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山歌好比春江水 梯田原鄉一家人

山歌好比春江水 梯田原鄉一家人

時間:2024-10-22 10:40:20

農曆七月十四這一天,是廣西各民族的傳統佳節“七月半”。天邊剛露出魚肚白,明暗變幻中,桂林市所轄的龍勝各族自治縣,龍脊梯田宛如山水畫,而丘陵地帶的壯寨、瑤寨、苗寨人家早已炊煙升騰。

天一亮,侯光祖和妻子潘豔梅帶着小兒子從黃洛瑤寨出發,他們要在這一天趕回泗水鄉八灘村裡排壯寨的老家,和壯、苗、侗、瑤、漢五個民族的親人們一起祭祀祖先,共度“七月半”。12年前,龍脊梯田深處,一曲山歌對唱,讓侗族小夥侯光祖“對上了”瑤族姑娘潘豔梅。今天,讓我們跟随侯光祖回到侯家老宅,聽聽這一家子的故事。

侯正榮家的合影劉教清/攝五個民族四世同堂

在龍勝各族自治縣,漢、苗、瑤、侗、壯等10多個民族和睦相處,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76%。民間俗語“無山不瑤、無林不苗、無垌不侗、無水不壯”,就生動反映了當地少數民族的分布狀況。

一幅四世同堂多民族“全家福”照片方方正正挂在侯家廳堂,定格了這個大家庭團聚的幸福時刻。侯正榮一家的多民族“姻緣”,也是龍勝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手足相親的真實寫照。

50多年前,侯光祖的爺爺侯正榮(壯族)參加抗美援朝後回到家鄉,與鄰鄉的苗族姑娘喜結連理,生下女兒侯日孟(苗族)和侯日蓮(壯族)。長大後,侯日蓮外嫁,侯日孟招來了侗族的上門女婿王成建,生下了侯光祖和侯光源。“我們兄弟倆也是按照家裡父輩的傳統,我随父親成了侗族,弟弟随爺爺入了壯族。于是,當時我們家就有了壯、苗、侗三個民族。”侯光祖說。

從小成長在多民族家庭,侯光祖反而沒覺得有什麼獨特:“在我們龍勝縣,很多人都來自多民族家庭,從小和不同民族的夥伴一起玩耍,聽不同民族的歌,過不同民族的節日,熟悉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

作為侯家第三代,多民族的家庭給侯光祖兄弟倆帶來了别樣“緣分”。2006年,在一次縣婦聯組織的“同年之約”相親對歌活動中,侯光祖和黃洛瑤寨的長發姑娘潘豔梅相識。黃洛瑤寨是有名的“長發村”,每個瑤家姑娘都有一米多長的秀發,烏黑亮澤,美麗動人。雖然民族不同,但侯光祖和潘豔梅彼此情投意合,一年後喜結連理。從此,侯家又多了一個瑤族媳婦。

成長在多民族家庭,侯光祖深知“民族”的含義。2008年,他的大兒子出生,侯家有了第四代。和家人商量後,大兒子被确定為瑤族。“民族成分不應隻是身份證上的标注,還要有語言和文化的記憶。孩子随媽媽定了瑤族,也可以更好地學習瑤族的文化。”

弟弟侯光源則選擇走出壯寨闖世界。在廣州花都區務工時,他與湖南的漢族姑娘黃世紅走到了一起。談戀愛時,侯光源并沒有刻意提到多民族的家庭背景。黃世紅從湖南邵陽嫁到廣西龍勝,見到了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和震撼人心的龍脊梯田,但從沒想到一家人裡能有這麼多民族,她也深深感受到少數民族的淳樸與善良。8年前的初春時節,侯家張燈結彩,擺起婚宴,侯光源把妻子娶進了裡排壯寨的侯家大門。新婚當天,新人身穿新式禮服,長輩穿着民族服裝,侯正榮夫婦帶着兒孫們坐在祖屋廳堂,一家10口人齊齊整整拍了一張四世同堂的“全家福”。

五彩節日“和睦”傳家

2016年央視端午節特别節目“歌從漓江來”走進桂林,應邀參加晚會的侯正榮一家與觀衆分享了民族大團結大融合的家庭故事。雖然龍勝的多民族家庭不少,但由五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也并不多見。民族風俗不同怎麼辦?飲食習慣是否有差異?面對這些疑問,侯家人卻處理得妥當:“都是普通百姓人家,互相體諒,和和氣氣,日子才能越過越好。”侯光祖一直記得爺爺的教誨。

同一屋檐下,一日三餐,飲食之道,也體現着這個多民族家庭的獨特滋味。黃世紅算是家裡的第一個“外地人”。湘妹子喜歡吃辣,可侯家人之前沒有吃辣椒的習慣。自從黃世紅嫁入侯家後,婆婆就主動改變家裡的飲食習慣,口味兼顧兩地差異。到如今,一家人團聚吃飯竟也是無辣不歡。

大年三十團圓飯,侗族酸肉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全家人一起制作;壯族有打糍粑的風俗,苗族有喝油茶的習慣……每位家庭成員各做一道本民族的特色美食,擺上圓桌,一家人其樂融融,侯光祖父親給家裡的年夜飯起名叫“民族大融合”。

民族多,節日多。龍勝縣一年有近87個民族節慶,有“百節之縣”的美譽:侗族正月初六“鬧春節”,壯族三月三“歌圩節”,苗家四月八“敬牛節”,瑤寨六月六“曬衣節”……多民族的家庭讓侯家每個月都有節慶,鄉親鄰裡羨慕不已。

