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小故事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小故事 > 他有對事業的激情

他有對事業的激情

时间:2024-08-10 06:34:49


   

  他是一位溫和敦厚的建築界泰鬥,曾手書“匠人營國”。他一生都在踐行“謀萬人居”的理想,至今仍不離講台。他,就是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著名城市規劃及建築學家、教育家吳良镛。


   

  90歲的他獲得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榮譽:2012年2月14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的主席台中央,胡錦濤總書記把大紅的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的獲獎證書交到了吳良镛的手中。


   

  科學求真


   

  1922年,吳良镛出生于江蘇南京一個普通家庭。1937年日寇入侵,讓他體會國破家亡、流離失所的痛楚。“那是畢業統考考完最後一門科目的一個午後,日本飛機轟炸了合川,整個城市幾乎一半都給燒了。這件事,對我刺激很大。”


   

  1940年,他進入重慶中央大學建築系學習,開始了一生“匠人營國”的生涯。1945年,吳良镛受梁思成先生之約,赴清華協助籌辦建築系;1948年,他被梁先生推薦到美國學習,在大師沙裡甯的指導下深造;1950年,吳良镛毅然回國,從此再沒離開清華。


   

  作為中國建築學與城鄉規劃學的學術帶頭人,吳良镛不斷探索着中國特色的建築與城市理論的發展之路。他提出了“廣義建築學”理論,在此基礎上,創造性地形成“人居環境科學”體系。他出版著作28部,發表學術文章200多篇。《廣義建築學》和《人居環境科學導論》兩部巨著,更是為他赢得了特殊榮譽。


   

  正是在導師梁思成的影響與感染下,吳良镛成長為新中國建築界及建築教育事業上的開拓者之一。“如果沒有梁思成先生的指導,我不知道我的人生會是怎麼樣。”


   

  從1984年他培養出我國城市規劃與設計專業的第一位博士起,一代代建築新秀在吳老培養下脫穎而出。在退休前,他仍把自己定義為一個教書先生,一個做學問的學者。中風之後還不離講台,現在仍在帶博士生。


   

  創造良好的、與自然和諧的人居環境,讓人們能詩意般、畫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是吳良镛最大的追求。他積極參與天安門廣場改建工作、唐山地震改建規劃,參與上海浦東規劃、北京中關村科技園規劃、深圳城市總體規劃設計等等,至老仍身體力行地實踐着少年時代“謀萬人居”的理想。


   

  人文求善


   

  菊兒胡同,一個詩情畫意的名字。那裡與繁華、喧鬧隔離,與市井煙火相連。20年前,這裡實施了一項頗具轟動效應的舊城改造工程,北京首例新四合院脫穎而出。1988年,吳良镛受邀來操刀“動手術”。通過對菊兒胡同改造,他探索出一條舊城有機更新之路,得到了國内外建築學界的充分肯定,更憑此獲得了聯合國授予的“世界人居獎”。


   

  吳老說,這裡實現了他多年的一個夢想,“北京的舊城不能讓它毀壞下去。從太和殿前面的廣場到小胡同裡的四合院,都反映着古老的中華文明。”從這點上說,吳良镛先生不僅是一個建築學家,更是一個人文主義學者。


   

  作為恩師的林徽因曾這樣評價吳良镛:“少有的刻苦、淵博,少有的對事業的激情,多年與困境抗争中表現出少有的堅強”。如今,他的雄心和鬥志有增無減。73歲時,創辦了清華大學人居環境研究中心,開始學術道路上的新征程。他始終在奔走呼籲,為規劃與建築的科學理論成為社會普遍接受的“普通常識”和“平凡真理”而不懈努力……


   

  藝術求美


   

  謙謙風度的吳老身上,似乎藝術家的氣質更濃于建築師的氣質。他追求“大科學”“大人文”“大藝術”的融合。吳老興趣廣泛,自小酷愛美術,大學期間接受的是巴黎美術學院式的建築教育,領悟過宗白華、傅抱石、徐悲鴻、齊白石等人的藝術境界。美國留學是在匡溪藝術學院,師從沙裡甯學習建築與城市設計,同時進修繪畫、雕塑,藝術修養與視野都得到很大提高。吳良镛從兩種專業修養中受益:從畫中學建築、城市、人居環境,複從藝術的角度去觀察自然、體驗人生。


   

  最近,吳良镛在讀熱銷的《喬布斯傳》。“我對他很感興趣。他有自己獨特的方法論。我想從他的方法論中借鑒和學習一些精髓,看能否運用到建築規劃的方法論中。”也許正是因為這種對事業經久不衰的激情,才讓吳良镛先生始終與外面的時代和環境不脫節。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