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小故事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小故事 > 我的小學

我的小學

时间:2024-08-13 08:27:15


   

  我七歲入學,入學前父母帶着我去照相館拍了張全身像,照片上我身穿仿制的軍裝,手執一本紅寶書放在胸前,咧着嘴快樂地笑着,這張照片後來成為我人生最初階段的留念。


   

  我上的小學從前是座耶稣堂,校門朝向大街,從不高的圍牆上方望進去,可以看見禮拜堂的青磚建築,禮拜堂早就被改成學校的小會堂了。一棵本地罕見的老棕榈樹長在校門裡側。從1969年秋季開始,棕榈樹下的這所小學成為我的第一所學校。


   

  我記得初入學堂在空地上排隊的情景,一年級的教室在從前傳教士居住的小樓裡,樓前一排漆成藍色的木栅欄,木栅欄前豎着一塊紅色的鐵質标語牌,“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标語的内容耳熟能詳。學校裡總是有什麼東西給你帶來驚喜,比如樓前的紫荊正開滿了花朵、它的圓葉攤在手心能擊打出異常清脆的響聲;比如圍牆下的滑梯和木馬,雖然木質已近乎腐朽,但它們仍然是孩子們難得享用的大玩具,天真好動的孩子都湧上去,剩下一些循規蹈矩的乖孩子站着觀望。


   

  入學第一天是慌張而亢奮的一天,但我也有了我的不快,因為排座位的時候,老師把我和一個姓王的女孩排在一張課桌上,而且是第一排。我讨厭坐在第一排,第一排給人以某種弱小可憐的感覺;我更讨厭與那個女孩同桌,因為她邋遢而呆闆,别的女孩都穿着花裙子,打扮得漂漂亮亮,唯獨她穿着打了補丁的藍褲子,而且她的臉上布滿鼻涕的痕迹。我的同桌始終用一種受驚的目光朝我窺望,我看見她把毛主席的紅寶書放在一隻鋁碗裡,鋁碗有柄,她就一直把鋁碗端來端去的,顯得有點可笑,但這樣攜帶紅寶書肯定是她家長的吩咐。


   

  所以入學第一天我側着臉和身子坐在課堂裡,心中一直為我不如意的座位憤憤不平。


   

  啟蒙老師姓陳,當時大約五十歲的樣子,關于她的曆史現在已無從查訪,隻記得她是湖南人,丈夫死了,多年來她與女兒相依為命,住在學校唯一一間宿舍裡,其實也就是一年級教室的樓上。現在我仍然清晰地記得陳老師的齊耳短發已經斑白,顴骨略高,眼睛細長但明亮如燈,記得她常年穿着灰色的上衣和黑布鞋子,氣質潔淨而優雅。當她站在初入學堂的孩子們面前,他們或許會以她作參照形成此後一生的某個标準:一個女教師就應該有這種明亮的眼神和善良的微笑,應該有這種動聽而不失力度的女中音,她的教鞭應該筆直地放在課本上,而不是常常提起來敲擊孩子們的頭頂。


   

  一加一等于二。


   

  b、p、m、f,a、o、e、i,這才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天籁,我記得是陳老師教會了我加減法運算和漢語拼音。一年級的時候我學會了多少漢字?二百個?三百個?記不清了,但我記得我就是用那些詞彙給陳老師寫了一張小字報。那是荒唐年代裡席卷學校的潮流,廣播裡每天都在号召人們向XX路線開火,于是我和另外一個同學就向陳老師開火了,我們歪歪斜斜地寫字指出陳老師上課敲過桌子,我們認為那就是廣播裡天天批判的“師道尊嚴”。


   

  我想陳老師肯定看見了貼在一年級牆上的小字報,她會作何反應?我記得她在課堂一如既往地微笑着,下課時她走過我身邊,隻是伸出手在我腦袋上輕輕撫摸了一下。那麼輕輕的一次撫摸,是1969年的一篇凄涼的教育詩。我以這種荒唐的方式投桃報李,雖然是幼稚和時尚之錯,但時隔二十多年想起這件事仍然有一種心痛的感覺。


   

