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毛澤東詩詞與革命文化:敢叫日月換新天

毛澤東詩詞與革命文化:敢叫日月換新天

時間:2024-10-22 11:40:27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鬥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标識。”毛澤東詩詞是中國革命的藝術成果,真實反映了毛澤東的革命生涯,是中國革命史的壯麗畫卷,也是解讀革命文化的獨特文本。

革命是中國近代曆史發展的主線。中國共産黨所領導的中國革命徹底改變了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革命文化是這一偉大實踐的文化結晶,也是20世紀中國最強勁的文化形态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鬥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标識。”毛澤東詩詞是中國革命的藝術成果,真實反映了毛澤東的革命生涯,是中國革命史的壯麗畫卷,也是解讀革命文化的獨特文本。

革命目标:敢教日月換新天

“東海有島夷,北山盡仇怨”“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軍閥重開戰,灑向人間都是怨”“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億不團圓”。近代以後,中國社會内憂外患,中華民族苦難深重。毛澤東詩詞對中國革命有着獨特的詩意表達,具體體現在從“問天”“比天”到“翻天”“換天”的不斷演進。

毛澤東詩詞有很多詩句帶有“天”字,如“人生易老天難老”“離天三尺三”“天高雲淡”“炮火連天”。“天”一般指與地相對的無邊蒼穹,或者指自然界。但是在毛澤東心目中,“天”有着極強的政治色彩。1925年時,毛澤東“怅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盡管這句詩中沒有出現“天”字,但不免使人聯想到屈原的《天問》。這是對人世間一切不公平事物的發問,表現出毛澤東對現實社會的強烈不滿和對祖國命運的深深憂患。到1935年時,毛澤東壯懷激烈,“欲與天公試比高”。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天公”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統治階級和社會制度,毛澤東偏偏不信邪,要與“天公”比試較量、分庭抗禮。毛澤東說過:“我們就像孫悟空大鬧天宮一樣,我們丢掉了天條。”這就不難理解,毛澤東對自封“齊天大聖”的孫悟空推崇備至。毛澤東立志“改造中國與世界”,最終是要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即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到1949年時,南京解放,新中國橫空出世,毛澤東由衷慨歎:“天翻地覆慨而慷”“試看天地翻覆”“人間變了,似天淵翻覆”。“敢教日月換新天”“一唱雄雞天下白”,中國革命改天換地,毛澤東由此成為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

革命精神:為有犧牲多壯志

中國革命的基本态勢是敵強我弱,“猶記當時烽火裡,九死一生如昨”“敵軍圍困萬千重”“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戰争環境艱苦卓絕,“路隘林深苔滑”“贛江風雪迷漫處”“霧滿龍崗千嶂暗”“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遍地哀鴻滿城血,無非一念救蒼生”。中國革命是激情燃燒的歲月,曆經了血雨腥風的革命文化見證了“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的苦難輝煌,凝結着中國共産黨人一心為民、堅定執着、視死如歸、不懼艱險、勇于擔當、樂觀豪邁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格。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澤東對中國革命充滿着必勝的信心。“要向潇湘直進”“直下龍岩上杭”“直指武夷山下”“席卷江西直搗湘和鄂”,一個“直”字蘊含着無窮信息,中國共産黨人信念堅定、矢志不渝、百折不撓、義無反顧的革命精神躍然紙上。毛澤東在戰略上藐視敵人,“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罴”,具有面對強敵“我自巋然不動”的從容氣度,具有“百萬雄師過大江”“橫掃千軍如卷席”“宜将剩勇追窮寇”“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的凜然氣勢。毛澤東傲視萬物、不畏艱險,富有“雪裡行軍情更迫”“更喜岷山千裡雪”“梅花歡喜漫天雪”“萬水千山隻等閑”“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頑強意志。毛澤東性格剛毅、愈挫愈勇,滿懷“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裡”“踏遍青山人未老”“而今邁步從頭越”“戰地黃花分外香”“風物長宜放眼量”的偉岸人格與豁達胸襟。

革命道路:人間正道是滄桑

道路決定命運。毛澤東上下求索,開辟了一條适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這是他一生最偉大的曆史功績。用毛澤東的三句詩,就能夠清晰地勾勒出中國革命道路探索的曆史進程。第一句詩是“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1925年的毛澤東在積極思考、努力探索,中國革命究竟應該走什麼樣的道路。第二句詩是“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1927年的毛澤東從大革命失敗的危局中奮起,毅然發動秋收起義,引兵井岡,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确道路,中國革命的局面從此煥然一新。第三句詩“人間正道是滄桑”,南京解放意味着中國革命已經勝券在握,中國革命沿着井岡山道路這條人間正道,從勝利走向勝利。

舉什麼旗,走什麼路,始終是中國革命的一個根本性問題。在毛澤東詩詞中,“旗”字出現了12次,“紅旗”出現了9次,如“紅旗躍過汀江”“紅旗漫卷西風”“壁上紅旗飄落照”“紅旗卷起農奴戟”。毛澤東有關紅旗的詩句豪壯雄渾,浸透着毛澤東的崇高理想和人生追求。紅旗作為一個文學意象,不但指天空飄揚的紅旗、戰場上揮舞的戰旗,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征,具有其特殊的文化内涵和審美價值。它是中國革命的方向,是中國革命道路的路标,是人民軍隊的形象,是紅色政權的體現,是紅色理論的符号。

毛澤東還把“紅旗”與“山”聯系在一起,如“山下旌旗在望”“不周山下紅旗亂”“頭上高山,風卷紅旗過大關”。中國革命受到“上山”理論的啟迪,是在千山萬壑中闖出來的。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鬥争對中國革命影響深遠。毛澤東專門創作了《西江月•井岡山》《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念奴嬌•井岡山》,足見井岡山在其心目中的分量之重、感悟之深、情結之濃。

革命曆程:雄關漫道真如鐵

毛澤東寫詩的特點是局勢越嚴峻詩興越濃,處境越艱難創作越多。從《西江月•秋收起義》開始,詩人毛澤東告别“書生意氣”,轉入戰争紀實,“炮聲”“槍林”“鏖戰”“彈洞”等詞彙頻繁出現。毛澤東“在馬背上哼成的”軍旅詩詞,從創作緣起、描述對象到思想内容,真切地反映了中國共産黨領導革命軍民如火如荼的鬥争風貌,藝術地勾畫了一幅波瀾壯闊的革命戰争的曆史長卷。軍旅詩詞是毛澤東詩詞中的精美華章,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藝術翻版,凝結着毛澤東對中國革命戰争規律的深刻把握和人民軍隊壯大曆程的科學總結。

毛澤東的軍旅詩詞可劃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是戰鬥詞,直接描寫戰争的宏大場面與激烈過程。如《西江月•秋收起義》寫秋收暴動,《西江月•井岡山》寫黃洋界保衛戰。第二類是行軍詞,重點反映“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遊擊戰和運動戰。如《如夢令•元旦》“甯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寫紅軍在閩贛之間穿插;《七律•長征》寫“紅軍不怕遠征難”的非凡壯舉。第三類是抒懷詞。既有因中國革命遭遇挫折而導緻的心情“郁悶”,如《采桑子•重陽》《菩薩蠻•大柏地》《清平樂•會昌》側重表達了毛澤東處在逆境人生時的内心郁悶與人格超越。更有因軍事行動不斷取得勝利而引發的精神“舒快”,如“報道敵軍宵遁”“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瓒”“三軍過後盡開顔”,淋漓盡緻地表現出人民軍隊克敵制勝的那種喜悅心情,也突現了正義戰争必勝的曆史趨向。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