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小故事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小故事 > 盤古之争

盤古之争

时间:2024-08-14 01:33:14


   

近年來,各地挖掘文化資源,以此為切入點,提升本地知名度、大力發展旅遊經濟、為招商引資創設環境等,成為時髦。一些投入不大、收益頗豐的成功案例,吸引越來越多的地方參與其中,似乎一旦被冠以“某某之鄉”之名,不費吹灰之力,經濟效益就滾滾而來。


   

在我國,盤古開天辟地的故事千百年來廣為流傳。這個民間神話也引起了河南桐柏、泌陽兩縣學者的紛争,并挑起全國首例神話傳說著作權糾紛案。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盤古是我國曆史傳說中開天辟地的始祖。他殚精竭慮,嘔心瀝血,以自己的生命演化生機勃勃的大千世界,為千秋萬代的後人所敬仰。千百年來,盤古故事流傳不息、延續古今、傳播世界。


   

開天辟地的神話


   

很久很久以前,宇宙黑沉沉的,寂靜得很。世界像個大雞蛋,飄懸在那裡;盤古蜷縮着身子,孕育在裡面。經過一萬八千年,盤古長成了。他睜開眼睛,隻見周圍混沌、黑暗一片,同時也覺得憋悶的很,于是抓把不知哪來的斧子,要砍開這黑暗和混沌。他砍呀,砍呀,砍得渾身大汗淋漓,但有些地方還是粘連在一起。于是他左手執鑿,右手持斧,将這地方奮力鑿開。終于蛋卵“咔嚓”分成兩半,他站起來,用雙手将砍開的上部用力挺舉,同時,蛋卵内輕清的東西上揚變為天,陰濁、沉重的東西下沉變為地。他繼續用力舉着,使它們不會再合在一起。他又神奇地日長一丈,天也随之日高一丈,地也日厚一丈。這樣又經過一萬八千年,清亮的高高的藍天終于形成了,極厚的沉重的大地也形成了。


   

但盤古這個頂天立地的巨人卻因體力消耗太大,突然倒地死去。他的四肢和身軀變為崇山和五嶽,血液變為江河湖海,筋脈變為丘陵和道路,肌肉變為良田沃土,毛發變為草木和森林,牙齒、骨頭、骨髓變為金屬、岩石、珍珠和星辰,氣息變為了風雲,聲音變為雷霆,汗水變成了雨露,雙眼化為了太陽和月亮。


   

盤古的魂靈也冉冉升天了……


   

桐柏泌陽兩縣争打“盤古”牌


   

桐柏縣與泌陽縣相鄰,兩地都流傳有豐富盤古文化。2005年5月30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正式命名桐柏縣為“中國盤古之鄉”,并于當年10月授牌。泌陽得知消息後很是惱怒,心想,盤古山在我這裡,這裡有更為豐富的文化遺址來印證,而民間藝術家協會卻将“中國盤古之鄉”之名授予他人,這也太失面子了。于是,泌陽也啟動了盤古文化遺産的收集、整理工作。桐柏縣挂牌“中國盤古之鄉”兩個月後,泌陽縣也通過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取得了“中國盤古聖地”的稱謂。2006年農曆三月三,盤古山所在的陳莊鄉被更名為了盤古鄉。


   

當年下半年,為配合“盤古聖地”的宣傳,泌陽縣文化局原副局長張正、泌陽縣史志辦副主任王瑜廷編輯出版了《盤古神話》,記述了泌陽的盤古山名勝古迹、盤古廟會、地方風俗及盤古故事。


   

鬧上法庭


   

2006年8月,國際神話學學術研讨會在泌陽縣舉行。會上,泌陽方面給每位參會人員發了四本書,介紹該縣的民間盤古文化,其中包括《盤古神話》一書。


   

翻看《盤古神話》一書後,與會人員、桐柏縣文聯馬卉欣發現這本書和自己編的《盤古之神》的内容高度一緻。


   

1993年8月,馬卉欣曾出版《盤古之神》一書,較為系統地記錄了中原盤古神話及神話群、盤古神話的源流等。該書在每篇文章後,均注明了講述人、時間、地點和搜集整理人。讓馬卉欣不解的是,《盤古之神》裡的故事流傳地都在桐柏縣,在《盤古神話》裡流傳地則變成了泌陽,故事記錄人的名字也由馬卉欣變成了其他人。


   

2007年6月,馬卉欣以著作權被侵犯為由,将《盤古神話》的作者張正、王瑜廷及出版單位中州古籍出版社、印刷單位南陽寰宇印務有限責任公司起訴至南陽市中級法院,要求四被告停止侵權、消除影響、賠償經濟損失35萬元。


   

2008年1月6日,南陽市中級法院做出一審判決,判決書稱,對于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發掘、整理和研究的成果,一經發表,就可視為一般文學作品,按一般文學作品保護其著作權。法院判決張正、王瑜廷等四被告停止出版、印刷、銷售《盤古神話》,并在省級報紙上公開向馬卉欣賠禮道歉。張正、王瑜廷賠償馬卉欣經濟損失5萬元,中州古籍出版社、南陽寰宇印務有限責任公司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收到判決書後,張正、王瑜廷等提出上訴。8月6日,省高級法院審理了這起案件,但未判決。


