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新時代 楚雄民族團結故事多

新時代 楚雄民族團結故事多

時間:2024-10-22 08:58:03

2013年以來,雲南省楚雄彜族自治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牢牢把握“兩個共同”主題,堅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的信念,落實“決不讓一個兄弟民族掉隊”的承諾,依托豐厚的民族文化資源優勢,推進滇中民族文化新高地建設,構築共有精神家園,不斷鞏固拓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主陣地,創新創建載體形式,取得了顯著成果。2017年12月26日,楚雄彜族自治州被國家民委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州”,武定縣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示範單位”。今年4月中旬,本刊記者采訪了楚雄州部分縣市創建典型,從一個側面記錄了該州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取得的喜人成果。

楚雄市全景王洪/攝楚雄:一座綠色宜居城市的誕生

初到楚雄,還沒進入市區,就會看到整齊漂亮、凸顯彜族文化色彩的路燈。燈杆上的紅黑黃三色裝飾色提醒着我——中國彜鄉到了。

作為長江上遊的重要生态屏障,楚雄還有一個美麗的名字:鹿城。鹿城的美獨具特色,既楚楚動人,又雄偉壯觀;既紅得濃烈,又綠得清麗。放眼城市周邊,隻見群山疊翠、綠海無邊。楚雄有着“滇中明珠”“國家級生态示範區”“全國200個最适合人居的中小城市”“省級園林城市”“核桃油之鄉”“滇中綠海”“西南氧吧”等美名。難怪歌曲《美麗的楚雄》中唱道:“馬纓花再美,也沒有你的美,楚雄山美人也美,我要好好愛一回……”

楚雄市作為自治州首府,是滇中優先發展的重點城市。全市人口59.85萬人,有漢、彜、回、白、苗等22個民族,其中彜族人口11.11萬。

2017年,楚雄市被中國林業産業聯合會森林休閑體驗分會評為“中國森林養生基地”。2018年3月,國家林業局授予楚雄“國家森林城市”稱号。

美麗楚雄的背後,有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助力。

4月11日上午,楚雄市林業局,正在忙碌的高級工程師蘇青青告訴記者說:“森林城市有5個體系40項指标,楚雄市每一個都達标了,有的甚至還超出不少呢。你看,這是指标對比圖表。”他語氣中帶着自豪。

“自然環境方面,我們在全市營造‘愛綠護綠植綠、共建森林楚雄’的濃厚氛圍;人文環境方面,我們以彜族文化為基礎來進行挖掘整理。2016年啟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以來,我們大力實施中心城區綠化、集鎮村綠化、森林長廊、生态屏障、種苗培育、特色經濟林建設等造林綠

翻開沉甸甸的楚雄市“創森”規劃書,彜族文化中的節氣、植物、動物以及太陽曆法位列其中,一目了然。楚雄市民宗局經濟科科長王建祥在一旁插話道:“彜族人喜愛的老虎和雄鷹都是從森林中走出的,而且彜族人自古就有愛綠植綠的環保傳統。楚雄還有彜族的‘十月太陽曆’‘火把節’‘民族賽裝節’‘十二獸舞’‘畢摩文化’等,這些都為森林城市創建增添了光彩,使得森林城市和彜族文化相得益彰。”

楚雄市的彜族太陽曆公園便是‘創森’成果之一,其景觀令人震撼:占地5220多平方米、3個大看台依次上升最終抵達主台,每個台面高18.3米,有以彜族創始史詩和英雄神化為題材,講述3個彜族典型民間故事的大小浮雕40幅、浮雕人物7275個、動物1858隻。彜族傳說中的葫蘆女神、避山虎都在其中。日落時分,這些壯觀的巨型浮雕群在夕陽下散發着金色的光芒……

