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隐形”病人:微笑着,抑郁着

“隐形”病人:微笑着,抑郁着

時間:2024-10-22 04:50:14

現代人的崩潰是一種默不作聲的崩潰。看起來很正常,會說笑、會打鬧、會社交,表面平靜,實際上心裡的糟心事已經積累到一定程度了。不會甩門砸東西,不會流眼淚或歇斯底裡,但可能某一秒突然就積累到極緻了,也不說話,也不真的崩潰,也不太想活,也不敢去死。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全球有超過3.2億人飽受抑郁症的困擾,約占全球人口的4.3%。抑郁症導緻的自殺行為是15歲至29歲人群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據不完全統計,在中國,這個群體的總數約有9000萬人。每年因抑郁症造成的總損失高達513.7億元。近年來,抑郁症早已不是陌生的概念,但與此同時,人們對它的認識仍存在種種誤區,“微笑抑郁”便是其中之一。

看不見的傷痕

18歲的王一晴是個愛笑的姑娘,圓圓臉、齊劉海,一條粗粗的麻花辮,像是真人版的洋娃娃。她在一所重點中學讀高三,成績一直穩居年級前十名,還曾是學生會的宣傳部長。在老師、同學和父母眼中,她熱情、開朗、樂觀,是校園社團活動的積極分子,人緣也特别好。

可她自己卻不這樣認為。2016年暑假前後,一向學習自覺主動的她突然怎麼也提不起精神做功課,每天坐立不安,情緒極度低落。“就好像陷入了一個黑洞,那裡面強大的引力在不停地把我往裡吸,我掙紮着,眼前卻總是一片黑暗。”

起初,她以為自己是因為升入高三有些緊張,周末休息一下就會恢複,可這樣的狀态一直持續到了開學後。雖然每天堅持着正常上學、和同學有說有笑,沒有人發現她有什麼異常,但她心裡清楚,自己“不太好了”。

強撐了一段時間後,王一晴走進了學校的心理咨詢室,笑嘻嘻地向心理老師講述了自己的狀态。然而,當她做完有關抑郁和焦慮的評估量表後,“咨詢師整個人都愣住了。”結果顯示,她在這兩項上的分值都已接近“重度”的标準。

對于這樣的結果,王一晴并不意外,但沒有人相信她病了。班主任老師勸她珍惜時間,“有什麼事不能等到高考完再說?”父母也無法将眼前笑眯眯的女兒和可怕的抑郁症聯系在一起,在她的堅持下,才将信将疑地帶她去了醫院;可就連醫生也告訴她,她的種種表現不過是高三學生常見的“高考綜合征”,隻要放松心情、端正學習态度,一定可以考出好成績。

她曾試圖向好友傾訴自己的掙紮,可隻因對方好心的一句“感覺你最近的狀态好多了”,她就再也沒有開過口。

從那以後,王一晴練就了一項“特異功能”:“前一秒眼淚已經在眼眶裡打轉了,下一秒就可以馬上笑得特别燦爛地和别人說話。”

她原以為,自己就會這樣一直撐下去了,可情況還在一天天地壞下去。她可以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身體卻開始慢慢失去控制:比如雙手莫名其妙地顫抖不止;比如食量變得隻有原來的一半;以前她可以一口氣爬上六層樓,但現在隻爬了兩層,心率就會直接飙到170次/分鐘。一天晚上,她甚至突然在家中暈倒,去醫院進行了全方位的檢查,卻查不出任何問題……

再後來,一些再平常不過的小事都會讓她情緒崩潰,自己都說不出理由。每天,她的大腦會被各種奇奇怪怪卻無比清晰的場景占據:端起一隻杯子,腦海裡會馬上出現自己失手打碎了杯子,又被玻璃碎片割破手的畫面;和家人、同伴一起過馬路時,如果同行者因被車流阻擋比她慢了一步,她就會突然變得非常焦慮,仿佛看到車輛飛馳而來,同伴在自己眼前出了車禍。還有一次,隻因看到爸爸一邊抽煙一邊把玩一隻打火機,她就大哭起來。

但更多的時候,她還是會強迫自己把眼淚忍回去,努力對身邊的每一個人擠出大大的微笑:“沒辦法啊,環境逼着我要撐下去。我不想讓爸媽擔心。”

比普通抑郁症更危險

王一晴是典型的“微笑抑郁”患者。

互聯網心理咨詢平台“簡單心理”曾推送過一篇有關“微笑抑郁”的文章,文中說,“微笑抑郁”患者的笑容其實是一種防禦機制:他們當中,有人是因為對自身的心理問題感到羞恥;有人是因為拒絕承認自己的抑郁情緒;也有人是因為不願成為别人的負擔

