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書評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書評 > 《躲不過的彎路》的讀後感

《躲不過的彎路》的讀後感

時間:2022-09-22 09:26:39


   
   

《躲不過的彎路》的讀後感


   

  這篇“躲不過的彎路”,主要是寫了一個母親說這條路很難走,而那個兒子卻不顧一切地走了過去,在中途發現這條路确實很難走。走出來的時候,發現一個朋友,他本也想過去。可是,被那小男孩叫住,說:“這條路很難走。”而那位朋友也說了一句讓我感覺這是由深刻意義的話:“既然你們都可以從那條路走過來,我為什麼不能。”小男孩也對他笑了笑讓他一路小心。結尾有一句話: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路每個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的時候的彎路。不摔跤,不碰壁,不碰個頭破血流,怎能練出鋼筋鐵骨,怎能長大?讀了這篇文章,我想到了一句話:沒有付出,怎麼會有回報。隻要付出代價,就有了你想得到的結果。


   


   

走自己的路,讓别人去說 (字數:500)


   

“走自己的路,讓别人去說”這句話是我的座佑銘,我為什麼會選擇這句話呢?那還要從去年的一個夏日說起……


   

還記得那是一個絢麗的夏日,我走在馬路上,遠遠的看見一個少女走來,她身一件白色T恤,下面穿着藍色長褲,白色的涼鞋,腦後那濃而密的黑發束成馬尾辮。走着,走着,突然,她腳下一拐,鞋帶斷了,她停下,似乎想修一下鞋,可是辦不到,怎麼辦呢?如果穿上鞋走,那費時費力,自己還受苦。我注視着她,心想:她該怎麼辦呢?隻見她停了一會,便毅然拖下涼鞋,卷起長褲,赤腳走自己的路,這實在出乎我的意料。路上的行人看到這一幕有的一笑置之,有的驚訝地望着她,還有的“呵呵”的笑了兩聲。但那少女好像沒有看見和聽見一樣,繼續走自己的路,偶爾經過書攤還要翻閱一下新到的書刊。我不禁被她這種勇氣所震撼。


   

其實在生活中,常遇到這類事情,明知道怎樣做最好,但因膽小,擔心别人會議論,所以就放棄了。今後我們應該像那名少女一樣,走自己的路,讓别人去說。


   

從那天起“走自己的路,讓别人去說”這句話就成為了我的座佑銘,它時常激勵着我:要認準自己的路,堅定的走下去,或許會收獲一路花香……


   


   


   

回家的路修改稿 (字數:500)


    回家的路  上海市彙師小學四(2)班喬才真  我的外婆在69年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蘇北淮陰當老師。她每年要做的大事就是一年兩次的回上海探親。  媽媽說寒假前外婆總是提前一個月開始腌肉、灌香腸、做熏魚、腌鹹菜還有買牛羊肉,因此每次去上海總是大包小包塞得滿滿的。外婆左手拎,右手提,肩上背,大冬天的總是走得汗流浃背。那時回上海的路還格外不好走,要先坐三輪車去車站,然後坐車去南通,再換輪船到上海,最後還得拖着大小的行李乘公交。總是早上5點出發,晚上10點才到上海。這樣的情況直到1995年,外婆全家回了上海才結束。  今年,我随爸爸媽媽去淮陰的爺爺家過年。行李還真不少:一個裝着我們一家換洗衣服的大行李箱、爸爸的手提電腦、我的書包、各種年貨,送給親戚的禮物……大大小小,花花綠綠,爸爸、媽媽分兩趟才拿下樓來。我們把這些統統裝進車子的後備箱,輕輕松松地就踏上回鄉探親的路了。  我們從上海徐家彙出發,經過高架到沿江高速,通過新建成的蘇通大橋到沿海高速和甯連高速,曆經六個小時就到了淮陰,其間還繞道去連雲港吃了那裡名吃籽烏。在爸爸的老家,我們玩得很開心,很快一個星期就過去了,我們又踏上了回上海的路。這次是經京滬高速到揚州吃揚州茶點,然後駛過又一座新建的懸索大橋――潤揚大橋經滬甯高速回到上海。悠閑的半天就這樣過去了。媽媽說如果我們直接從淮陰到上海四個小時就夠了。  外婆聽了我們的經曆後連聲說我真幸運!  指導老師劉豔
   


   

