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要您指點,不要您指指點點

要您指點,不要您指指點點

時間:2024-10-22 05:44:18

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在不同方面被“過來人”教育過。“我是過來人,聽我的,我是為你好啊!”或許你也說過這樣一句話來指導别人的人生。對于“過來人”的忠告,我們當然應該虛心聽取,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但是,人生的路,并不是隻有那一條路。有時候“過來人”的話也未必就是力挽狂瀾的神藥。人生路上,我們需要的是您的指點,但不是您的指指點點。

“不要拖了這個時代的後腿”

李明達,1975年生人,現從事IT行業

在我們的成長經曆裡面,一些自稱“過來人”的人常常會給你各種各樣的建議、提醒甚至就是禁令。但回顧這些建議的時候,往往會發現隻要涉及到新事物或者與社會發展有關,就會錯得離譜。

在IT領域,人們總是願意用80後、90後來區隔新入行的小朋友們,但是我更願意把1985年當成一個分水嶺。85後一代他們在乎自己在職場是否得到足夠的尊重,盡管有時看上去有點本末倒置,他們也更加在意自己的崗位是不是能夠得到重視、是不是有利于個人發展,很少會有人在一家公司“湊合”一輩子,沒有得到尊重、感覺到職業發展受限,他們會毫不猶豫地離開。

而管理這些85後的,則是那些“窮”過、“奮鬥”過的85前乃至70後,85後的價值觀和想法對于他們來講,是難以理解的。他們更願意相信甚至迷信“職業平台”這個東西,殊不知互聯網早已把“職業”與“職位”的聯系打破了。85後可以潇灑地辭職,然後利用互聯網遠程為一家他所認同的團隊工作,而這在70後眼裡,簡直就是離經叛道。

矛盾由此産生,85前難以理解一個自認為很平常的“教誨”就會直接導緻員工離職,而85後則對考核沒有量化,對“人治”的傾向嗤之以鼻。

社會在發展,互聯網徹底打破了職業界限,接下來還會打破什麼,我們難以預測。但比起一個接一個的颠覆,最令人擔憂的是,作為互聯網的同齡人,越來越多的85前、70後這一代不折不扣地成為了那個令人不太喜歡的“過來人”,他們習慣用自己的頭腦中固化的經驗來評估、論斷一個年輕人,而結果往往會證明他們錯得簡直離譜。這恐怕也是一種颠覆,互聯網天生就容不下止步不前,無論是産品,還是你的頭腦。

作為75後,我周圍的朋友都是中國互聯網的第一批創業者,他們有的已經淡出業界的視線,有的依舊在連續創業,幹得風生水起。認真比較,不難發現,還能活躍在大家視線裡面的“老人”,都是對新事物持續好奇、對新人的“奇葩”抱以最大的寬容、無不時刻在尋求自我意識與員工意識間最大公約數的人。

互聯網進入中國已經有20個年頭,距離第一次互聯網泡沫也有15年了,很慶幸自己能夠親曆了這整個過程,但也看到了今天業内所謂“過來人”給這個行業帶來的阻力,并時刻警醒自己,社會的發展比大腦的處理能力快太多,千萬不要拖了這個時代的後腿。

“我已經受夠了這些好意的勸告”何娴,1987年生人,全職媽媽

從我懷孕到現在,“我是過來人”這句話一直不斷出現在我的生活裡。七大姑八大姨、我的朋友、我老公的朋友、孩子朋友的家長等等,一直想讓我吸取他們的經驗來培養我的孩子!我已經受夠了這些好意的勸告,我自己的孩子怎麼帶我不知道嗎?

“好為人師”這個成語的存在就證明了一種人的存在,這種人希望身邊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順應自己的心意,所有的人都和自己想的一樣。一旦你和他們的想法不一樣,他們就會強制性地勸說你,讓你接受他們的想法。

這種人和那些因關心而勸說你的人不一樣,他們給你建議不容許你拒絕,所以一旦你對他們的行為表達不滿,他們就會說“你怎麼不識好歹啊,我這是為你好”,而且他們總是稱自己是“過來人”!

如果你不贊同他們的意見還說“你這和育兒書上說的不一樣”,他們就會用不可置信的眼神看着你,仿佛看育兒書是多麼傻的事情。這些“過來人”根本沒有辦法理解,他們否認的行為都是我們對孩子的苦心栽培。

比如他們會覺得孩子發燒就是你給孩子穿的衣服太少;他們還看不慣孩子穿紙尿褲、開裆褲,還一直試圖給你洗腦紙尿褲和開裆褲有多壞;看不慣你阻止他們對孩子說“媽媽不愛你了”這類的話;看不慣你阻止他們喂孩子吃零食……他們在用自己的語言和行為告訴你,孩子就要照着他們那麼養!

