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春節前夕,應老家親友的邀請,我們老兩口帶上外孫女一家三口驅車回到闊别多年的故鄉,過了一個年味濃濃的春節,那裡的風土人情,開心場景,至今曆曆在目,回味無窮。
那是農曆一年的最後一天,離津後的小車在高速路上疾馳,外面寒風凜冽,車内暖意融融。回鄉過年,對于農村長大的我來說,自然是重溫舊夢,而對從沒去過農村的十幾歲的外孫女飛飛來說,可謂一次充滿新意的旅遊。
“姥爺,農村怎麼過年?有紅燈籠嗎?放鞭炮嗎?”飛飛一問,讓我不由想起小時候過年的情景:那時雖窮,但鄉村的年還是特别隆重的,殺豬炖肉、掃房清洗、購年貨、貼對聯是大人的事兒,穿新衣、觀花燈、放花炮卻給孩子帶來無限快樂。說到鞭炮,大年前後村子裡炮聲不斷,煙霧缭繞。有一高姓人家,每年臘月都要自制好多鞭炮,自家放不完,還拿到集市去賣。每晚都讓幾個孩子幫忙配藥卷炮,有一天火藥突然爆燃,在場人都被燒傷,經過搶救,幾個孩子保住了命,但個個落下滿臉疤。
如今的故鄉,早已舊貌換新顔。往昔破舊的家早已被現今寬闊的院落、敞亮的小樓取而代之。親人們老少十幾口,像接待貴賓,噓寒問暖,把我們迎進一間大客廳,兩張大圓桌早已擺好,還沒說上幾句話,大年三十的團圓宴就開始了。男人們勸酒讓菜,難得喜相逢;女人們邊吃邊喝拉家常,好不熱鬧。小飛飛早被同齡的孩子請到樓上去玩……忽然,外面傳來噼裡啪啦的鞭炮聲,“誰在院裡放炮?沒事兒吧?”老伴兒擔心飛飛,想出去看看。“沒事兒,沒事兒!”侄子說,“咱村移風易俗抓得緊,人們再也不放煙花爆竹了,剛才是電子鞭炮,傷不着孩子,不污染環境。這都是孩子們搞的,咱不懂。”真沒想到,科學的腳步,農村比城裡還快。
午後,幾個孩子帶我們走出家門,眼前是寬綽平整的街道,青磚紅瓦的小二樓。家家張燈結彩,戶戶對聯映門,稀落的電子鞭炮聲不時傳來。聽孩子們說,村委會大院擴建成了“村民樂園”,那裡有小禮堂、歌舞廳、京劇社、福壽院,小禮堂正舉行集體婚禮。“走,咱去看看!”不一會兒,果然來到一個偌大院落,拱門上方六個大字:“呂莊村民樂園”,兩扇大門上是一副新貼的對聯:改革創新九州添瑞,清除腐敗四海呈祥。院内小禮堂傳出陣陣歡笑聲,舞台上燈光閃爍、五彩缤紛,10對婚服豔麗的新人站在台上,司儀手執活筒在講着什麼,台下座無虛席,兩邊還站着不少人……
在回家路上,我問孩子們晚上是否要看央視的“春節聯歡晚會”,他們卻說,吃完餃子要在大街上看耍龍燈。說到初一、初二有什麼新玩意兒,他們說可多了,什麼鄰裡大團拜、歌舞會、踩高跷、聽評書等等,看來這次回鄉過年來對了,陶醉于故鄉年味中的小飛飛,兩天後返城時,哭着不想上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