隻有奮鬥,才有出路 (字數:1000)


   

當一個人獨立生活的時候,還有這樣的對生活充滿信心的,實在是難能可貴.因為人總不能被困難吓倒,而應迎難而上,克服困難,挑戰自我.始終保持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态.隻有這樣才能戰勝困難在一次背包旅行的途中,魯濱遜乘坐的飛機在無人島上墜毀.這是什麼地方?熾熱燦爛的陽光,一望無垠的大海在魯濱遜眼前展開的是一幅浪漫,孤獨,刺激和冒險的畫卷.然而,如果真的獨自留在無人島上會怎麼樣呢?這裡沒有自來水,也沒有煤氣爐,打不通手機,也沒法叫外賣送餐.除了泥土,大海和一直生活在那裡的動植物以外,無人島上沒有任何東西是為了讓人類生存而存在的.一滴水都要親自去找,一個火苗都要親手點燃.在這樣的狀況下,你還會感到浪漫嗎?

魯濱遜并不是天才,但是他有着更強的好奇心.他曆盡了限險,九死一生.他經曆了沒有淡水的痛苦,克服了孤獨一人生存的恐懼,熬過了無人島上漫長的梅雨期,戰勝了自己精神的絕望,最後終于乘坐英國海輪,駛向希望的故鄉雖然魯濱遜生活在遠離當時社會的荒島上,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但他始終沒有脫離過社會,利用先前在社會中學到的知識使自己活了下來.這本書記述的是一艘大船失事後,唯一幸存者魯濱遜在荒無人煙的小島,在與世隔絕的環境中,生活了二十八年的冒險經曆和内心活動.魯濱遜在島上孤身一人,面對困難和挫折,克服了許多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以驚人的毅力,頑強的活下來.他從失事的大船,找了些木材,在荒島上蓋了間房屋,為了防止野獸,還在房子周圍打上了木樁.來到荒島,面對首要的就是吃的問題,船上的東西吃完後,魯濱遜開始打獵,有時可能會餓肚子.于是他決定播種,幾年後,他終于可以吃到了自己的勞動成果.後來他有會到了自己的國家.其實學習也是這樣,也有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如果我是他,當船在暴風雨中失事的時候,我會像他那樣不向命運低頭繼續遠航嗎?不,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我不會去接受那充滿困難和挫折的生活,因為我沒有那份自信.如果我是他,當獨自一人置身于荒島之上,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時,我會像他那樣不自暴自棄,重燃生的希望嗎?不,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因時順變,積極自救,因為我沒有那種能力.如果我是他,當看到野人用自己的同類開宴會時,我會像他那樣勇敢地站起來,在僅有一個助手的情況下同他們搏鬥嗎?不,我甯可躲得遠遠的,祈禱他們永遠不要發現我,因為我沒有那種膽量.我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軟弱與無能.從呱呱墜地到背上書包,父母,學校為我們鋪設了成長的道路.我心安理得地在這條平坦的大道上走過了一年又一年,沒有挫折,沒有風浪,而我還整天抱怨這個,抱怨那個.其實我根本沒有咀嚼過生活中的苦澀,我是幸福的.然而幸福中的我根本沒有意識到能吃飽穿暖,背上書包去上學,每天接受家人們的關愛,社會的關注是一種莫大的快樂.我們需要具備魯濱遜那樣的刻苦奮鬥的精神.安逸的生活煉不出精幹的水手,平靜的湖面造不出時代的偉人.環境優越,生活舒适,往往會誘發這種惰性,阻礙人們成長;而惡劣的環境卻能激人奮發,使人立志改變處境,因而促使一個人成長.有了這種敢于挑戰的精神,不管環境是好是壞,都能創造條件,克服困難成才.否則,優越的環境,會成為滋養惰性

的溫床,艱苦的環境會成為淤埋弱者的深淵.正如人生道路,它坎坷,它不平,到處有荊棘,石頭,高山,急流.人生,并不滿布絢爛的朝霞;它是由痛苦,磨難,快樂的絲線,組成的網.當我們受到挫折,積極對待.我看到這樣一句話:"天不總是藍的,水不總是清的,草不總是綠的,花不總是豔的,人生也可能一帆風順!"花要凋落,草要枯黃,但春天又給它們生機.《魯濱遜漂流記》給我的啟示是:隻有奮鬥,才有出路.

【老師點評】:

詳略不當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