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6月的一天,嘎納電影節如期舉行。各國明星雲集,可是,當中國著名影星鞏俐一出場,就獲得了比别的明星更多的喝彩,因為她的笑容和她身上的鑽飾一樣光彩照人:耳朵上是一副璀璨的梨形鑽飾耳環,重10克拉!脖子上那條亮麗奪目的鑽石項鍊,重達63克拉!她手腕上還套着一隻橢圓形的鑽石手環!
當時中國電視台沒有直播那場電影節,可是,隻過了一兩天,中國的報紙評論就有些鋪天蓋地了。以《紹興晚報》為例:“著名影星鞏俐今日在法國嘎納電影節亮相,引人矚目的不是她帶來了什麼由她主演的影片,而是她渾身上下佩戴的珠寶,這些珠寶價值竟超過362。5萬美元,頂得上工薪族3000年的薪水……影星靠什麼征服觀衆?決不是令人咋舌的‘身價’和那些讓人眼花缭亂的珠寶首飾……”
口徑一緻觀點相仿的報道和評論很快在中國激起軒然大波,應該說這是夏天裡的一把火,點燃了并不得意的工薪階層乃至下崗職工的怨怒。
鞏俐剛剛回國,身上就沾上了黑黑的“黴”灰,而不是鑽石般的光彩,這是她萬萬沒有想到的。其實,她的做法是國際上的慣例,并且也是一種禮儀。2000年出席奧斯卡頒獎晚會的電影明星們,就佩戴着價值超過一億美元的鑽飾,堪稱“鑽石橫掃奧斯卡之夜”。
比如,演員鄧肯的袖口上鑲有價值30萬美元的14克拉的鑽石,他受電影《綠色奇迹》的啟發,表帶上還有一隻鑽石老鼠。ABC電視台主持人班克斯佩戴81克拉的黃色鑽石項鍊,上面那顆10克拉的鑽飾吊墜,就值900萬美元。鞏俐小姐跟她比差遠了。
可是,中國記者認為,鞏俐能佩戴得上,但她配得上嗎?連一個法國評論家也寫道:“這種以昂貴的飾物顯示自己富有,襯托自己榮譽的做法,至少說明這個人的思想已經大大落後于時代。”
終于,在媒體的興風作浪之下,鞏俐和中國的工薪族失去了和睦。本來很興奮的鑽石商人和鑽石樓也落下一聲歎息,他們本來以為鞏俐的行為将推動鑽石消費大潮的到來。
其實,鞏俐身上戴的鑽飾是借來的,這也是國際上的一種慣例,她出場時前前後後保镖簇擁,并不是她的身體很需要保護,而是她身上的鑽飾絕對不能丢失,晚會結束要完璧歸趙的!
到了2001年的10月,鞏俐獲得了百花獎的最佳女演員獎。在甯波舉行的頒獎典禮上,鞏俐上台領獎了,她的脖子上手指上耳朵上都帶了大鑽石了?正好相反,她穿着随随便便的牛仔褲和白襯衫,随随便便走上台,一分種都不到就把獎拿走了。
第二天,中國的報紙又開始全方位地對鞏俐進行評頭論足,其轟炸勢頭完全不亞于1997年那光景。以報紙《周末》為例,一整版的評說,大标題是:鞏俐着休閑裝上台領獎,合适嗎?
一位叫米米的讀者寫道:“如果她一貫随心所欲、自由休閑也罷了,但我們一定都記得她在國外頒獎典禮上的精心打扮,憑借這種中國式的雍容華貴吸引住老外的‘眼球’。如此,不免讓人覺得她有‘厚洋薄本’之嫌。”
觀衆徐惠芳很幽默:“她在國外領獎珠光寶氣,在百花獎牛仔褲白襯衣,也并不等于看不起中國人或是崇洋媚外。也許,她明年在奧斯卡還會穿着北方農村婦女的衣服呢?”
人們一邊讀着報紙一邊做出這樣的推斷:這麼說來,鞏俐在國外如此這般的豪華打扮是對的?她佩戴了三百多萬美元的鑽飾沒有錯?因為影迷都認為她不該在國内的頒獎典禮上随随便便邋邋遢遢,而應該像在國外時那個樣,那是尊重。
做一個電影明星真不容易,成千上萬的中國人外國人給予他們的一舉一動一颦一笑太多的關懷和關注。其實,我們沒有必要把擁有很多鑽飾的人放置在一個邪惡和罪惡的模式裡,不要以為有了好多鑽飾的人就不會有什麼智慧和道德。
當時就有人呼籲:我們不妨讓鞏俐小姐過去,放她一碼。
時間一晃就過去好多年了,如今的影迷和讀者,欣賞和鑒定水平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如果鞏俐再在某個頒獎晚會上佩戴了很多值錢的鑽石,不會有人對她說三道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