爺爺侯正榮很重視民族傳統節日,在侯家,每年的“三月三”不亞于春節。全家人齊聚一堂,吃團圓飯。後來家裡增添了不同民族的女婿、孫媳婦,于是,各民族的節日也自然而然成了家裡的大事。遇到重要節日,家庭成員中有需要回娘家的,侯家人都會理解支持。

按照瑤族習俗,“曬衣節”是瑤族最為隆重的節日之一。每年農曆六月初六,侯光祖會帶妻兒回到龍脊梯田旁的黃洛瑤寨嶽母家,和妻子娘家人一起過“曬衣節”。每到侗族的“紅糯節”和正月初八“織布節”,侯光祖也都會陪父親王成建回老家侗寨看一看。

節日多了,日子越發熱鬧。農曆五月初五,壯、侗、漢族過端午節,而瑤族和苗族則在五月十五過端午。因此,每年侯家人都會過兩個端午節。不同民族的節日,也讓一家人彼此牽挂。今年“七月半”,記者正好遇上了準備回家過節的侯光祖一家:“‘七月半’是壯族非常重視的傳統節日之一,桂北壯族是過農曆七月十四,漢族人稱為中元節。這一天,我們要回家團聚,拜祭祖先。”

近年來,弟弟侯光源一家在廣東工作,每到節日也會電話問候家中的父兄親人。

這麼多年過去,侯家這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一直十分和睦。2014年,侯正榮一家被全國婦聯評為“全國五好文明家庭”。

五谷豐登小康之路

桂林龍勝,因龍脊梯田而聞名遠近。作為南方稻作文化的代表之一,各民族同胞将智慧與勤勞播撒在梯田的方寸之間。龍勝梯田橫亘于丘陵之上,猶如龍的脊背,蔚為壯觀。今年,龍脊梯田農業系統繼獲得“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稱号後,又順利獲評聯合國糧農組織命名的“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

如今,每年的“龍脊梯田文化節”吸引着國内外遊客前來一睹壯美景觀。絡繹不絕的遊客多數會選擇住宿在梯田景區下方的瑤寨、侗寨,這也帶“旺”了當地的旅遊産業。

今年,侯光祖一家搬到了潘豔梅娘家的黃洛瑤寨,把家裡的吊腳樓改造成了客棧:一樓為餐廳,二樓、三樓做客房。8月暑期,農家樂剛剛開張,老闆娘潘豔梅利索地盤起長發,招待來旅遊的上海客人。“我們也要跟着時代走,龍勝是世界梯田故鄉,發展鄉村旅遊,對少數民族村寨是好事情,也為我們脫貧找到了一條好路。”

瑤寨農家樂剛剛開業,還沒有來得及起店名,但已經有客人入住,侯光祖夫婦覺得旅遊服務前景可觀:“父母很支持我們開辦農家樂,我們不用像老一輩那樣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苦務農。父母也可以安享晚年,家裡人來人往,熱熱鬧鬧也很有意思。”

2016年,龍勝榮獲“中國品牌節慶示範基地”稱号,通過打出民族牌、旅遊牌、生态牌,不少發展鄉村旅遊的少數民族同胞在綠水青山中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益。侯光祖的父母平時在家種植枇杷、楊梅等果樹,旅遊旺季時很多遊客來裡排壯寨遊玩,采摘新鮮果子,每年除了旅遊分紅,還有兩三萬元的經營收入。

改革開放以來,桂林大力發展旅遊經濟,龍勝各族群衆不僅因此生活水平逐漸提高,思想也得到了解放。1980年代以前,龍勝縣還是多以本民族通婚為主,“改革開放後,人的觀念也開放了,一個家庭有兩三個民族很普遍。”縣委宣傳部幹事告訴記者。

從小到大,父母帶着侯家兄弟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一家六口人住在老舊的吊腳樓裡。兄弟倆成婚後,老房子已不适合居住,兒女們一直想着為父母蓋一棟大房子。2013年,兄弟倆集資幫家裡建起磚混結構的三層樓房,圓了一家人多年的心願。木匠出身的父親王成建,親手打造了家具。“我和弟弟都有兩個兒子,以前老房子過年根本住不下,現在新家有10多個房間,寬敞明亮,老人小孩都高興。”侯光祖說。

龍勝位于桂北革命老區,民族團結的紅色種子很早在這裡播下。侯光祖兄弟從小就聽爺爺講過“紅軍岩”的故事。

1934年,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征途中經過龍勝,與苗瑤侗壯漢等各族群衆結下了深厚情誼。80多年來,“紅軍岩”上印刻的“紅軍絕對保護瑤民”“繼續鬥争,再尋光明”等字迹至今依舊清晰可見。黨的民族政策不僅刻在了岩石上,更烙印在當地各族百姓的心中,代代傳承。1951年,龍勝各族自治縣成立,這是中南地區第一個成立的少數民族自治縣,也是全國僅有的兩個“各族自治縣”之一。如今,龍勝各族人民正走在民族團結、全面小康的奮鬥路上。

幸福的家庭大緻相似,多民族的家庭故事各有各的精彩。侯正榮一家在柴米油鹽中見真情,在相親相愛中傳家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雲上天梯在龍脊,民族團結一家親。要想尋找龍勝幸福生活的樣本,答案就在這家人的“全家福”裡……(責編:增林)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