  上二年級的時候陳老師和女兒離開了學校。走的時候她患了青光眼,幾乎失去了視力,都說那是因為長期在燈下熬夜的結果。記得是一個秋天的黃昏,我在街上走,看見一輛三輪車慢慢地駛過來,車上坐着陳老師母女,母女倆其實是擠在兩隻舊皮箱和書堆中間。看來她們真的要回湖南老家了,我下意識地大叫了一聲陳老師,然後就躲在别人家的門洞裡了。我記得陳老師喊着我的名字朝我揮手,我聽見她對我喊:天快黑了,快回家去吧。我突然想起她患了眼疾看不清是我,怎麼知道是我在街上叫喊?繼而想到陳老師是根據聲音分辨她的四十多個學生的,不管在哪裡,不管什麼時候,老師們往往能準确無誤地喊出每一個學生的名字。


   

  我之後再也沒有見過陳老師,假如她還健在,現在已是古稀之年了。或許每個人都難以忘記他的啟蒙老師,而在我看來,陳老師已經成為混亂年代裡一盞美好的路燈,她在一個孩子混沌的心靈裡投下了多少美好的光輝,陪他走上漫長多變的人生旅途。時光之箭射落歲月的枯枝敗葉,有些事物卻一年年呈現新綠的色澤,正如我對啟蒙教師陳老師的回憶。我女兒眼看也要背起書包去上學了,每次帶着她經過那所耶稣堂改建的學校時,我就告訴女兒,那是爸爸小時候上學的地方,而我的耳邊依稀響起二十多年前陳老師的聲音:天快黑了,快回家去吧。


   

  我從來不知道我童年時就讀的小學校的老師一直記着我。我的侄子現在就在那所小學讀書,有一次回家鄉時,侄子對我說:我們老師知道你的,她說你是個作家,你是作家嗎?我含糊其辭,我侄子又說,我們老師說,她教過你語文的,她教過你嗎?我不停地點頭稱是,心中受到了某種莫名的震動。我想象那些目睹我童年成長的小學老師是如何談論我的,想象那些老師現在的模樣,突然意識到一個人會擁有許多不曾預料的牽挂你的人,他們牽挂着你,而你實際上已經把他們遠遠地抛到記憶的角落中了。


   

  那所由天主教堂改建的小學給我留下的印象是美好而生動的,但我從未想過再進去看一看,因為我害怕遇見教過我的老師。偶爾地與朋友談到此處,發現他們竟然也有類似的想法。我不知道這麼做是不是好,我想大概許多人都有像我一樣的想法吧,他們習慣于把某部分生活完整不變地封存在記憶中。離開母校20年以後,我收到了母校校慶70周年的邀請函。在駛往家鄉的火車上我猜測着旅客們各自的旅行目的,我想那肯定都與每人的現實生活有密切關聯,像我這樣的旅行,一次為了童年為了記憶的旅行,大概是比較特殊的了。


   

  一個秋陽高照的午後,我又回到了我的小學,孩子們吹奏着樂曲歡迎每一個參加慶典的客人。我剛走到教學樓的走廊上,一位曾教過我數學的女教師快步迎來,她大聲叫我的名字,說,你記得我嗎?我當然記得,事實上我一直記得每一位教過我的老師的名字,讓我不安的是她這麼快步向我迎來,而不是我以學生之禮叩見我的老師。後來我又遇見了當初特别疼愛我的一位老教師,她早已退休在家了,她說要是在大街上她肯定認不出我來了,她說,你小時候特别文靜,像個女孩子似的。我相信那是我留在她記憶中的一個印象,她對幾千名學生的幾千個印象中的一個印象,雖然這個印象使我有點窘迫,但我卻為此感動。


   

  就是那位白發的女教師緊緊地握着我的手,穿過走廊來到另一個教室,那裡有更多的教過我的老師注視着我。或者說是我緊緊地握着女教師的手,在那個時刻我眼前浮現出二十多年前一次春遊的情景,那位女教師也是這樣握着我的手,把我領到卡車的司機室裡,她對司機說,這孩子生病剛好,讓他坐在你旁邊。


   

  一切都如此清晰。


   

  我忘了說,我的母校兩年前遷移了新址。現在的那所小學,教室和操場并無舊痕可尋,但我尋回了許多感情和記憶。事實上我記得的永遠是屬于我的小學,而那些塵封的記憶之頁偶爾被翻動一下,抹去的隻是灰塵,記憶仍然完好無損。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