   

提起這場官司,王瑜廷說,《盤古神話》引用了《盤古之神》的部分内容,但馬卉欣并不具備訴訟資格。


   

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應具有獨創性,即融入了作者的創造性勞動,體現了作者獨特的藝術風格。盤古神話是在泌陽地區流傳久遠的民間故事,經過千百年口口相傳傳承下來,不存在版權之說,任何人都可以進行整理、再創作,即使内容完全一樣,也不是剽竊。


   

正是基于此,《著作權法》未對民間文學作品保護做出規定,隻提到由國務院另行制定保護辦法,但該辦法一直沒出台。


   

《盤古之神》系他人講述而來,故事的構思、人物的刻畫、情節的安排多來源于講述人,整理人付出的隻是普通而簡單的勞動,沒有投入其獨創的智力勞動,所以不應擁有著作權。


   

同時,泌陽方面表示,很多講述人講盤古故事像背書一樣流暢,正是因為講述人或流傳故事相同,導緻了兩書很多内容相似或相同。而且,他們如果因此輸官司,以後别人都不敢涉足盤古神話了,這樣會阻礙神話故事的傳承。


   

各自為證


   

關于盤古文化歸屬,桐柏和泌陽兩方面各自給出了自己的支撐意見。


   

桐柏方面


   

盤古祖殿位于桐柏縣城西南盤古溪上遊,一座規模宏大的圓頂式殿宇依山而建,坐北朝南,莊重肅穆,殿中安放着高大的盤古銅像。殿前台階正中鑲嵌着巨型黑色花崗岩雲龍圖案。殿下中間擺有石質供案,右立伏羲堂,左立女娲堂。堂下是拼有八卦圖的盤古廣場。嵌文精美的盤古文化牆建于廣場南端。宋代編修的《元豐九域志》中有“桐柏山,淮水所出,淮渎廟,盤古廟”的記載,可見宋代或再早時期桐柏縣境内就已有盤古廟及其祭祀活動。據悉,盤古祖殿系2005年複建仿古建築。桐柏盤古神話于2008年6月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尋根谒祖,勝迹曆曆。


   

據記載,盤古與桐柏發生聯系言之有據。明代董斯張著《廣博物志》卷九引述三國吳人徐整《五運曆年記》說:盤古死後“血為淮渎”,揭示了盤古當年著迹桐柏、血脈化為淮渎的神奇故事。清朝乾隆十八年(1753)編修的《桐柏縣志》收錄明代學者李夢陽著《大複山賦》說:“昔盤古氏作茲焉,用宅。是以清濁判,三紀揭,苟純,明劃日月。”(桐柏山古時又稱大複山)記載了太古時代,盤古氏創世桐柏山的事實。清代貢愈淳在《桐柏山賦》中說:“盤古開天而首出。”同樣記述了盤古在桐柏出世的傳說,從一個側面印證中原桐柏山是盤古神話根源地。


   

此地蘊藏豐富的盤古神話遺迹:盤古山、盤古廟、盤古祖殿、盤古井、盤古洞、盤古爺躺像、盤古奶躺像等,與盤古神話相印證。由此可見,以桐柏為中心方圓數百裡的區域都是盤古神話活化石和遺迹留存地。


   

當地民間形成的與盤古有關的遺風遺俗影響深遠。

如殿中的盤古像手抱陰陽圖,明顯帶有道家敬祖的觀念,而曾被奉為國教的道教信仰的第一大神就是盤古元始天尊。當地嫁女送連根帶梢竹竿的民俗,源于盤古當年捏泥人遇雨,用竹子當掃把收掃泥人的傳說。還有玩獅子吞小孩的風俗,也是重演盤古氏當年在獅子肚子裡躲過大災大難的掌故,取為嬌兒驅災避邪之意。過去,大戶人家、廟門以及官府門前,都要安放兩尊石獅子,取獅子把門、威風吉利之意等。每逢農曆三月三或九月九,群衆自發進山朝聖,燒香祭祖,祈福迎祥。


   

自2006年以來,桐柏已連續成功舉辦了七屆祭祀盤古典禮活動,桐柏成為海内外華夏子孫尋根谒祖的聖地之一。


   

泌陽方面


   

泌陽有座古老的盤古山,千百年來,每年農曆三月三有古刹大會,吸引方圓數百裡善男信女前來朝拜。泌陽盤古山周圍百姓對盤古神話的傳說代代相傳,綿延不斷。但這些傳說故事過去卻沒有系統地整理成冊。


   