市林業局的會客廳桌子上,整整齊齊擺放着多達幾十冊的各種材料。

“楚雄的創森重點共8個大類130個重點工程,這些都是我們近年來達到的森林城市标準的指标統計。”蘇青青指着這些材料向記者介紹:在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努力下,目前楚雄市域森林覆蓋率已達到了76.93%,人均公園綠地達到16.17平方米,全市水岸林木綠化率為86.32%,義務植樹率達100%,市民出家門500米範圍就有公園綠地。

“創森以來,我們的總投資達到了16.88億元,公衆對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支持率為97.45%、滿意度達95.55%。今天的生态環境,可以說滿足了楚雄各族市民對幸福宜居生活的需求。”說到這裡,蘇青青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不止于此,2018年3月,楚雄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光榮跻身“國家隊”又為楚雄市帶來了一個“新”字——優化創業創新生态,深入推進大衆創業、萬衆創新、大力培育新産業、新業态、新模式,成為搶占世界高新技術産業制高點的新前沿。

夜晚的楚雄,又是另一番熱鬧景象:被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的彜人古鎮廣場上,燃起了熊熊篝火,人們圍着篝火跳起彜族舞;步行街上人來人往,各類旅遊産品琳琅滿目;城市沿河兩岸燈火閃爍,像一串串美麗的珍珠,将城市裝扮得分外漂亮。與此同時,在被稱為市民娛樂天堂的龍江公園,白天的熱鬧還未消散,夜晚的四弦琴又響了起來。“弦子一響,腳闆就癢。”人們聞聲圍成一圈,跳起彜族左腳舞,歡歌笑語回蕩在城市的上空……

楚雄州民宗委科長馬雲蘭打趣地對記者說:“阿表妹,楚雄街上小吃多,好玩的地方多,晚上你願意玩多晚都沒問題,不用擔心安全,你咯曉得(知不知道)我們楚雄的治安可是連續5次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州(市)榮譽的喲!”

是啊,今天的楚雄市俨然一個自然生态、綠色環保、現代工業、健康生活融合協調發展、充滿活力的現代文明開放城市,不僅是楚雄各族群衆安居樂業的福地,更是無數遊客向往的山水家園、綠海明珠。

金鹿中學:開足“民族團結教育課時”

上午10時,陽光正好。楚雄市金鹿中學,傳來朗朗讀書聲。金鹿中學建于1978年,1981年被确定為開辦民族班的試點學校,至今共招收46個民族初中班、9個民族高中班,培養少數民族學生3000多人。學校于1989年被州政府評為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2013年被州民宗委、州教育局評為民族團結教育示範學校,2015年被省民委、省教育廳評為民族團結教育示範學校,被人們稱為“楚雄彜族人才的搖籃”。

“彜族文化進校園”是金鹿中學的一大亮點,也是學校民族團結教育的一大特色。校黨支部副書記張會瓊向記者介紹說:“我們開辦民族班不是點綴,而是發展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的切實舉措。曆屆校領導班子都十分重視民族班工作,針對民族班特殊的生源情況,确定了‘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出人才’的工作思路。”

記者一邊參觀學校的彜族文化傳習室、觀摩彜族學生的彜文書法作品,一邊聽張會瓊介紹學校開辦民族班30多年來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成果:學校一直把民族班工作擺在重要位置,選派思想作風好、業務能力強、工作耐心細緻、管理經驗豐富、富有愛心的教師擔任民族班班主任;不遺餘力、持之以恒地為少數民族學生解決實際困難,在市民宗局的支持下,為每位民族班學生免費提供一套被褥,同時加強常規管理,培養他們的良好習慣。

學校有9個民族班,為保證開足“民族團結教育”課時,每周每班保證2個課時,以《民族團結教育簡明讀本》《民族政策常識》和校本教材為主要授課内容,并在各學科教學活動中有機結合。

民族團結教育校本教材是學校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自己編寫的。“你看,現在民族班的教材《彜族文化教育》就是由我們學校自己編寫的;之前我們編寫的校本教材《多彩彜州》和《花季燦爛》還榮獲雲南省首屆優秀校本教材評比活動二等獎呢。”說到這裡,張會瓊開心地笑了起來。

