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同頻共振 相得益彰

同頻共振 相得益彰

時間:2024-10-22 10:10:11

“堅決打赢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黨的十九大報告确立的脫貧目标和任務,也是黨向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民族地區是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最為突出的地區之一,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找準脫貧攻堅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契合點、切入點和共鳴點,促其同頻共振、相得益彰,讓各族同胞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對于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脫貧攻堅是當前創建工作的關鍵抓手

加快民族地區脫貧攻堅步伐,是新時代背景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主要任務和關鍵抓手,對彰顯民族平等、鞏固民族團結、推動民族進步具有重要作用。

脫貧攻堅彰顯民族平等。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的正确領導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實施,使我國各民族在政治和法律上實現了平等。然而,由于自然環境、曆史條件等原因,造成民族地區與其他地區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距。因此,在民族地區開展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特色優勢産業等為内容的脫貧攻堅,不僅有利于加快破除民族地區發展瓶頸制約,更有利于讓民族地區的少數民族群衆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脫貧攻堅鞏固民族團結。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團結的民族關系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勞永逸的,必須積極建設、促進和鞏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建立了脫貧攻堅責任、政策、投入、動員、監督、考核等制度體系,出台涉及産業發展、易地搬遷、勞務輸出、交通、水利、電力、教育、健康、金融、危改、土地增減挂鈎、資産收益等方面的一系列脫貧攻堅政策,使民族地區享受到了政策福利,經濟實現較快發展,生态環境和生産生活條件大為改善,各族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各民族之間的關系更為和睦、融洽。

脫貧攻堅推動民族進步。民族地區近五年來的發展成績證明,脫貧攻堅促進民族地區各項事業取得了全面進步。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為例,通過實施精準脫貧“十項工程”,五年來湘西州累計減少貧困人口50萬,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0.5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5.75萬人;新建和擴建中小學140所,建成義務教育合格學校245所,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基本實現,職業教育辦學水平不斷提高;形成州、縣、鄉、村四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中國土家醫藥标準研究推廣基地、國家中藥現代化技術中心土家醫藥分中心落戶湘西州,居民平均預期壽命由建州初期的34歲提高到2017年的72歲;永順老司城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産,創建國字号生态文化品牌228個,實現鄉鄉有文化站、村村有農家書屋目标,廣播電視覆蓋率達98%以上;社會保障體系日臻完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此外,将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通過生産獎補、勞務補助、以工代赈等機制,激發少數民族群衆的内生動力,助推其在思想觀念上的進步。

脫貧攻堅需要創建工作的有力支撐

能否打赢民族地區脫貧攻堅戰,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增進少數民族群衆福祉,事關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事關國家長治久安和我國國際形象。從目前形勢看,随着扶貧工作的不斷深入,民族地區脫貧攻堅面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比如綜合扶貧、幹部攻堅鬥志、群衆内生動力等,而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則可以推進這些問題得以解決。

創建凝聚社會各方力量。“衆人拾柴火焰高”。脫貧攻堅,不僅僅需要各級黨委和政府發揮主導作用,更需要借助全社會各方的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定點幫扶、企業幫扶、軍隊幫扶、社會組織和志願幫扶等各類社會扶貧,雖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的大扶貧格局作用仍有待進一步發揮。深入家庭、社區、鄉村、機關、學校、企業、寺院、軍營開展創建“四項教育”“八進活動”,牢固樹立“兩個共同”“三個堅持”思想,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全社會各方力量自覺站在“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的高度,幫助少數民族同胞脫貧緻富、同步小康。

創建激發幹部攻堅鬥志。脫貧攻堅,貴在精神。脫貧攻堅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越往後攻堅難度越大,特别是民族地區攻堅任務的艱巨性不言而喻。如果沒有“雄心征服千層嶺,壯志壓倒萬重山”的精神、“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勁頭,脫貧攻堅的任務很難如期完成。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最大作用,就在于可以進一步激發各族幹部攻堅鬥志,進一步深化扶貧工作、強化攻堅能力、提高脫貧質量。

創建動員各族群衆。堅決打赢脫貧攻堅戰,絕不讓一個地區、一個民族掉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涵蓋“四個認同”“四個紮紮實實”“五個維護”“六個方面”等諸多内容,做好這項工作既能争取人心、團結力量,也能激發群衆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實現脫貧緻富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創建中選樹的一些既維護民族團結進步又勤勞緻富的先進典型,不僅可以引導廣大群衆珍惜來之不易的民族團結進步大好局面,還可以激發大家不甘貧困、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勤勞緻富。