其實作為一個新手媽媽,我對于别人給我的建議大都是虛心接受的,我也希望可以多聽一些意見,找到更适合寶寶的成長培育方式。但是有一些錯得離譜的教育方式,我不僅接受不了,還免不了在心中翻一個大大的白眼。

我會根據孩子的自身情況改變對孩子的培養方案,比如我會讓寶寶在合适的時間戒奶;讓他盡早學會上廁所;不逼着他叫叔叔阿姨;不逼着他分享玩具……所以,我的教育也不免會遭到别人的評判。

我知道,做父母的人在一起都會交流自己的育兒經驗,但如果總是認為自己的觀點是正确的,用個人經驗來否定甚至批評别人的行為,隻會讓人心懷怒氣。

無論覺得自己有多優秀,都不應該随意地評價他人的育兒方式和孩子。我希望“過來人”理解一下我們這些新手父母的心情。

“我還是想勇敢一回”周帥薇,1994年生人,大學剛剛畢業

那天和同事閑聊,聊到婚姻的話題,他反複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給我強調,一定要找一個本地的,父母會有照應,以後各種諸如孩子上學的事情都好解決,他以一個外地已婚男士“過來人”的身份給我講了他看到的、聽到的或是自己親身體會到的各種兩個外地人結合後的困難和隐患。

我的确也見過兩個南北外地人在這大城市中生活、結婚、生子所遇到的困難。僅僅是婚禮要辦三次就夠費心的,他們從買房、落戶、房子裝修、生育一直到現在經曆的困難都聽女主人講過。騎着電動車一處一處看房,房子裝修沒人看,懷孕期間自力更生心力交瘁,生子父母請假過來幫忙看孩子,由于各種觀念不合導緻的相互生氣等。有時問題會接踵而來,毫無防備,說的時候隻是輕描淡寫的那一部分,所有的苦痛隻有自己心裡知道,旁觀者永遠都看不清。最近,又遇上開車碰人,讓本來就忙碌、雜亂的生活雪上加霜,顯得那麼束手無策,驚慌中哭得潰不成軍。

她的這些故事讓人感覺恐懼,看到後感覺心疼,但後來在大家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下,這些故事的主人公還是将生活安排得井然有序。

所有的困難都能想辦法解決,隻要肯做就一定能克服。外地人在大城市的結合會有一些想象不到的阻礙,但是成長後的成就感是别人無法體會到的。有些經曆過這方面挫折的人可能會覺得我說這些話是站着說話不腰疼,沒有經曆過就沒有發言權。我雖然沒有經曆過婚姻,但是經曆一個外地女孩孤身一人來到大城市從生存到生活的過程,學到了在家人關照的情況下學不到的技能,哪怕是做飯、租房、搬家。經曆的每一段路都有好心的人幫忙,有同事、同學,還有環衛工人、出租車司機、房東或者一些想不起來的陌生人。或許一路下來走得比較順,回憶到的事情大多都是美好的、正面的,沒有像一些“過來人”描述的那麼不堪。所以,我還是對我們到底要不要聽“過來人”的忠告産生疑問。

經曆不同,對外地人遇到的困難和即将迎來的挑戰會有不同的态度,本地人也一樣,本地人的婚姻、生活就一定沒有問題嗎?隻是遇到的困難不一樣罷了。和什麼人結婚,會遇見什麼問題,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或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要念。我還是想遵從自己内心的想法,在這個已經不那麼陌生的城市裡再勇敢一回。

“那都是你的選擇”王雨薇,1996年生人,公司職員

小時候,奶奶就告訴我們說要聽“過來人”的話啊,不然會吃虧啊。長大後,這句話一直伴随着我們。無論是找工作還是談戀愛,隻要父母一句“我們是過來人,長輩不會害你的”,大多數人都會低下頭。但也有少部分人不聽,不分對錯要聽從自己内心的聲音。不過無論這時候你做了什麼樣的決定,以後的後果你得自己承擔,畢竟都是成年人了,應該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任。