盤古山屬桐柏山餘脈,通體位于泌陽縣境内,盤古廟是祭祀盤古爺的廟宇,坐落在盤古山上。盤古廟的修建年代無确切考證。盤古山附近的山民說,早在西漢時期盤古廟就已存在。傳說王莽攆劉秀時,劉秀被莽軍所追,曾到盤古山盤古廟躲避。劉秀進入盤古祖殿,即與随從一起行跪拜大禮,祈禱盤古爺保佑其平安。之後,在泌陽境内幾次逢兇化吉,劉秀和部下非常感念盤古的恩德。劉秀稱帝以後,多次派員前來祭奠。據羅平所注的《路史??前記一》載:“代(世)所謂盤古氏者,神靈。按《地理坤鑒》雲‘龍首人身’。而今成都、淮安、京兆皆有廟祀。”泌陽隋時為淮安郡治,這就是說,至少隋代盤古廟已有相當影響。曆朝曆代修葺不辍,到宋明和清初已有相當規模。明成化《河南總志??八》關于泌陽的山水有記載:“盤古山,在泌陽縣南四十裡,上有盤古廟,其下出水流經縣南二十裡名田市河,又出水名江河,流經縣東合三家河,俱入泌水。”可見,明代盤古山盤古廟大有名氣。盤古廟現存明代鐵磬一尊,也是明證。


   

可是,桐柏自古至今沒有盤古山,從南陽府志到桐柏縣志也沒有桐柏盤古山的記載。甚至桐柏方面申報“中國盤古之鄉”時上級專家來考察,桐柏工作人員都是帶着他們來泌陽的盤古山考察的。這在當時來說,是不合适的,也是不允許的。為此,他們告訴專家們說泌陽盤古山以山頂分水為界,北屬泌陽,南屬桐柏,想以此把他手伸到泌陽的事遮攔過去。


   

泌陽盤古神話有勝迹質證,是一幅真實的盤古神話卷,毋庸置疑。這在盤古神話的流傳分布相對集中的其他區域,應當是無與倫比的。有盤古山,盤古廟,石獅子,盤古神磨,角和太極鏡,盤古船,黑山溝,歪頭山,猴山,八子山,還有盤古爺的石箱子、盤古井、盤古的金(卧牛山),等等,每一個盤古神話故事,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勝迹質證。巍巍盤古山,化石般的見證着盤古神話的根源。而這一切是桐柏方面所不能比的。


   

我看“盤古之争”


   

作為東方的創世說,盤古開天辟地的故事千百年來廣為流傳。其實桐柏縣、泌陽縣都屬于同一個盤古文化圈,盤古山也屬于桐柏山系,盤古文化在這兩個縣都有傳播,兩地都有一定的民俗基礎。


   

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夏挽群這樣說,神話故事與曆史學不同,曆史學強調發生時間、地點的唯一性,而作為民俗學的神話故事,是通過口口相傳,通過移民、人際交流傳播至各地,然後在某一地域落地生根,村民将傳說與當地地形、地貌、人物結合起來,實現神話故事的本土化。比如,梁山伯與祝英台、牛郎織女等故事,全國很多地方都自稱是這些故事的發源地,不能簡單地說發源地是哪一個地方,隻要當地有傳說、有故事、有遺迹、有信仰,就應給予承認,而不能像曆史學那樣強調唯一性。


   

事實上,“某某之鄉”“某某聖地”的命名,其初衷是為了推動地方政府增強責任意識,加大傳統文化的保護力度,同時也是為當地的旅遊、經濟發展提供品牌支持。在争名的背後,自然還在于利益的驅動,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發展旅遊經濟”也。


   

看待傳統文化,無論是政府還是老百姓,都應有大局意識。盤古神話從狹義角度講,屬于桐柏、泌陽兩縣,但從廣義上講,同屬于中原文化的構成部分,同屬于中國神話,從人類文化遺産上講,它則屬于全世界,因此全人類都有責任保護它。正所謂“盤古開天地,不是隻為了桐柏泌陽二縣”。


   

盤古故事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此乃大家的。無論它起源于哪裡,它都是中國的,甚至世界的。我們大家都應該共同發展,而不應該将其置于刀光劍影之中。主管部門也應該正确引導,化消極為積極,其實隻要對發展生産和文化有促進作用,那麼神之盤古将更加的人格化。


   

其實,在對兩縣盤古文化有深入研究的李修對和王瑜廷老師進行采訪時,他們兩個也一緻表示,其實這個真得沒有什麼可争,甚至那場官司都不應該打。大家都應該把眼界放寬點,把心放大,共同發展盤古文化,而不是在這裡争個你死我活。


   

王瑜廷老師是盤古之争全過程的見證者,他感慨地告訴我們,其實他是很不願看到這種現象的。泌陽縣原來與桐柏縣一樣,是屬于南陽管的,直到1965年才劃歸駐馬店。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泌陽人民總找不到歸屬感,心理上還是感覺跟南陽走的比較近,所以泌陽人民應該說是最不願看到這場紛争的。


   

事到如今,該發生的和不該發生的都發生了,希望這場紛争能給兩縣帶來思考,然後兩縣能夠攜起手來,化幹戈為玉帛,共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