以創建工作助推脫貧攻堅

民族地區脫貧攻堅,要充分發揮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優勢和作用,因地制宜、改革創新、真扶實創。

堅持因地制宜。民族地區獨特的區位、資源、生态、産業以及文化有别于其他地區,其自然地理、經濟社會、民族風俗、宗教信仰、國防安全等情況相互交織,大大提高了脫貧攻堅和創建工作的複雜性。因此,我們不能照搬硬套、脫離實際,必須因地制宜、實事求是。

貴州省甕安縣在創建工作中根據當地獨特的民族文化、土司文化、商賈文化,将民族古鎮古寨整治與旅遊扶貧開發有機結合,保留民族風格特色,整合資源、資金進行綜合整治,打造出甕安歐标茶茶旅小鎮、草塘千年古邑旅遊區等一批少數民族特色旅遊村鎮,不僅保護和發展了少數民族傳統村落,還推動了各族群衆脫貧緻富。

堅持改革創新。民族地區脫貧攻堅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都是在黨的領導下,由政府主導、群衆參與,以推動民族地區發展、增進少數民族同胞福祉為目标的行動。兩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輔相成、有機統一。我們要改變以往重脫貧攻堅、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思想,改變就扶貧論扶貧、就創建搞創建的做法,進一步強化系統思維、改革思維、創新思維,将與兩者相關的資金、項目、宣傳平台、工作隊伍等進行有機結合,實行同部署、同推進。

例如整合宣傳平台,利用好新時代講習所,既宣講富民政策,又宣講民族政策;既加強技能培訓,又弘揚民族文化;既培訓少數民族群衆,又團結少數民族群衆。

再例如整合工作隊伍。要重點抓好村支兩委和駐村工作隊中的少數民族幹部,通過完善基層幹部選拔方式、優化考核管理機制、提高保障待遇等方式,不斷強化基層組織建設。同時,發揮好農村老黨員、老村幹、鄉賢寨老、少數民族“款首”等關鍵少數的作用,引導群衆用自治的方式做好基層組織最末端的工作,真正做到困難互幫、産業互助、平安互守、和諧互創。

堅持真扶實創。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絕不是鬧紅火、圖熱鬧、走形式,脫貧攻堅也絕非朝夕之功,更不是輕輕松松沖一沖就能實現。做民族工作不僅要因地制宜、改革創新,更要有情懷、有擔當、有監督的真扶實創。

脫貧攻堅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都是有情懷的事業。如果沒有對民族地區深厚的感情,隻想着向上級交賬,忽視群衆滿意賬,群衆必定不買賬,扶貧工作和創建工作也做不好。2017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候選人、湖南“最美扶貧人物”、湖南邵陽向家村村主任向長江,從熱心公益、扶貧濟困到企業連村幫扶,再到擔任貧困村主任,十年如一日,探索出了一條企業家帶領貧困群衆脫貧緻富的成功路;還有貴州省優秀黨員、甕安縣布依族幹部龍增剛,餘慶縣小河村黨支部副書記楊正清……他們都是扶貧和創建路上有情懷的好幹部代表。搞創建、抓扶貧,就要像他們一樣有情懷,想群衆之所想,急群衆之所急,解群衆之所需,真心實意、投入真感情,将心比心、以心換心。

民族地區幹部必須勇于擔當,懷着對黨和國家扶貧事業、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赤子之心,懷着對民族地區和貧困群衆的深厚感情,以“貧困不除、愧對曆史,群衆不富、寝食難安,小康不達、誓不罷休”的決心,真扶真創,以實實在在的幫扶和創建成效造福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同胞。

當前,有的地方對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認識有偏差,“牌子到手、創建到頭”;有的地方對脫貧攻堅的本質理解不到位,“脫貧達标、扶貧到頭”;還有的地方存在盲目提高或者降低标準等現象。因此,要進一步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精準監督執紀,切實反對形式主義。要從嚴考核,加強督查問責,對走形式、假創建、被脫貧、數字脫貧、虛假脫貧、挪用扶貧款項或貪污創建款項的事件嚴肅追責、從嚴查處,絕不手軟、絕不姑息,真正讓脫貧和創建成效獲得群衆認可、赢得群衆滿意、經得起實踐和曆史檢驗。(本文作者遊俊系吉首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曉冰系吉首大學民族學博士生,甕安縣委辦幹部。責編龍慧蕊)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