“除了落實民族文化進課堂,我們還在豐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活動上想了不少辦法。比如,讓民族歌舞、民族樂器及民族服飾、刺繡等民族文化進課堂,還開展民漢學生結對子、普通班與民族班結對子、民族團結知識宣講、民族文藝展演等活動,把民族團結教育工作融入校園文化活動中。你看,這就是我們專門為學生定制的彜族弦子,每周都有專業的老師來教授。”張會瓊拿起一把彜族四弦琴遞給記者觀賞。

民族班的學生大都來自偏遠山區,平時住宿,周末也不能回家。學校就組織少數民族學生成立彜族文化社團,引導他們開展民風民俗學習、民族歌舞培訓、民歌民謠搜集等活動。這不僅可以幫助他們學習傳承本民族的文化,将來他們走向社會,還可以有自己的特長。金鹿中學走出去的彜族學生,在外面有着多才多藝的名氣呢。我們學校的作品《彜州少年愛我中華》還榮獲雲南省民族團結教育讀書中華經典誦讀二等獎。”說到這裡,張會瓊臉上又綻開了燦爛的笑容。

教室裡,民族班的彜族學生正專心緻志地學習,記者在為他們有這樣的學習環境感到欣慰的同時,也在想:這些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年少離家,父母不在身邊,學校是如何管理他們的呢?張會瓊仿佛看出了記者的心思,她說:“平時我們都會充分利用主題班會、播放愛國主義教育影片等形式對民族生進行革命理想教育,鼓勵他們胸懷大志、努力學習。周末學校會組織他們到工廠、社區參觀,遊覽風景名勝,激發他們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情懷,樹立為祖國、為家鄉努力學習的信念。”

教研室裡,看到我們進來,正批改作業的幾位民族班班主任停下手中的筆。班主任兼英語老師安麗深有感觸地說:“少數民族學生因地域、生活習慣、家庭因素等影響,在入校、學習過程中有很大困難,稍有管理不慎或某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影響孩子的前途。因此,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保護孩子的自尊心,是我們教師的必修課。作為民族班的班主任,我們既是老師又是嚴父慈母,整日和那些來自偏遠山區、吃住在校的孩子打交道,靠的就是心中的責任以及長期的付出和堅守。我還有一個體會,那就是老師也要不斷學習,要學會運用信息時代的技術整合教育資源形成合力,便會事半功倍,更有實效。”

30多年來,“彜族文化進校園”打造成了學校的辦學亮點。學校的彜族文化長廊上,都是宣傳彜族文化知識、彜族風俗習慣、典型人物的内容。在“彜族文化傳習室”裡,我看到收藏在這裡的106卷《彜族畢摩經典譯注》和部分民族樂器、服飾。

難能可貴的是,金鹿中學還積極與彜族聚居的大過口民族中學開展對口支援工作,與三街中學、大過口中學、蒼嶺中學、前進中學開展結對幫扶工作,并定期選派骨幹教師到這4所學校交流學校管理、教育教學研究,上示範課,幫助他們提高辦學水平,為全州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作作出了表率。

“沐浴民族團結春風,培育民族教育花蕾”,金鹿中學名不虛傳。

金鹿中學民族班的學生們

阿保夫婦紫溪彜村遠眺紫溪彜族村:從夾皮溝到“中國第一彜族村”

紫溪彜村距離市區不過10多公裡,但一進村,卻是别有洞天的畫面——彜族風格的庭院,小橋流水,庭院精緻,寬闊整潔的道路兩旁花卉簇擁……讓人很難相信這是一個移民安置村,更想象不出以前這裡曾是交通不便、無人光顧的夾皮溝。

