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問一個“垃圾箱”教授

問一個“垃圾箱”教授

時間:2024-10-22 05:32:16

采訪︱龔菁琦

人物=P

傑夫·威爾森=W

P:很多人都好奇,兩年前你為何從280平方米的大房子搬出,住進3平方米的垃圾箱?當時是怎麼考慮的?

W:和妻子離婚之後,就獨自一人住在空曠的房子裡,那幢房子位于德克薩斯州布朗斯威爾的花園别墅。

才幾年工夫,房子女主人變成了陌生人,起初還想着,一個人清淨,後來越發睹物傷神,空空蕩蕩分外寂寞。加上每月還得還1600美元的房貸,我就索性把房子賣了,把家裡的舊物也象征性地以1美元賣了出去。

賣完房子之後,我搬到一間50平方米的單身公寓裡,結果驚喜地發現:在小的空間裡居住,生活質量也可以很高。後來我想挑戰人類的生存極限,試更小的居所—搬到垃圾箱裡去住。

P:你花了多長時間改造垃圾箱?

W:我當時是打算住在學校的垃圾箱,就和學生去找了一個相對不那麼臭的,開始清洗消毒。第一天住,發現幾個問題,垃圾箱異味大,四周醜陋,存儲空間小等等。這還算是小問題,最主要是冷,晝夜溫差實在太大,早晨出垃圾箱的時候,凍得直打哆嗦。

之後我在裡邊鋪了一塊地闆,地闆下放許多小格子,作儲物用,地闆上則作為活動的場所。又自己動手,把垃圾箱裡邊刷白,再擺上盆栽、音響、小家具、挂飾、地毯,這樣看起來更像家。但前6個月,垃圾箱裡沒有水電,我像一隻猴子一樣生活,一番努力後從旁邊的女生宿舍牽來水電,裝了空調、電燈。

住垃圾箱下雨也是件麻煩事,必須蓋防雨布,我就設計了一個可滑動斜頂屋頂,天晴時可以看星星。後來我還頗有興緻地在門前開發了一個微型花園,越來越完善。

P:一年多住在垃圾箱裡,體驗如何?怎麼解決做飯,、洗澡等等問題?另外,你如何面對大家的眼光?

W:在課堂上,學生們聽說我的計劃時,都張大了嘴巴。我把這個計劃告訴教務長時,對方半天沒晃過神兒來。确實,不少人認為我瘋了,可我很認真。住垃圾箱裡,不僅能降低租金,上班花在路上的時間也減少,花更少的時間做家務,最重要的是,這提供了一種新的自由體驗。

在平時,我要喝水就把學校湖裡的水過濾一下拿來喝,上廁所去學校的洗手間,洗浴去體育館。事實上,我一直沒能解決在垃圾箱裡做飯和洗澡的問題,所以我後面搬了出來,推出一個建房計劃,可以綜合解決這些問題。

P:幽閉狹小的空間,容易對身心造成壓力,你有這種感覺嗎?住垃圾箱期間,你與你的學生共同探讨了一個課題,人們對家庭用品需求的極限。當時的讨論結果是什麼?你理解的需求極限是什麼?

W:垃圾箱裡的生活是一個極端的實驗測試,是測試人們對于生活物資和空間需求的最低底線。結論是,垃圾箱确實不适合大多數人居住。但這種極簡的生活方式,卻會帶給大家舒适愉悅。比如,我住進來的時候隻有4條褲子、4件T恤、3頂帽子、3雙鞋,八九個領結,再也不用多買東西,因為根本沒地兒放。這樣,我會把時間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不會為物質上的瑣事所累。

P:後來你帶女友全美旅行,也是踐行了這種極少理念,21天隻帶了一套衣服三套内衣,極簡旅遊與普通旅遊方式相比,帶來哪些全新感受?

W:我感覺比起普通的旅行,我們那次心情更加輕松自由。不必一直惦記着提行李,不必惦記很多東西在賓館裡,我甚至不用住在賓館。不用擔心小偷,因為我沒什麼可偷。我能更加把注意力放在旅遊本身,比如說我不用扛着一個大相機,而會更加專注地體驗和欣賞此時此刻的美景。重要的是,沒有行李箱,不像旅遊者,能享受到當地人一樣的待遇。這個經驗很有趣。

P:聽說你在垃圾箱裡躺着時,想到“可移動住宅”KASITA計劃,當時是怎麼靈光一現的?

W:是的,我躺着欣賞滿天星空,思索宇宙和人生的時候想到,我住了這麼久垃圾箱,并沒有多麼壓抑和不開心,相反極簡的生活方式,讓我用另一種視角去看待生活,身心更加輕松愉悅。但怎麼能把這種體驗帶給大家呢?并不是所有人都願意住在垃圾箱裡,而且确實像洗澡和做飯這些問題也很難解決,為更現實一點,我想可以在極簡理念下,設計一種智能型住宅。後來,我這個計劃吸引到64.5萬美元的投資,成立了一家公司,專做這件事。

P:你說這計劃可以解決美國的一部分住房問題,具體怎麼解決?

W:現在的美國夢不再是追求越大、越多越好,而是追求質量本身。而KASITA的住房理念正是如此,小型、智能、環保,卻依然能提供舒适高質量的居住體驗。此外,年輕人經濟負擔重,這樣的房子對他們來說,不會有太大壓力。大概是一輛中等特斯拉車的價格。當購房不再成為壓力時,家庭就會有額外可支配的錢,從而幸福感提高。

P:房屋要做到科技含量高,同時經濟實惠,這似乎很難,你是怎麼平衡的?

W:我們設計的房間裡,鳥巢溫控器可以讓内部始終保持着适合人體舒适的溫度,特殊玻璃能根據室外陽光強度來遮陰,色調燈泡可以通過App控制色溫,讓房間光線配合人的需要。這些我們都是基于一種非常嚴密的設計,對成本也有嚴格控制,隻能說盡量謀求一種合理性。

P:有人說,房子等于家,家等于舒适、随意以及幸福感。而逼仄的空間很難有家的感覺。你如何看待這一觀點?

W:居住環境小不一定就不舒适和沒有幸福感。高科技的運用可以使得空間在視覺感官上放大,且不會壓抑。我們設計的房間,總共面積雖然隻有20平方米,但裡邊廚房、卧室、洗手間應有盡有,比如說床可以同時是沙發,書桌可以折疊等等。設備齊全、設計人性化。高科技對于打造一個井井有條溫馨的家,十分有幫助。

P:2016年做過的最正确的決定是什麼?

W:從垃圾箱裡搬出來,開始KASITA計劃。

P:2016年最遺憾的一件事?

W:把我住了那麼久的垃圾箱物歸原主。

P:2016年最常對别人說的一句話是什麼?

W:“Weshallsee”。結果會是怎樣,我們拭目以待。

P:2016年,你一次性花掉的最大一筆錢是多少?

W:一部電動自行車。哈哈,極簡主義者基本不買什麼東西,這個問題似乎沒有問對人啊。

美國

傑夫·威爾森(JeffWilson)

這位美國德州一所大學的環境學教授,與妻子離婚後,搬離了280平方米的别墅,住進了一個垃圾箱。居住一年裡,他将不到4平方米的垃圾箱打造成一個舒适的住處,并通過自身行動來探測人們對生活物資和空間需求的最低底線。2016年,他搬出了垃圾箱,提出來一個打造高科技蝸居的計劃。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