所以,他們選擇隐瞞自己的真實感受,将微笑當成自己的面具,希望能夠維護自己“強大”的形象,獨自解決問題。

文章還指出,性格内向者、不允許自己在任何領域失敗的完美主義者和一貫以樂觀形象出現在人們面前的“幽默者”都可能表現出“微笑抑郁”的傾向。

北大第六醫院精神科副主任醫師劉琦解釋,從醫學上來說,抑郁症是一種緻病機理尚不明确的複雜疾病,是遺傳基因、成長經曆、社會環境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另外,與抑郁确切有關的也包括早年的不良經曆。

微笑的面具其實是抑郁症自身特點帶來的“正常反應”。

劉琦認為,“微笑抑郁”并非像許多人誤解的那樣,是抑郁症的一種類型。患者之所以“微笑”,“一方面是人都會本能地希望将自己好的一面展現出來,另一方面也是源于抑郁症本身的特點。”每位“微笑抑郁”患者情況、成因都有所不同,但共同點是都很容易被外人忽略。

精神科醫生所說的真正意義上的“微笑抑郁”,即:當患者已經下定決心,做好了自殺的準備,就會開始表現得非常輕松。當他們開始交接重要的工作、向伴侶表達愛意或關心起孩子的學習情況,可能會讓身邊的人放松警惕,認為他/她的病情已經出現了好轉,但這其實已經是患者在去意已決之後的告别了。

事實上,這也正是“微笑抑郁”最可怕的地方——由于這類患者平時看起來一切正常,這使得“微笑抑郁”比普通的抑郁症更加危險。“微笑抑郁具有更大的迷惑性,不僅是親朋好友,甚至一些非專科的醫生可能都會忽視掉患者的一些症狀。如果延誤治療,自殺意念一旦轉化成實際的行為,會産生不可逆的後果。”北京安定醫院抑郁症治療中心病房主任路亞洲說。

被忽視的心理問題

“現代人的崩潰是一種默不作聲的崩潰。看起來很正常,會說笑、會打鬧、會社交,表面平靜,實際上心裡的糟心事已經積累到一定程度了。不會甩門砸東西,不會流眼淚或歇斯底裡,但可能某一秒突然就積累到極緻了,也不說話,也不真的崩潰,也不太想活,也不敢去死。”一位網友曾在微博上寫下了這樣一段話。短短幾天之内,這條微博就收獲了超過2.5萬個點贊,被轉發了4萬餘次。文中描述的狀态并非特指抑郁症,但也在某種程度上揭示了眼下“微笑抑郁”屢屢引發人們讨論的原因。

在社會環境急劇變化、競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留給都市人放松心情、宣洩情緒的餘地越來越少,更多的時候,“頂住壓力、硬着頭皮向前沖”成了人們唯一的選擇。

在這樣的情況下,抑郁症幾乎成為了一種“時代病”,而“微笑抑郁”并不是唯一容易被人忽略的症狀。

“相對來說,中國人不太習慣表達自己的情緒,所以我們的抑郁有一個特點:經常會以軀體不适的形式表現出來。”劉琦解釋說,有些患者會出現不明原因的消化不良、腹瀉、盆腔疼痛、頭疼頭暈等症狀,在綜合醫院反複就診卻始終不能痊愈,其實很多都是抑郁導緻的。“如果六七種軀體不适同時存在,是抑郁症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可能患者自己都意識不到,心理不适還總去看身體。”

劉琦建議,如果平時出現了情緒不好的情況,應該及時通過運動、休息、遊玩等形式放松調節。如果抑郁情緒已經持續兩周以上的時間,并且已經帶來了生理功能的變化,及時就醫非常重要。

2017年3月31日,某互聯網健康平台發布了《2017年中國網民抑郁症調研報告》。在這次調研中,來自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和杭州師範大學的專家對國内10000多名網民進行了調查,旨在了解中國民衆對抑郁症的了解程度以及對抑郁症治療的看法。調查結果顯示,近50%的網友是通過明星或者其他熱門事件才第一次接觸到抑郁症。無論學曆高低,約90%的民衆不了解重度抑郁可能會導緻自殺。而更讓人震驚的是,僅有5%的網友表示,會在出現抑郁傾向時向專業機構或者個人尋求幫助,47%的人則選擇“獨自一人默默忍受”。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