舉個例子,我的表姐,大學剛畢業。家裡人呢,要給她找對象。表姐就屬于唯唯諾諾的那種,沒有主見。從小穿什麼衣服,買什麼複習資料,就連報考的大學及專業都是家裡人給她定奪的。因為她一直也不拒絕也不答應的态度,家裡人急了,天天打電話給她,天天催她,說給你介紹的這個對象家裡有錢,人也好,人家還是個老師,正經的本科生,這樣的對象以後打着燈籠也難找!那都是為你好,媽都是“過來人”,相信我沒錯的。“我有對象!”表姐突然喊了起來,那是表姐從小到大第一次的反抗。

原來表姐和他對象已經談了兩年了,他們是一個學校的,那個男的家裡不怎麼富裕,但人還不錯吧。家裡人聽到家裡窮還遠都被吓住了,天天打電話給表姐,父親打完母親打,母親打完姨媽打,表姐實在兩邊為難。她媽在電話裡對表姐說,聽媽的沒錯的,現在談戀愛都是你愛我愛的,結婚後呢,誰能保證他愛你呢,以後你們過日子都是柴米油鹽的,那愛能當飯吃嗎?聽媽的,沒錯的,媽是“過來人”!

表姐很平靜地說:“媽,我知道您為我好,我知道您擔心我以後受苦受累,但是這些我都不怕,畢竟我有手有腳,這個社會,隻要人勤奮點是不會被餓死的,我和他都有上進心,我們一定會把日子過得漂漂亮亮的。到時候,我也會漂漂亮亮地告訴我的孩子,媽是過來人,你可以聽媽的,但我也會尊重你,無論你以後過着怎麼樣的生活那都是你的選擇,不要責備他人!”表姐媽媽聽完表姐的話,最終還是尊重了表姐的意願,最終把她交給了喜歡她的人手裡。後來表姐的生活過得挺有滋有味的。

中國式父母和孩子的關系就是這樣,從小管到大,怕他走一點彎路,覺得他的人生隻有聽“過來人”的才會順暢。可是,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思想,走什麼樣的路都在于自己,但是之前他必須懂得,自己做的選擇必須自己負責。作為父母嘛,隻需要給予自己的建議,前提必須得尊重孩子。作為晚輩,也必須要有自己的衡量。

“那是因為你根本沒有超越你爸”李超,1990年生人,公司策劃經理

我們常常能聽到一些領導或長者對于我們作出一些事業、生活乃至人生上的指點。這其中是有區别的。有的人,确實很優秀,指點得很有藝術。

我曾經的一個領導與我有過如下的對話:

領導:“不必在乎别人的眼光,選擇自己認為正确的路,堅持下去。”

我:“這樣就會成功嗎?”領導:“不。但是你選擇别人認為正确的路,也不一定成功。”

這段對話我不知道怎麼形容。說正能量吧,有點破罐子破摔的嫌疑;說負能量吧,還偏偏不是那麼陰暗。反正我認為領導說得很對,并且我一直在堅持自己的路,雖然不知道能否成功。

優秀的人,對我作出過一些“過來人”的忠告,我從來都是慎重地思考,然後選擇性地聽取。還有一種,是我從來不加考慮的,我稱其為“失敗者感言”。這裡的“失敗者”不是貶義詞,而是一個中性詞。

中專剛剛畢業的時候,我16歲,去一家工廠上班,從工資800元幹起,兩年之後,平均每個月3500元。我想辭職,想轉行,因為我不想一輩子做這種“熟練工種”。那個時候很多親戚朋友苦口婆心地勸說我,工作穩定比什麼都強,讓我放棄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他們說,他們是“過來人”,我應該相信他們。可是我沒有。于是,得知我到底還是辭職了,他們非常不理解。

不過這種勸說,在3年後戛然而止。因為3年後我已經做上了工程師,工資比原來高出了一大截。這樣,那些“過來人”的“指手畫腳”都不見了。原來,在他們的心中,錢是唯一衡量一個人是否優秀的标杆。不過,工作上的“指點”沒有了,生活上的還在。因為他們比我多活了那麼多年。不過這種指點,也在3年後消失了。因為我的年薪達到了6位數。一個年薪達到6位數的人,到底應該過什麼樣的生活?這個問題已經超出他們的理解範圍了。

我們處于一個高速發展、劇烈變動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中,經驗在很多時候是束縛我們發展的一道枷鎖。相比于經驗,更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和适應能力。

而某些“過來人”,我相信他們是真心實意地為了我們好。但是,他們自以為正确的那些道理,早就被時代的車輪碾碎了。

有一次,我與一個朋友喝酒。酒桌上,他說了這麼一句話:“越長大,越發現我爸曾經說的話都是正确的。”

不知道這句雞湯味很濃的話能感動多少小清新。不過我當時對他說:“那是因為你根本沒有超越你爸。”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