走進村裡,濃郁的彜族文化氣息撲面而來:村标廣場、火把廣場、祭火塔、太陽女神雕塑、中心大火盆、彜族十月太陽曆、十獸圖騰柱、浮雕景牆、圓雕彜鼎……讓人仿佛置身一個巨大的露天彜族文化博物館。紫溪彜村現有村民84戶,居住着彜、漢、苗3個民族,其中彜族人口340人,1994年因支持重點工程西靜河水庫建設搬遷至此,搬遷前是集民族、貧困為一體的彜族村寨。村子整體搬遷後,又進行了二次搬遷,全面實施特色民居、基礎設施、特色産業和民族文化建設,于2013年建成具有彜族文化特色的旅遊景點。現在的紫溪村已經完成了從農村成為城鎮的轉變,3個民族的村民在将新家鄉建設成遠近聞名的彜族文化生态旅遊村的同時,也完成了他們從農村人口到城鎮居民身份的曆史性轉變。

紫溪村頭,開農家樂的彜族村民李學保(阿保)正在擦拭家裡新添的不鏽鋼自助餐保溫炊具,院子裡停着嶄新的白色轎車。阿保告訴記者,明天中央民族歌舞團送戲下鄉要在紫溪村廣場演出,村裡将幾十号演員吃飯的任務交給了他們家。“這是一個光榮的事,也是一個增加收入的好事。明天我們要做13個菜。”阿保很高興,他的媳婦也很高興。

阿保家地處村裡最高處,視野開闊,家門口前面就是廣場,停車方便,因此到他家來吃飯的客人大都是回頭客。客人有楚雄市來的,有昆明來的,還有四川過來的。他們都愛吃他家的羊湯鍋和新鮮蔬菜。雖然午後烈日當空,但坐在阿保家寬敞明亮的院子裡,看着滿目開放的鮮花,感受不時吹過的清風,神清氣爽。

阿保夫婦有一個兒子,加上兒媳婦和孫子一家5口,主要經營農家樂,年均純收入超過5萬元,生活甜甜蜜蜜。他家在老村裡還有3畝地,種着梨、櫻桃、桃子等果樹。

說到剛搬遷過來的情景,阿保對記者說:“我小時候窮怕了,那個時候剛搬遷出來,山上種什麼都長不好,我都不知道到底該怎麼生活下去。後來,州裡縣裡鎮上的領導就來幫助我們想辦法,做我的工作,鼓勵我搞農家樂。我家貸款40萬元,蓋起了現在這個大院。”說起2014年6月第一天開業的情景,阿保開心地對記者說:“那天我們擺了20多桌呢!”當然最開心的是,他家的貸款現在全部還清了。

說起紫溪村改造成“中國彜族第一村”的往事,李德秀和丈夫的話多了起來。“為達到統一改造的風格,我們家帶頭響應,兩次搬遷兩次改造,我們都積極配合。”2014年,時任雲南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的辛維光來考察紫溪村“美麗鄉村”建設項目時,曾在李德秀家住過兩晚,吃過三頓飯,讓她念念不忘。在考察紫溪彜村後,辛維光提出“把紫溪彜村建成全省全國一流、最具地方民族特色、最具發展潛力的彜族新村”的建設目标。如今,這個目标已經實現。

李德秀說,4年前人們将改造後的紫溪彜村叫“中國彜族第一村”時,辛維光書記還對她說:“現在還不能說紫溪村是‘中國第一彜族村’。”現在,紫溪村以其濃厚的彜族文化魅力和日益增強的經濟實力,真的坐穩了“中國第一彜族村”的交椅。就連李德秀家才上小學三年級的小孫子都會在作文裡驕傲地寫道:“我們是中國彜族第一村的人。”

“辛書記已經調到北京了。如果你有機會見着他,一定告訴他,紫溪現在變得更美了。我們請他有時間一定再來紫溪村看看,來了還住我家。”臨别前,李德秀翻出一個陳舊的本子,指着上面的一個電話号碼囑托記者。

(雲南省楚雄彜族自治州民宗委馬雲蘭、楚雄市民宗局王建祥對本文亦有貢獻責編吳迪)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