾耶姆·托合提尼亞孜是家裡公認的大廚,新疆特色大盤雞和清炖羊肉是她的招牌菜。可張長命卻說,媳婦剛進門的時候不會做飯。“維吾爾族炒菜喜歡炒大雜燴,啥菜都往鍋裡放。她也是慢慢跟媽媽學的,現在手藝很不錯。”

生活在這個團結和諧的大家庭裡,互幫互助已成為家庭成員的一種習慣,不僅對待家人如此,對外人也是這樣。

在塔城市第六中學當體育老師的布威麥爾耶姆·托合提尼亞孜平時“愛管閑事”,學校裡不少家庭有困難的孩子都在她家裡吃住過。幾年前,她所教班級有一個叫米爾吾提的學生,品學兼優,卻因為家庭困難無法繼續學業。布威麥爾耶姆·托合提尼亞孜心急如焚,資助米爾吾提吧,但自家财力有限。左右為難的她在和丈夫商量之後,便向大姐夫付明求助。經過家庭會議讨論,全家決定一同出資幫助米爾吾提上大學。

在塔城市,張長命一家小有名氣。開出租車的張長命時常會聽到乘客說:“哎,你不就是那個多民族家庭的?我在電視上見過你。”每逢這時,不善言辭的張長命總是默不作聲地笑一笑,但他的心裡卻十分自豪。

退休後的付明也沒閑着,他兼任着塔城市達斡爾學會的理事長。平時除了給自己的多民族大家庭當好家之外,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弘揚民族文化上。

很多人說,塔城是新疆民族風情的博物館,是新疆民俗的博覽館。采訪中,筆者也常聽人說,在塔城吃飯,同一個桌子上很難隻碰到一個民族;在塔城參加婚禮,各民族老人都會被請到上座。不管哪個民族的婚禮,隻要音樂聲響起,各民族的舞大家都會跳。

“從曆史上講,由于各族群衆長期生活在一起,逐漸做到了語言相通、感情相依、歌舞相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樣融洽和諧的關系。”生活在幸福的多民族大家庭中,付明對此更是深有感觸。(責編:增林)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