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小時想“改變中國”,現在還想“改變自己”

小時想“改變中國”,現在還想“改變自己”

時間:2024-10-22 05:35:18

我中學時喜歡寫日記,寫的都是要“改變中國”,現在想起來覺得有點妄想。我們家幾代人都是教書人,辦教育的,所以家裡人都有讀書的習慣,都有着積極的價值觀。我受到老師和家人的影響,讀了很多人文方面的書。這些書也讓我有“妄想”,想要“改造中國”。

1977年,我去考大學,當時有很多人報考,錄取率隻有幾百分之一。當時我能考上,可能也跟前半生受到書和老師的影響、産生了某些“妄想”有關系。

改革開放以後,我改行去做生意,剛從機關單位出來時,還需要适應當時的社會。一個人如何緊跟變革的時代,不掉隊,這個其實挺難的。

我常會想到這樣的畫面:在改革的過程中,開始是坐在拖拉機上,到高速公路的時候,坐上了奔馳,中間可能還換了很多車。車上的人也在不斷地更換,剛開始坐車、搭車的,是村裡的一幫老大娘、老大爺、啥也不懂的小屁孩。後來出村子有路了,車子也多了,有的人就想“那不行,出了村不安全,壞人多”,他們就不往前走了。但你如果不想老呆在村裡,就得繼續向前走。

是“呆在村裡”還是“走到村外”,這些事情有偶然性,時機的拿捏非常困難。這個過程中,有很多人成了“先烈”,也有很多人已經上了“高速”,還有很多人卻還在村裡觀望,在沒人注意的時候就過時了、落伍了。

如果車上的人總是不換,也是很悶的,因為他們說來說去都是村裡的事,做事情都按照村裡的規則來,這就難免要扯皮生事,而且這扯皮生事的人,都是司機他奶奶、他爺爺。

現在也很奇怪,别看有些原來的鄉鎮企業在大城市裡做得風生水起,但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卻還是村裡的那一套,村裡三老四少、支書、村委主任都參與解決問題。他們拒絕改變,這就不對了。車已經出村了,車上那些村裡的人就要減少,一路上需要增加新人,增加一些縣城裡的人、三線城市的人,上了高速公路就要往大城市聚集。組織要不停變革,人也要不停改變。

所有企業家都要随着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且要領先半步變化。眼睛要看一步、十步,行動要領先半步。現在是互聯網時代,小組織可能更有活力,那我們也要跟随時代進行“變調”,調整價值觀,利用小組織的優勢,自驅動、低成本、高回報。如果建立了很多小組織,那麼這些組織的價值觀必須要相同,否則小組織就會亂,就成了一盤散沙。

怎麼才能讓組織變革?時代變了,就要重新适應。如果現在還把公司裡的人圈在寫字樓裡,前面辦公區有半個籃球場大,後面弄個大班台,把自己隔絕開來,每天坐在那兒聽員工彙報,看上去很牛逼的樣子,不用微信,不用網絡。這就是“不變化”。

20多年前,作為一家民營企業,我們就有了最牛的一個千萬大單,那是我們賺到的第一筆錢。1992年,我跟我朋友各買了一張3萬塊的桌子,很高級,是進口的。後來公司搬家,桌子都扔在老地方,沒有搬走。再看今天創辦的很多公司,老闆的座位甚至是跟員工的座位連在一起的,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好。

回過頭來看,一定要記住“在變應變”四個字,在變化中應對變化,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己要随時改變。“改變自己”說到底其實也是“改變中國”。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